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Wed, Jan 22, 2025 12:39 AM
Mon, Jan 27, 2025 1:47 AM
2
1
【阿腎的閱讀筆記】
自律上癮:從行為科學、腦科學出發,融合道、法、器、術,運用行為心理學,以28道策略讓你戰勝拖延、養成自律...
行動=能力x觸發x動機
※本書論述較學術(難啃),建議看過內文試閱再購買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Wed, Jan 22, 2025 11:55 AM
書中講了哲學的斯多葛主義,「盡人事、知天命」,似乎是說追求目標但不患得患失的意思?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Wed, Jan 22, 2025 11:58 AM
不曉得是翻譯還是原文就是那樣,有些詞很哲學,例如斯多葛五個核心要素裡面,有個是「克己」。
我上次看到克己這個詞是在Diablo 3裡面wwww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Wed, Jan 22, 2025 12:02 PM
Wed, Jan 22, 2025 12:21 PM
斯多葛主義,也許是充滿無力感的都市人的一劑靈藥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查了一下真的是哲學流派,要花點時間消化
先跳過這段好了,大概在講要你入世奮鬥但不要太對結果耿耿於懷吧?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Wed, Jan 22, 2025 12:20 PM
低效率的勤奮是沒有複利的改念
最近看了幾本都在講要把精力花在刀口上的概念。確實像寫作文一樣,理解命題的方向不對就埋頭猛做,寫得洋洋灑灑一大篇但內容都是離題的,講自己多努力勤奮都只是自我感動罷了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Wed, Jan 22, 2025 12:27 PM
Wed, Jan 22, 2025 12:28 PM
好吧作者真的喜歡取很酷炫的小標題,比方說這篇要你找到自己人生使命的篇章,小標題叫:三環合一法,其實就是熱愛、擅長、可收益的集合。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Thu, Jan 23, 2025 1:54 AM
Thu, Jan 23, 2025 1:55 AM
作者談到「跨出第一步」時用學吉他比喻,說一開始如果買便宜的入門吉他很容易不了了之,但如果買名貴的吉他,會因為心疼這筆錢而勤加練習。想學習書法,買一張一百塊的宣紙可以一筆一劃都專注無比。
或許在健身、學習語言課等等的領域是如此,一鼓作氣買了健身教練課時數會覺得「買都買了」而去練習。
但也非適用所有的環境,我個人在寫作領域反而是「越客家越有創造力」,敢說好孕手冊有八成的初稿是用公司廢棄回收紙背面+藥商贈送的10元原子筆完成的,我不用擔心寫錯塗改造成的經濟耗損,而且「寫越多我越賺」,讓我能夠盡情發想故事。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Mon, Jan 27, 2025 1:52 AM
Tue, Jan 28, 2025 3:26 AM
讀到有點想放棄,這本的論述喜歡在小標題寫專有名詞或某個名人,例如「巴菲特法」,要往後看內文,內文又會跟你講巴菲特的小故事,可能要看到那一節的最後才知道所謂的「巴菲特」法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很多這種書籍的小標題是「你要做的事」,不用特別做筆記,點開目錄列表,作者已經用小標題替你標好執行步驟,相當於已經替你「畫好重點」了。
這本的小標題列表是:巴菲特法、OKR法這些專有名詞,沒有幫你畫重點。
像這樣,完全不知道OKR法到底在幹嘛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Mon, Jan 27, 2025 1:54 AM
建議一開始沒有看過任何相關書籍的朋,不管是想改善學習還是改變生活習慣,都先去讀《原子習慣》,那本論述通順,讀完知道要用哪些實際技巧幫助我們改變習慣達成自律。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Mon, Jan 27, 2025 2:07 AM
Mon, Jan 27, 2025 2:08 AM
好啦回來看這本。
比方說上面講的「巴菲特法」,我看完內文後大致整理成這樣(對的這本要自己整理)。
<實際行動>
在執行決策前,在紙上寫下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及原因。
<這麼做的原因>
將「衝動」轉化成「縝密思考」
例如文中用投資舉例「我接下來要投資蘋果xx股的資金,因為他們下一季有新產品要推出,我預估市值會上升。」
用購物來當例子,在手滑想按下單鈕時,先在紙上寫出你想購買的原因。
>我接下來要買這款網紅推薦的眉筆,因為……
大腦會在寫原因時開始思考,「是因為看起來好用所以要買嗎?可是感覺像貼牌商品耶。」「是因為想支持那位網紅嗎?但其實對他也還好沒有到超級喜歡耶。」「是因為我的眉筆用完了嗎?但其實還有好幾支耶。」,透過書寫購買緣由,化解「一時腦熱下單又後悔」的衝動購物。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Mon, Jan 27, 2025 2:10 AM
Mon, Jan 27, 2025 2:21 AM
書中提到「拆解任務」,是指要把複雜的任務拆解成子任務,逐個執行子任務直到完成目標。
用學習來比喻最切實了,比方說語言學習,主目標是「通過日語N3檢定」,無論是自修教科書還是教師授課,每次的學習都是以一課為單位,單一課的學習內容就是子任務。
步驟是這樣:
>確定主目標(通過日語N3檢定)
>拆解任務(將要學習的教材分割成課堂或單元)
>列出每週執行進度(安排學習行程表,哪週要學進度哪週要複習)
>照表執行(好好讀當週的日語學習範圍)
>根據實際情形調整行程(原先規劃的課程內容太多消化不完,重新調整學習步調或補課)
在學校學習時就是照這個步驟的,只是學校會有教師教員替學生安排學習進度,哪週要上哪堂課,進度是快是慢。而出了社會就是自己為自己安排課表了。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Mon, Jan 27, 2025 2:36 AM
Mon, Jan 27, 2025 2:36 AM
書中提到設定「最早完成時間EFL」,意為將錨定時間點提前,讓人開始行動。
這較適用於「約下午3點車站前集合,他3點半到」的人,這樣把錨定時間往前提是有幫助的,該和他說「下午2點半集合」這樣他就會在「剛好」的時間到。
但如果是和我一樣習慣2點45就到集合點,不慎讓別人等一分鐘都會無比自責的話,EFL這套並不適合,會把我們搞到2點甚至天一亮就在車站等,這樣反而變成焦慮問題了。
腎絲球🏃CWT來場感謝
@egfr58039397
Mon, Jan 27, 2025 2:39 AM
「如果不得不延遲行動,在紙上寫下理由。」
這個和前面決策前把原因寫下來是一樣的意思,在寫理由時我們會思考延誤原因到底合不合理。像是遲到的原因是「火車誤點」,那不是乘客可以控制的,但如果是「沒趕上火車」,那狀況可不一樣。
載入新的回覆
行動=能力x觸發x動機
※本書論述較學術(難啃),建議看過內文試閱再購買
我上次看到克己這個詞是在Diablo 3裡面wwww
先跳過這段好了,大概在講要你入世奮鬥但不要太對結果耿耿於懷吧?
最近看了幾本都在講要把精力花在刀口上的概念。確實像寫作文一樣,理解命題的方向不對就埋頭猛做,寫得洋洋灑灑一大篇但內容都是離題的,講自己多努力勤奮都只是自我感動罷了
或許在健身、學習語言課等等的領域是如此,一鼓作氣買了健身教練課時數會覺得「買都買了」而去練習。
但也非適用所有的環境,我個人在寫作領域反而是「越客家越有創造力」,敢說好孕手冊有八成的初稿是用公司廢棄回收紙背面+藥商贈送的10元原子筆完成的,我不用擔心寫錯塗改造成的經濟耗損,而且「寫越多我越賺」,讓我能夠盡情發想故事。
簡單來說,很多這種書籍的小標題是「你要做的事」,不用特別做筆記,點開目錄列表,作者已經用小標題替你標好執行步驟,相當於已經替你「畫好重點」了。
這本的小標題列表是:巴菲特法、OKR法這些專有名詞,沒有幫你畫重點。
像這樣,完全不知道OKR法到底在幹嘛
比方說上面講的「巴菲特法」,我看完內文後大致整理成這樣(對的這本要自己整理)。
<實際行動>
在執行決策前,在紙上寫下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及原因。
<這麼做的原因>
將「衝動」轉化成「縝密思考」
例如文中用投資舉例「我接下來要投資蘋果xx股的資金,因為他們下一季有新產品要推出,我預估市值會上升。」
用購物來當例子,在手滑想按下單鈕時,先在紙上寫出你想購買的原因。
>我接下來要買這款網紅推薦的眉筆,因為……
大腦會在寫原因時開始思考,「是因為看起來好用所以要買嗎?可是感覺像貼牌商品耶。」「是因為想支持那位網紅嗎?但其實對他也還好沒有到超級喜歡耶。」「是因為我的眉筆用完了嗎?但其實還有好幾支耶。」,透過書寫購買緣由,化解「一時腦熱下單又後悔」的衝動購物。
用學習來比喻最切實了,比方說語言學習,主目標是「通過日語N3檢定」,無論是自修教科書還是教師授課,每次的學習都是以一課為單位,單一課的學習內容就是子任務。
步驟是這樣:
>確定主目標(通過日語N3檢定)
>拆解任務(將要學習的教材分割成課堂或單元)
>列出每週執行進度(安排學習行程表,哪週要學進度哪週要複習)
>照表執行(好好讀當週的日語學習範圍)
>根據實際情形調整行程(原先規劃的課程內容太多消化不完,重新調整學習步調或補課)
在學校學習時就是照這個步驟的,只是學校會有教師教員替學生安排學習進度,哪週要上哪堂課,進度是快是慢。而出了社會就是自己為自己安排課表了。
這較適用於「約下午3點車站前集合,他3點半到」的人,這樣把錨定時間往前提是有幫助的,該和他說「下午2點半集合」這樣他就會在「剛好」的時間到。
但如果是和我一樣習慣2點45就到集合點,不慎讓別人等一分鐘都會無比自責的話,EFL這套並不適合,會把我們搞到2點甚至天一亮就在車站等,這樣反而變成焦慮問題了。
這個和前面決策前把原因寫下來是一樣的意思,在寫理由時我們會思考延誤原因到底合不合理。像是遲到的原因是「火車誤點」,那不是乘客可以控制的,但如果是「沒趕上火車」,那狀況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