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
Facebook

民間和文化部花了兩年把文化幣政策「熬」出來。這段期間,你魯明哲和林思銘都失蹤,政策成熟再突然冒出來砍預算,不只向青年宣戰,也完全缺乏國際觀。

帶兩位大立委看看,台灣做得有多好——
Deva
義大利政府 2016 年就透過手機軟體 18app,發給 18 歲青年每人台幣 500 歐元(1 萬 6000 元)的文化禮金,猜猜註冊率是多少?六成。

2022 年,西班牙也想透過文化禮金振興藝文產業,每位青年發 400 歐元(1 萬 4000 元)的Bono Cultural Joven(青年文化津貼),使用率五成七。
Deva
那台灣呢?國民黨立委批評文化幣領取率太低,「施政手段無助我國青年推展藝文活動」。

但事實是,去年文化幣領取率高達 86%,領取後的使用率更是驚人的 97%。

單就「文化幣」政策來說,台灣的執行成效好到令人驕傲。
Deva
文化幣政策從 2022 年李永得部長時期就開始討論,經歷史哲、三任部長,不分黨派,萬美玲、張廖萬堅、陳秀寳都在教文委員會一路關注、質詢。

從最初的「只發給 18 歲」,擴大到「 18 到 21 歲」,成效達標後,今年再加入國中生群體。

藍委說「文化幣消費集中在書店和出版業」,但事實上,文化部為了要「文化平權」,在書店出版業,把青年引導到「獨立書店」消費(用文化幣到獨立書店可以消費2點多送1點)。
Deva
透過政策引導的效果是,比較去年各縣市的文化幣成效,不論是六都或非六都,領取後使用率都高於 86%,沒有明顯的城鄉差距。

經歷兩年多,文化幣也已經訂出轉讓罰則,也禁買文具、拍立得。
Deva
這兩年多來,青年團體和文化部、教文委員會把政策一點一點「熬」了出來,好不容易才成熟。

這段過程,請問你魯明哲、林思銘都在哪裡?

政策和預算當然都能討論,但這兩年多,魯明哲和林思銘明明都是立委,卻從來對藝文產業和青年議題不聞不問。直到政策成熟後,再來砍預算,自己什麼都不準備(連質詢都沒問過),就伸手牌說「你要跟我專案報告」。
Deva
遇到這種人是什麼感覺?大概就像以前大學時,團體報告都不查資料,約討論的時候又只會嫌東嫌西、毀掉一切的便車仔;出社會最怕遇到這種爛同事。

遇到爛同事還可以離職,但碰到爛立委就只能罷掉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