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燈✠𝔎𝔬𝔫𝔰𝔢𝔯𝔳𝔞𝔱𝔦𝔰𝔱
這個定義示範了newspeak的操作:
性別(gender):是指在特定文化中與一個人的生理性別相關聯的態度、感受和行為。符合文化期望的行為被稱為性別常規(gender normative);不符合這些期望的行為被稱為非性別常規(gender nonconformity)。
如果去掉後面加註的英文,就會得出「生理性別不是性別,某文化期望的態度、感受和行為,才是性別」的結論,更簡單地說就是「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或「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是所謂的「性別」。
接受這個理路,則若要談生物意義上的男女,就要強調「生理性別」,而原本用來指涉生理性別的「性別」就被這種理路刻意擴展了。原本簡單的性別概念,變得複雜,讓人無所適從,並為了正確表意而自我審查自己的用語。
掰噗~
是喔 (p-surprised)
雨雪貓
濃縮成一句話做個結論:這份公文定義了性別=gender=性別刻板印象
雨雪貓
儘管在原始的語言使用上這些詞彙並不能直接畫上等號,但這份公文就是這個莫名其妙的意思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