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
@fly1213
Sat, Jan 11, 2025 12:39 PM
Sun, Jan 12, 2025 2:51 PM
8
1
【
】
舞台-正三角関係
雷下收,想到什麼講什麼
(不劇透結論:以特殊切入點探討人類問題的上乘之作)
以下都是我流解析,如有誤請多包涵
U.H.🍜
@fly1213
Sat, Jan 11, 2025 12:54 PM
原作為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原作內容圍繞人、精神、社會,而野田地圖改寫版本軸心以長崎原爆作為延伸,內容同樣離不開上述三點
我覺得以「正三角關係」作為本作標題是將原作中這三個標點透明地展示出來,當然「正三角關係」可以擬為人與另外兩個人之間等距離的立場和思考,也可以是社會與精神之於人之間互相影響的關係
U.H.🍜
@fly1213
Sat, Jan 11, 2025 1:02 PM
Sun, Jan 12, 2025 12:45 AM
以總論來講,改寫的版本是以一個事件為基底衍生,讓原作中心想表達的思想變得容易理解這點相當成功,接觸文學期間不乏聽到年輕的讀者覺得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難懂的聲音
實際閱讀之後,推測難懂的點之一或許是立場不同,使得思想的訊息無法讓讀者獲得共鳴,之二是現代人或許已逐漸失去思考人本與精神的能力,才導致無法理解作品裡的訊息
(關於現代人思考部分屬個人見解)
U.H.🍜
@fly1213
Sat, Jan 11, 2025 1:08 PM
Sun, Jan 12, 2025 12:57 AM
宗教其實包含了歷代人們不斷思考人類與神之間關係的歷史進程,而三弟在良不斷朗誦的啟示錄也記載了神推動歷史進而改變世界的過程
三個焦點中,三弟在良的代表為「人」
U.H.🍜
@fly1213
Sun, Jan 12, 2025 12:57 AM
威蕃身上的網格圖樣分別為位在胸前的
克萊因瓶
,以及右側的
黑洞
重力網格圖,兩者皆為數學與物理領域中常見的圖樣,他發現了幾何,知曉科學,而科學發展影響經濟,經濟發展亦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紀錄過去社會種種為歷史
三個焦點中,二哥威蕃的代表為「社會」
U.H.🍜
@fly1213
Sun, Jan 12, 2025 2:27 PM
煙火是為仰望天空的人們帶來幸福的火光,富太郎一直有著為人帶來幸福的理想,但若場合為物資匱乏的戰亂時期,理想或許終究是理想而已
三個焦點中,大哥富太郎的代表為「精神」
U.H.🍜
@fly1213
Sun, Jan 12, 2025 2:40 PM
Tue, Jan 14, 2025 12:32 AM
「當人們仰望天空的時候,世界本來應該是被幸福所圍繞的……」
目睹核爆時,富太郎的神情中除了悲痛,可能也有對實現自我理想的疑惑
黑色的輻射塵如薄幕般漫天蓋地,他視為幸福的煙火後來成了殺害人類的武器,看到這裡讓我想起傳記電影《奧本海默》裡,一句「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本該存在於完成理想時的喜悅在這時無影無蹤
U.H.🍜
@fly1213
Tue, Jan 14, 2025 12:45 AM
舞台佈景構造沒有太多道具,多以膠帶、布幔、長棍來抽象表示該時間點內的場景和情節變化,這點很有趣,考驗劇場演員對該時間線的劇情掌握度,而因為沒有表示某些時間點的實體佈景,在排戲的時候應該也有較大發揮空間
U.H.🍜
@fly1213
Tue, Jan 14, 2025 1:01 AM
開場時交叉的兩根長棍被移置兩旁,表示法庭的大門為了此事件開啟,法庭戲中,提及富太郎父親過去的段落,也有將一長段膠帶貼在兩旁棍棒上,總管再從身上掏出黑色話筒貼在膠帶上,以模擬接電話的場景
演繹教堂場景時,舞台遠處有一位雙手各持一段膠帶,並以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的模樣站著,富太郎與父親爭鬥的戲,也是群眾手中各持一段膠帶圍成四邊,如將膠帶中的四邊形空間視為競技場的擂台,則站在四邊形外的人們就是觀望這場鬥爭的觀眾
而我最有印象的是,富太郎動手撕斷作為擂台的膠帶,轉身為自己辯論的瞬間,打在擂台上的燈也隨這個動作移轉,時間點的切換就在那一瞬間流暢地完成
以往看過以演出者走位及燈光表示現在與過去同時進行的場景,本來一開始看到用膠帶來表示時間和空間的時候覺得有點滑稽,直到那段打鬥的慢動作戲,才發現原來場景切換還可以這麼巧妙
載入新的回覆
舞台-正三角関係
雷下收,想到什麼講什麼
(不劇透結論:以特殊切入點探討人類問題的上乘之作)
以下都是我流解析,如有誤請多包涵
我覺得以「正三角關係」作為本作標題是將原作中這三個標點透明地展示出來,當然「正三角關係」可以擬為人與另外兩個人之間等距離的立場和思考,也可以是社會與精神之於人之間互相影響的關係
實際閱讀之後,推測難懂的點之一或許是立場不同,使得思想的訊息無法讓讀者獲得共鳴,之二是現代人或許已逐漸失去思考人本與精神的能力,才導致無法理解作品裡的訊息
(關於現代人思考部分屬個人見解)
三個焦點中,三弟在良的代表為「人」
威蕃身上的網格圖樣分別為位在胸前的克萊因瓶,以及右側的黑洞重力網格圖,兩者皆為數學與物理領域中常見的圖樣,他發現了幾何,知曉科學,而科學發展影響經濟,經濟發展亦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紀錄過去社會種種為歷史
三個焦點中,二哥威蕃的代表為「社會」
三個焦點中,大哥富太郎的代表為「精神」
目睹核爆時,富太郎的神情中除了悲痛,可能也有對實現自我理想的疑惑
黑色的輻射塵如薄幕般漫天蓋地,他視為幸福的煙火後來成了殺害人類的武器,看到這裡讓我想起傳記電影《奧本海默》裡,一句「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本該存在於完成理想時的喜悅在這時無影無蹤
演繹教堂場景時,舞台遠處有一位雙手各持一段膠帶,並以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的模樣站著,富太郎與父親爭鬥的戲,也是群眾手中各持一段膠帶圍成四邊,如將膠帶中的四邊形空間視為競技場的擂台,則站在四邊形外的人們就是觀望這場鬥爭的觀眾
而我最有印象的是,富太郎動手撕斷作為擂台的膠帶,轉身為自己辯論的瞬間,打在擂台上的燈也隨這個動作移轉,時間點的切換就在那一瞬間流暢地完成
以往看過以演出者走位及燈光表示現在與過去同時進行的場景,本來一開始看到用膠帶來表示時間和空間的時候覺得有點滑稽,直到那段打鬥的慢動作戲,才發現原來場景切換還可以這麼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