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fredo
理想中的期望,金馬影展的擴張可以讓市場撐大,培養更多的觀眾。但現實中片商擔心的反而是市場沒變大,金馬反而搶走所有的觀眾。雖然我覺得不見得真的會發生。

alfredo
傳影老閭把座位售票情況拿來比較也有點怪,影展就是場次少戲院少,才有觀眾集中的效果。那兩部院線藝術片怎麼不去把華山售票情況也拿來一起比?

alfredo
想起以前的國民戲院影展,也不會有片商發出這種抱怨。大概金馬招牌的攬客力比較強?

alfredo
感覺根本問題就是市場太小了

alfredo
威秀會和金馬合作,一個原因也是在於電影院的票房逐漸下滑,在10年前,這種合作幾乎無法想像。以前金馬也曾在信義威秀辦過好幾屆,但後來也是被迫轉去別的地方,疫情後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

alfredo
但金馬影展的相對成功,和片商的苦哈哈,不知道是不是有一部份的原因在於影展把觀眾餵養的太好,行銷的太成功,而片商沒有資源達到同樣的成效。但這是不是說市場缺乏了一點主動性?我不確定這樣想合不合理。

alfredo
最近打算回頭在MOD上補片,其實現在院線片在串流平台上都會上架滿久的,除了戲院上映之外,可能片商也要思考怎樣讓影片在進入串流後還能延續生命力。

alfredo
片商如果倒了,影迷就只能跑影展看片,或是等以後網路串流。大概就回到很久以前藝術院線比較稀缺的時代。現在網路很發達,想看片應該會比以前容易。而且戲院放映本來就是逐漸式微,或許以後就是影展來服務核心影迷觀眾,其他人就是看串流。金馬影展可能就是先就定位。

alfredo
如果片商可以在串流上多賺一些,院線放映可能可以當成先期宣傳。就好像好萊塢片一樣,透過上映經營口碑和知名度,然後賺串流觀看數,雖然這背後有整個平台經營的概念,不一定適用在獨立片商。

alfredo
現在人不進戲院的原因,我總覺得是娛樂太多,線上內容太發達,其他各種展覽、表演什麼的都來分食時間。當然首輪票錢確實比以前貴很多。大片吸引力變差就感受上也是真的,如果真的有話題性高的大片,觀眾應該還是會出門,只是這種去電影院消磨時間的習慣應該是越來越少了。

alfredo
如果院線電影消失,大銀幕放映變成某種事件型活動,比如影展、包場、轉播...,觀眾都轉去串流,雖然很令人感傷但好像也沒有真的不行。只是電影在串流時代到底要怎樣創造同等的影響力,現在還不是很清楚。

alfredo
傳統觀眾的習慣還是會把戲院上映當成一個比較集中的時期,可以形成話題、社群討論,搭配獎項、票房等消息,可以推高作品的影響力和擴散程度。如果都散去串流,變成長尾,整個方式就會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