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2024年的 女性導演 觀影回顧
(噗內僅列長片)
掰噗~
(筆記筆記) (p-nerd)
Ruby🪐
52 films by women | 2024
又沒完成偶很抱歉
Ruby🪐
《一千零一》 (2023) dir. A.V. Rockwell
https://images.plurk.com/5nuxPFM7N0YyvyXJ9DlAen.jpg
整部電影中並沒有發生非常戲劇化的轉折或衝突,但竟然也就順順隨著這個紐約黑人家庭生活下去(當然,並非全貌)。說是刻板印象也好,我原先很害怕這又是一個失蹤父親與失格母親的敘事,但沒想到此片逐漸發展成類是枝裕和式的家庭紀實。
Ruby🪐
《一千零一》不像史派克李那樣街區感濃厚,但導演畢竟是紐約的孩子,她仍然拍出了城市的變遷、與有色裔族群在生活中的大不易。Teyana Taylor的演出極好,讓即使不熟悉彼時文化與社會的觀眾能夠完全進入那個世界;她演出的主角Inez必須非常tough(到了甚至被自己的伴侶批評的程度),才能為了孩子和整個城市對抗。導演說,她拍片時必須去處理「為何這個城市似乎不愛我?」的情緒,那也是電影裡時不時閃現的,然而主角一家勉力活了下來。

攝影頗有可看之處,《一千零一》作為導演首作,會讓我想繼續關注她的作品。
Ruby🪐
《埃及王子》 (1998) dir. Simon Wells, Steve Hickner & Brenda Chapman
https://images.plurk.com/2vNbad7BfmlvllG5uHTNQN.jpg
動畫和音樂都很好,但我對這個聖經故事真的是難以下嚥。
Ruby🪐
《獨領風騷》 (1995) dir. Amy Heckerling
https://images.plurk.com/7Bf9eUkbIIG8zKeXu48DIR.jpg
Cher不只是時尚icon,她根本是自我覺察女王;這倒不是說她沒有盲點或是愚蠢的一面,而是她對自己的感受是如此真誠,讓那些看起來可能會做作驕縱的行為反而顯得非常可愛。

這部青少女校園劇當中的mean girls敘事並不明顯,艾莉西亞席薇史東非常甜美,她確實將人分門別類但攻擊性不強,更多強調女孩間的情誼,或許結交朋友的原因不是那麼純粹,但最終也形成了強大的感情關係(比起大量的塑料姐妹描寫,我更喜歡這樣的呈現)。
Ruby🪐
我猜測很多人並不太買單這種食物鏈上層、傻白甜的高中女生故事,她生活中要面對的障礙實在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我也會想,難道這種生活就比較不值得被訴說嗎?長久以來所謂的chick flick就被譏笑登不上大雅之堂,但也難以撼動《獨領風騷》的icon(而非canon)定位,絕對是有原因的。更何況還有保羅路德餒!
新新
我很喜歡獨領風騷,知道是改編自艾瑪就更喜歡了
Ruby🪐
《貓王與我》 (2023) dir. Sofia Coppola
https://images.plurk.com/7MwVHtpVxeR2ivM5DPn5ND.jpg
@shosanna - #movie #女性導演 Priscilla (2023)
Ruby🪐
《墜惡真相》 (2023) dir. Justine Triet
https://images.plurk.com/XzJpZisXmXdsNDnkQbTEK.jpg
A ★★★★ review of Anatomy of a Fall (2023)
Ruby🪐
《戀文》 (1953) dir. 田中絹代
https://images.plurk.com/2UAXO86PhVDkVIIDpYrX9u.jpg
微妙有趣的一部片,從寫英文書信和販賣美國雜誌的段落看得出來電影想談日本戰後對美國又愛又恨的複雜心思,當中可能又包含開戰的罪惡感以及戰敗的恥辱感,但把這種糾結情緒放在女人身上,就顯得令人惱怒。
Ruby🪐
說真的,故事主角禮吉的憤怒我們也很熟悉,便是男人將女人的性選擇與國族形象掛鉤(CCR之亂雖然很久了但大家應該都知道),並擅自認為「等待」應該要有相應的「回報」。他的無能狂怒完全沒辦法解決道子的生存困境,這點他身邊的人甚至都更清楚;但道子在面對禮吉的瘋狂說教、或是被流鶯認出並嘲笑時,幾乎都沒辦法開口為自己辯駁,這點就和故事裡的女子無法親自寫信給美國大兵,而要請人代筆一樣,她們都是在戰爭與國族這些大道理下的失語者。

當然,整部片充滿著一種由男性定奪「什麼是值得原諒」的不快暗示,但在時代語境下,我想那也是田中絹代在盡力表達的一種寬容。攝影很平實,不過有幾個令人驚豔的鏡頭:禮吉與道子重逢時往前開走的地鐵窗戶、道子初次拒絕弟弟提議時黑傘直接打滿畫面、以及最後她被詢問是否只和一個美國人同床共枕時,臉上映照著的警鈴顏色⋯
Ruby🪐
道子最後躺在病床上,緊閉的雙眼睜開。我希望那代表著她確實迎來新生,而那個生命裡沒有禮吉也沒關係。
Ruby🪐
《無名惡虎:印度父親護女之戰》 (2022)dir. Nisha Pahuja
https://images.plurk.com/5ela9BEZ7wsDVBqO6cVB0g.jpg
@shosanna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入圍To Kill A Tiger上架網飛,女性導演執導。但,不...
Ruby🪐
《雞蛋和石頭》 (2012) dir. 黃驥
https://images.plurk.com/6PEQE9ETtIR6OdaZ55lurl.jpg
女人的生命歷程便是學著和血共存。阿嬤用母雞的血獻祭,雞蛋總是那麼多卻易碎。紅貴似乎只能以沉默面對這個世界,母親終究也沒有回撥那通電話,她的痛苦有些張揚,更多隱而未宣。雞蛋和石頭、素描和紀念照、不在的母親和沒有孩子的女人、懷胎和流產,這麼多的對比之中,只有女人的血是一致不變的。
Ruby🪐
《笨鳥》 (2017) dir. 黃驥、大塚龍治
https://images.plurk.com/2Uz2aBhmNKd9TVXv6t0hHK.jpg
手機是假想的自由,一機在手彷彿希望無窮,但少女其實哪裡都去不了(交易偷來的手機的地方甚至是準備發車的巴士,但她們並不會離開);電話老是打不通,語音訊息沒人回應,留守少女林森和童養媳梅子有了錢之後,也想不到能夠做什麼,只有在鎮上弄弄頭髮,不料迎來更大的厄運。

和《石門》一樣,不帶批判的鏡頭其實透露出殘酷,而這份殘酷不是來自導演的眼光,而是少女生活的本身。林森做的幾乎每一個選擇都是錯的,她在那麼多應該據理力爭的時刻失語,在校和解時卻又對另個女孩反唇相譏;但包括她在內的所有人似乎又都做出了認知範圍中最大的努力,那樣的環境沒辦法讓他們知道更多。笨鳥因此折翼,她沒什麼可被責怪的,但也總是無奈。
Ruby🪐
《月昇物語》 (1955) dir. 田中絹代
https://images.plurk.com/7nyJs63Ug3sSqVC4C5FAd0.jpg
一家三姐妹的閨房心事、大量的室內戲、還有對季節的敏感認知,這一切都很像小津(尤其是《小早川家之秋》),但在人物個性和運鏡上,是一個更加幽默活潑的版本。

賞月這件事真的⋯⋯很日本,他們確實踏出那一步走到戶外,但輾轉情思仍然是靠著「今夜月色真美」才說出口,可說是保守矜持,卻也可說是典雅。最後父親喟嘆年輕人喜歡東京,奈良可能太寧靜了,又感覺回到了小津的電影。
Ruby🪐
《永恆的乳房》 (1955) dir. 田中絹代
https://images.plurk.com/1ftn4umbEuBT2iKnAG5AsL.jpg
前段其實讓我想起了《石門》,女人的生命即是伴隨著痛。但《永恆的乳房》不一樣的是,雖然ふみ子先是被婚姻和禮教束縛,又因為癌症而被困在病房之中,但她一離開不理解文學的粗野前夫,加上隨後對自己女人的身份有了全新感受(雖然這包含男性給予的部分),她反而綻放出才華的光芒。對女人的限制,疾病甚至不比父權制度之嚴密。
Ruby🪐
「我不想當個女詩人,我只想是個女人。」這種與性別緊緊聯繫的想望或許有點保守,但我也喜歡電影始終不把它當成貶義,某種層面上,也肯認了女性觀點出發的作品值得欣賞,絕不像文學史長久以來將其貶為格局小的刻板印象。我相信任何女人都寧可ふみ子平順度過一生,而不因為有能力寫出詩來就正當化她遭受的痛苦,但當她將情慾展露出來,我們也終於知道身為女人可以同等於感到自由。這是1955年的電影,卻在如今歷久彌新。

(我也喜歡きぬ子作為朋友的真誠相待,即使她一時無法承受ふみ子胸前的疤痕、與曾愛過她亡夫的坦誠,一直到ふみ子死去,兩人仍是最好的朋友)
Ruby🪐
《街頭聖女》 (2016) dir. Houda Benyamina
https://images.plurk.com/1nZMjc6lebY3NxCluaxLaq.png
她們終究離開了街頭,一人捨己為友,一人烈火焚身。

不知道導演去哪找到主角多妮亞、麥穆娜和舞者迪基這些長得超好看、又街頭感十足的演員,我完全被他們所折服。
Ruby🪐
Ruby🪐
《The Company of Strangers》 (1990) dir. Cynthia Scott
https://images.plurk.com/3uIlK9dCCfjEDMjHh9KuGx.png
Is anybody there? We are all alive!

距離死亡無比接近的時刻,卻激發出她們身上生命的光彩。好喜歡鏡頭瞄準遲暮之年的老太太們,面孔清晰、情感豐沛。她們有過平凡又不凡的過去,有人與丈夫離異、有人兒子早逝、有人從未結婚、有人嫁給上帝,也有人是從保守年代勉力活到現在的女同志。她們對愛與死的看法各有不同,但談論這些事情的方式——愛並不是過去式而死不是未來式——你會知道在那個當下,她們真真切切的「還活著」。
Ruby🪐
《血愛成河》 (2024) dir. Rose Glass
https://images.plurk.com/1vCj5QeAtYw0udv1kBpuAm.png
kind of messy but absolutely sexy.
\be gay do crime/
Ruby🪐
《最後一次的生日派對》 (2023) dir. Lila Avilés
https://images.plurk.com/XNp0XdhCDyQKAYb4nM7JC.png
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比較乾爽溫和的露柯希亞馬泰。倒數第二個和最後一個鏡頭都很棒,其餘總感覺不是最好的選擇。視點的轉換在呈現這個雜沓的一日時有其必要,但以描寫小女孩的方式來說,顯得不太一致,她不在場的戲有點太多了。
Ruby🪐
《外賣》 (2004) dir. Sean Baker、鄒時擎
https://images.plurk.com/n3Rppr1oBcX6QjM9usQta.png
一趟又一趟的騎車送外賣,是勞力工作的往復循環。每個門後面的客人或有不同,但期待都是差不多的:他拿走餐點,他收取小費。再加上電梯裡的搶劫,那或許就是送外賣的人一整天會遇到的事情了,都差不多,都可以預期。主角沒預料到應該是,身處陌生的大城市裡一間油膩的小餐館,從那裡得到了許許多多的善意。
Ruby🪐
《天魔:惡之初》 (2024) dir. Arkasha Stevenson
https://images.plurk.com/4ovjXbIAgneuaCcojNbiIO.png
節奏稍緩,音效、攝影構圖和氣氛營造沒話說,女主角真相大白到儀式完成的部分非常過癮,但結局怎麼沒完沒了?
Ruby🪐
《怪奇麗莎》 (2024) dir. Zelda Williams
https://images.plurk.com/GK3j412zKyCZdXQpJobCf.png
完全沒預料到會在片中聽見Galaxie 500,導演肯定是跟我同世代的影迷和樂迷啊!雖然電影本身有點奇怪,但選配樂的品味真是沒話說。

此片除了致敬《科學怪人》,其實有點像是一個變形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麗莎住的房子也像《戀戀模範生》裡的,應該在嘲諷表面安穩的美國中產⋯但其實我蠻喜歡那風格😂)。我原本以為起死回生的單身男(The creature)是一個類manic pixie dream boy,而他確實也讓麗莎直面自己的情感,只是沒想到會貫徹得如此徹底。
Ruby🪐
《怪奇粉紅物語》 (2024) dir. Jane Schoenbrun
https://images.plurk.com/6i9MH21ph37dSG0Wkw2J9t.png
@shosanna - #movie #女性導演 I Saw the TV Glow (2024)
Ruby🪐
《梵谷:星夜之謎》(2017) dir. DK Welchman, Hugh Welchman https://images.plurk.com/6jItWcQCmY9AB7InmMHRUI.png
將梵谷死前幾個星期的故事拍成一段推理過程還蠻有趣的,跳脫了以往寫人物傳記的方式,但劇本編寫有點笨拙,尤其是前半段顏料商實在太多功能性台詞,一看就知道是要向觀眾解釋梵谷的人生狀況,非常不自然。整體來說漸入佳境,電影畫面實在太美了(在為這些藝術家的努力感動同時也忍不住想著這樣的畫藝會不會被AI取代⋯⋯七年前我們都還不知道現在會是如此)。心中彷彿沒有太多波瀾的看完,我卻在最後credit和片尾曲時淚流不止。
Ruby🪐
《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 (2023) dir. Ariane Louis-Seize
https://images.plurk.com/5CMDxEVNNcVFf8GIQeABoY.png
可愛的青春記事(雖然主角Sasha已經68歲),拒絕殺人的女孩與討厭活著的男孩,在各自的體制和規範內掙扎,厭世的面對這個世界。算是「成長痛」的具現化?

吸血鬼多半隱喻不見容於世界的慾望,很可能直接與性掛鉤,但此片從一個相反的角度切入,替這個類型注入新血。但我看完最大的感想其實是,雖然他們對生活有很多猶疑,但家人的支持力量還是如此強大,能夠包容他們年少時代出的差錯,那是很多人都沒有過的餘裕。

最後兩人戴墨鏡出場又可愛又殺,我可以獻上我的心臟(應該啦)。
Ruby🪐
《愛上壞女孩》 (2017) dir. Céline Sciamma
https://images.plurk.com/7knT4SRTMxO0eqFRUXivKT.png
這個故事裡的百合 (lilies) 還真的就和各種水有關⋯⋯此片採取的視角不全然明亮,就像永遠隱藏自己、卻總默默看向燦爛之人的Marie一樣,我們見識的是青春期的陰暗與幽微。Floriane不需要為誰停下,她不是睡蓮,而是在整個世界肆意綻放的花,而那也不是誰的錯,青少女的真心飄忽不定也很正常,只是對Marie來說確實殘酷。電影描繪Marie和Anne的關係也不手下留情,這兩人其實都不討喜,可她們是了解並能接受彼此的人,在荷爾蒙狂亂的時期,或許也只能要求這麼多了。
Ruby🪐
(有個印象很深的鏡頭:Floriane和Marie去散步,畫面上先是她們走在一條直直的路上出去、再循著彎路走回房子;我以為這是某種暗示,而其確實是,只是後續發展還是和我想的相差太多。)
Ruby🪐
Ruby🪐
《懼裂》 (2024) dir. Coralie Fargeat
https://images.plurk.com/3yIWS9XRVhSBdYENpdeK9X.png
@shosanna - #movie #女性導演 The Substance (2024)
Ruby🪐
《春行》 (2023) dir. 彭紫惠、王品文
https://images.plurk.com/ImVuY1200aWEBWkOibC2i.png
溫柔且克制,底片的質感和煦,媒材成了過了就無法重來的一種暗示,也是象徵了夾於時代變遷之間難以界定新與舊的狀態。這是春日的一趟旅程,但遲遲未走完,電影不以和解告終,或許才是最自然的樣子。儘管如此,故事中我仍覺得有些情感未完全展開,也不全然是傳統的冤家夫妻或是父子衝突部分,可能是我想看到多一點點的「遺憾」,但現在這樣,也挺好的。
Ruby🪐
《Woman of the Hour》 (2023) dir. Anna Kendrick
https://images.plurk.com/hMCjv0xm50JE4VD7uRZ0n.png
連續殺人魔偶然登上約會節目並被電視攝影機全程錄下來的前提很有趣,但實際執行卻不太好。雖然受害者看似隨機被挑選,但這不代表劇情梳理和編排可以如此沒有邏輯性⋯⋯將每個案件編織的更緊密一些應該會更好。安娜坎卓克飾演的主角除了讓觀眾多了解她一些(相對其他人而言),也不太有劇情的推動能力。當然,我同意針對女性的犯罪確實是「平凡無奇」的,和你是誰沒有什麼關係,但我亦不認為此片有這個表達。喜歡的部分也是有的,女性導演確實拍出了男女社交間那種幽微的氣氛——拒絕男性越界的碰觸,卻會覺得「搞得彼此很僵」是自己的錯,而在這個父權世界之中,這點尤其危險。
Ruby🪐
《黑箱日記》(2024) dir. 伊藤詩織
https://images.plurk.com/5F18hVTpyDStRu6R8dV8wp.png
強暴犯山口:「這樣對你來說夠了嗎?」
不,遠遠不夠。一本書與一部電影指認罪證不夠,這個社會對性暴力的認知和對抗的決心不夠,世界給予女人的支持更是遠遠不夠,而伊藤詩織卻已經面對太多。

儘管體制的惡意是如此巨大威壓,電影仍然展示了那麼多的善意,這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對當事人的創傷來說可能也是不夠的,但仍彌足珍貴。黑箱無法完全被揭開,但有一道道微光照進了裂隙。
Ruby🪐
沒寫評但推薦的:《Kokomo City》、《底特律》、《女孩與鳥》
Ruby🪐
新新 : 我也好喜歡!也佩服好萊塢把經典作品改成YA片的傳統(?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