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01 PM
9
廢
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03 PM
以前在英國曾遇到長輩說,年輕人要真正長大,只有走出學校和社會碰撞之後才會轉變。
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11 PM
近幾年越演越烈,也可能是媒體世代的渲染,所謂台灣的菁英培育或者高等教育,無論是大學、高中都出現了提倡女權很煩或者抵制很煩的聲音,而他們所選擇的反彈方式相對直接、無同理心和道德約束。
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13 PM
這是一個問題,但我們只覺得「這樣不對」,卻不知道該怎麼教或者教育,最後就是忽視和輕輕放下。
凸顯我們自己在這方面的缺失的確很大。
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15 PM
之前和又綠聊過,為什麼我們總會把學歷和品行放在一起討論。我們認為的教育是什麼?又為什麼如今的教育,其實和我們內心認知的教育有著極大差異。
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17 PM
這些反彈行為顯示了我們整體對政治的敏感度都很高,但同時是不是也是展現了,把「政治性」放在遠高於其他需要兼顧(我們內心認為)的道德品行上面?
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23 PM
以還在學校環境的年紀來說,可塑性依然很高,也還在改變,不過同時我們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怎麼從他們身上看到我們自己同樣厭倦和對社會的反彈,以及始終認為學歷(技能)和品行(道德)應該並行,實質卻越來越分歧的事實,其實是面鏡子和難以迴避的課題。
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41 PM
不管從校園到社會,都可以感受到一股很強烈又滿溢的情緒。
在言行或者表達方面,從網路到現實社會的衝撞與摩擦都越來越明顯。
我們的不安、不耐、壓力也都越來越彰顯。
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45 PM
除了個人面對的壓力,環境壓力也非常大。
在疫情時,和朋友聊天也有聊到疫情後必定會有戰爭,但用什麼方式展現很難說。
人即使可以找到緩減自身壓力的方式,但很難不對環境壓力產生反彈。
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48 PM
疫情對世界來說是個如同戰爭般的心理創傷,但現在的我們在表象上已經遺忘,也必須遺忘。只剩下潛意識行為上的壓力展現。
Ellery
@Ellerynote
Sat, Dec 28, 2024 12:55 PM
為了紓緩壓力,情緒會遠凌駕於理智。
我們能從前人的經驗獲得度過這一切的創傷反應嗎?還是任由我們自身的原始本能去進行更大的碰撞?
載入新的回覆
凸顯我們自己在這方面的缺失的確很大。
在言行或者表達方面,從網路到現實社會的衝撞與摩擦都越來越明顯。
我們的不安、不耐、壓力也都越來越彰顯。
在疫情時,和朋友聊天也有聊到疫情後必定會有戰爭,但用什麼方式展現很難說。
人即使可以找到緩減自身壓力的方式,但很難不對環境壓力產生反彈。
我們能從前人的經驗獲得度過這一切的創傷反應嗎?還是任由我們自身的原始本能去進行更大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