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一部未完成的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 🏆 名導婁燁獻給未竟時代的頌歌
之前在說一兩年前,作品看到在談「新冠疫情」已經沒人在意。是在講短暫的議題消費性會被反消費(時間久了就乏人問津)。

李大勇的分身

李大勇的分身
自己對於電影的再現性(道德上)有所保留的,沒想到看著電影一下就進了時光隧道。回顧2020過年前武漢肺炎在武漢爆發,在中國蔓延,各種記憶迎面而來 ,因為自己全家當時在青島過年,wifey當時還微燒,回台灣前,遭遇未來的不確定。 (註)

李大勇的分身
人人成了預言者,電影中不知道原本以為只是意外事件,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持續兩年,一些產業因此倒閉。但改變了人類社會嗎?外送產業發達,連自己確診不得不叫外送,回不去了。

李大勇的分身
開頭的後設性,媒體考古敏感如我,時間膠囊不是埋在土裡那種old school ,而是十年前的電腦打開之後的軟體與介面,熟悉又陌生的「近過去」。

李大勇的分身
始於禁忌《春風沈醉夜晚》與疫情關聯 是有些微弱,恐怕是指導演作者生命史創作史,維繫在婁燁作品善於掌握中國政治社會新脈動,(而非 本質性探索) 、時間脈動,體現在劇本、鏡頭與場面調度的機動性。

李大勇的分身
電影最終座落在民族性的雙面刃(賈樟柯 說關心中國人民 而非中國政權):世俗面與民粹面,創作者「與民同在」的精彩,說批判太沈重,民主化問題,庶民變動性,是不是沒有答案?有人說中國民主化會大亂之類。只有現實的一個中國,而非歐美民主體制下的中國,於是現況永遠都是唯一的答案。(如此唯物主義式的…)

李大勇的分身
至於 中國愛用臉的程度 愛開視訊 極度依賴手機 (應該是說跟我有點相反,路上看到移工也愛開視訊), 一如在青島經商的父親的微信狂熱者 ,想到林冠名作品談的的影像氾濫,無關痛癢 ,何以留存在個人心中,抑或一點都不重要?見當代館「熱影像」展覽 (還最後剩四天!。)

showerr
婁燁感覺不太關心批判時政,他的興趣反而在描寫大時代悲劇(六四或是COVID)之下,一般男女的心理狀態,也許這就是他未被中國當局真正針對的原因?

李大勇的分身
哈 睡覺起來也在想這個

李大勇的分身
補充一下《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對於自己算是擅長處理影像與媒體材質性問題,不只是用手機拍攝畫面的同時介面直接放在電影大螢幕已不算是甚麼新鮮事,直接就想到《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 與漢內克的 《完美結局》,於是可以看到《完美結局》對於藉由手機 思考景框 頻幕,同時利用聲音思考 思考當代生活整體空間性的 細緻處理。

李大勇的分身
同時若再看到洪常秀電影時常使用低限的DV拍攝描述生活與創作之間的散文感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影像的材料性並非是材料自身, 而是影像素材的生產者,指的應該就是中國民族性,於是涉及到當今中國面臨的 民主 與民粹 ,扣合著裡面導演焦慮著 外在事情不斷的變動 難以定論地 讓一部電影遲遲未完成。

李大勇的分身
同時好像也在談 婁燁的創作生命: 中國社會 不斷的變 是 婁燁的不變 (此時我就會對 作者追尋電影的本質有所保留),於是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的道德立場 就不揭自明 :(微微)批判 政府機制(organize) 又 盡可能 兼顧 每個一個角落的人民 (年紀大了? ),所以到頭來(管控)防疫人員也辛苦了 大家都辛苦了 這樣。 (於是片中 秦昊的立場 反而是作者的 拉岡精神分析上的Real)

showerr
看到方艙跳舞的片段,我分不清他是要諷刺還是真的要記錄苦中作樂;到電影的最後四分之一,主角群的故事線幾乎消失,剛好呼應片名,不論是有意無意,這部電影終究是未完成的狀態

李大勇的分身
沒有看幕後花絮,但應該是有部分是疫情邊拍攝邊記錄另一種中共的審查感,同時也呼應常民work from home,不過你也蠻認真的注意到本來要補拍的部分,到底有沒有繼續拍下去,因為電影到後來強調疫情之後的種種似乎也不太重要。也剛好名正言順變成「未完成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