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Smith
kaoru
是阿~我們每個縣市路標根本就...加上莫名其妙地區建測速與科技執法...
John Smith
道路設計很重要啦,標線越來越複雜,結果事故越來越多

...簡潔易看才是行車重點

近10年來行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與受傷之人數整體呈現遞增態樣,112年行人事故之死亡與受傷人數,發生於路口...
Jilla
問歷任交通部長為什麼路權跟道安團體長年來要交通部要訂出道路設計規範,交通部都只會卸責說因地制宜?
John Smith
Jilla : 真的車多,就混流也無妨,反正大家就會降速,關渡大橋這設計真的不行。
John Smith
Thinker
如果以米國的標準,火花羅這兩位算是危險駕駛了。靠北一大堆,主要的問題是駕駛常常弄錯之後硬要切回去。我一開始來米國也是這種心態,當然也是險象環生。米國車速更快,更危速。但真正的問題是,錯了就錯了,不要硬想要抝回原本或正確的路,等到下個路口或之後再回頭就好了。這算是台灣人的個性「怕錯」,但反而更為危險。
Thinker
不管是米國或西歐,進到人口密集的都市,這個標線快速轉換的,多的是。像接近 LA ,很多高速公路的閘道,是短短一兩百公尺,進來和出去的車子同時交換車道。如果用台灣人這種不想錯的固執,一定一堆撞在一起。錯過就錯過,雖然下一個出口可能又是 1 mile/2.xkm 外了。那就等下一個出口吧! 在這是不熟的地區必需要有的心態。我曾在一個路口繞三四次才順利離開。多點耐心才是正確的解法。
John Smith
Thinker : 你看一下關渡大橋的騎車道左右切換,大概沒20公尺甚至更短吧?這是很危險的切換方式。與其這樣,不如汽機車混流。
John Smith
道路就這麼寬,乾脆混流好了,不然硬要切出左右車道、機車專用道,更危險。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