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6:10 AM
Tue, Dec 17, 2024 6:37 AM
36
7
日本頂尖Youtuber資訊彙整術
讀嘛讀嘛
「唯有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才能在告訴對方前先進入「說服自己」的階段。
然後,才能將自己真正理解的事物、感動的事物、迷戀的事物,傳達到別人心中。否則,就算空有表達的技巧也是徒然。」
(p.121)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6:12 AM
從華爾街的失敗經驗得到的教訓
「不要不懂裝懂」,是指老實承認「其實並不了解」自己或他人。
說是「誠實面對自己的理解程度」也不為過。
我最早任職的公司是美林證券,我被分發到證券部門,負責紐約總公司的日本法人客戶。華爾街每天一早七點就要開會,與全體同事交換國際政治、經濟、金融市場的最新資訊。厲害的投資銀行家們做筆記、思考當日策略的模樣,簡直就是金融的戰場。
剛進公司的時候,我參加會議時什麼都不懂,所以光是要開會就令我痛苦萬分。後來我慢慢習慣了英語環境與工作內容,逐漸明白會議上討論的訊息,也得以向日本客戶報告。
然而,有一次,我報告的最新消息有誤,導致目本那邊的銀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我在早晨的會議上,不小心聽錯預測日圓對美元匯率時必不可少的美元利率。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6:13 AM
說得精準一點,做出判斷的是銀行端,不能算是我的過失,但我還是得負起導致對方判斷錯誤的道義責任。
我向公司報告此事,承認自己的錯誤,承擔客戶的損失。
搞成這樣,被公司解雇也不足為奇,幸好因為我進公司的時日尚淺,再加上日籍員工不多,總算勉強保住了飯碗。
這時我領悟到一點:明明我才剛進公司沒多久,只有幾個月的知識,卻自欺欺人的認為「我已經僅英文,也具備金融市場的知識了」。這正是沒有「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所招致的惡果。
唯有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才能在告訴對方前先進入「說服自己」的階段。
然後,才能將自己真正理解的事物、感動的事物、迷戀的事物,傳達到別人心中。否則,就算空有表達的技巧也是徒然。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6:14 AM
Tue, Dec 17, 2024 6:39 AM
或許有人會認為,就算問自己:「真的懂嗎?」很可能也只是問問而已,起不了什麼作用。
以我為例,我會捫心自問:「
如果要下標題,我會下什麼標題?
」
除了那篇報導的標題以外,從自己的角度再想出另一個標題,有助於確認是否真正理解現在看的這篇網路報導。
對我而言,這個過程就像用石蕊試紙檢查一樣,一測就能看出結果。想不出來的時候,就必須承認自己並未理解透徹,然後就要重新蒐集資訊。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6:21 AM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6:24 AM
其實這本書的內容,比起我原本以為的「如何在短時長的呈現時間內,呈現複雜的事件重點」,
全書大概有5/6,都在處理這一步的前置作業,真的是穩紮穩打的、從如何蒐集資訊,跨越語言壁壘、如何依據數據推理、跟尋找值得一提的切入角度開始。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6:27 AM
也包括更「個人管理」的制定目標、培養習慣、時間與能量分配、多資訊來源的電子資料庫分類、生活與工作的調配⋯⋯等細節。
電子資料庫這真的是蠻多商務人士都會提到的,長期下來將有助於「以最短的時間、獲取來自各個可靠資訊源的消息」,恐怕未來有AI助手的話,更需要訓練去做這件事。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6:36 AM
把目錄放在這存查:
我自己覺得有「新知」收穫的,集中在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
至於第三章的「每日輸出」技巧(p.110),則蠻有共鳴的。
無論是語言翻譯練習,或是資訊統整力,當知道自己有讀者/觀眾時,尋找題材/精確/速度,都會因為「有了意義」而有所提升,可能大腦感受到了「這是生存所需」而更願意給予神經路徑增長吧!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6:50 AM
Tue, Dec 17, 2024 6:51 AM
第五章的「三天想像力計畫」感覺蠻有力量的,但光靠這本我大概看不懂(⋯⋯)
目前想著可能搭配「未來日記」一起研讀吧
@yuh17 - 最近心血來潮,開始寫未來日記。上禮拜寫到關於豐盛的內容,那天剛好是所有保險單寄到娘家的...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6:55 AM
但這展也太多了XDDD
【3分鐘未來日記(369天實踐版) 】讓好運吸引力跟你站在同一陣線!|精選策展|誠品線上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7:00 AM
「媒體指出,最近無法理解長篇大論的人愈來愈多。」
「原因出在語言能力低落與社群網站的影響。」
「此外,也沒有機會書寫完整的文章。」
「因此,必須學會以短文表達的技巧。」
最長的句子也只有二十個字。
重點在於,要在四十個字以內說完一句話。
因為句子很短,所以能表達的訊息量不多。
然而,重點在於「
留在對方的記憶裡
」。
即使聽你說了十分鐘的話,事實上能記下來的內容,大概用一隻手就能數完。就算說的人認為自己說的話很有價值,如果對方沒聽進去,那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
我將在第六章為各位解說投影片及影片的運用,也是相同的道理,與其滔滔不絕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言簡意賅的運用衝擊性的字眼反而更有效。
(p.170-171)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7:21 AM
變成 YouTuber後,我學到很多東西,以下舉幾個例子。
「
與輸出量成正比,輸入量也增加了。
」
「
有些事要先交出自己,才能傳達到對方心裡。
」
「
付出會帶來幸福的感覺。
」
一路走來,我一直在吸收資訊。
像是在《日本經濟新聞》上看到哪家公司虧損的報導,就會牢牢記在腦子裡。
可是一旦要告訴別人,就得事先確認那篇報導的內容正確無誤,有什麼不懂的地方都要仔細研究到理解為止。
以前我從未如此認真的蒐集資訊。我很感謝透過在 YouTube上傳影片的習慣,改變了我自己。
(p.221)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7:23 AM
不同於其他媒體,YouTuber 要讓觀眾看到最真實的自己。即使是資訊含糊不清的部分、分析或看法太天真的部分,都要一五一十的表現出來,就算想隱瞒也一定瞒不住。
另一方面,赤裸裸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比虛假造作更能打動對方。⋯⋯
簡而言之,就是不管是面對別人,還是面對自己,卸下「我什麼都知道」的偽裝,更能讓聽者聽進去你說的話。(p.222)
Dian・小黛
@ashley92090
Tue, Dec 17, 2024 7:23 AM
載入新的回覆
日本頂尖Youtuber資訊彙整術
讀嘛讀嘛
「唯有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才能在告訴對方前先進入「說服自己」的階段。
然後,才能將自己真正理解的事物、感動的事物、迷戀的事物,傳達到別人心中。否則,就算空有表達的技巧也是徒然。」 (p.121)
「不要不懂裝懂」,是指老實承認「其實並不了解」自己或他人。
說是「誠實面對自己的理解程度」也不為過。
我最早任職的公司是美林證券,我被分發到證券部門,負責紐約總公司的日本法人客戶。華爾街每天一早七點就要開會,與全體同事交換國際政治、經濟、金融市場的最新資訊。厲害的投資銀行家們做筆記、思考當日策略的模樣,簡直就是金融的戰場。
剛進公司的時候,我參加會議時什麼都不懂,所以光是要開會就令我痛苦萬分。後來我慢慢習慣了英語環境與工作內容,逐漸明白會議上討論的訊息,也得以向日本客戶報告。
然而,有一次,我報告的最新消息有誤,導致目本那邊的銀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我在早晨的會議上,不小心聽錯預測日圓對美元匯率時必不可少的美元利率。
我向公司報告此事,承認自己的錯誤,承擔客戶的損失。
搞成這樣,被公司解雇也不足為奇,幸好因為我進公司的時日尚淺,再加上日籍員工不多,總算勉強保住了飯碗。
這時我領悟到一點:明明我才剛進公司沒多久,只有幾個月的知識,卻自欺欺人的認為「我已經僅英文,也具備金融市場的知識了」。這正是沒有「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所招致的惡果。
唯有誠實面對自己的無知,才能在告訴對方前先進入「說服自己」的階段。
然後,才能將自己真正理解的事物、感動的事物、迷戀的事物,傳達到別人心中。否則,就算空有表達的技巧也是徒然。
以我為例,我會捫心自問:「如果要下標題,我會下什麼標題?」
除了那篇報導的標題以外,從自己的角度再想出另一個標題,有助於確認是否真正理解現在看的這篇網路報導。
對我而言,這個過程就像用石蕊試紙檢查一樣,一測就能看出結果。想不出來的時候,就必須承認自己並未理解透徹,然後就要重新蒐集資訊。
全書大概有5/6,都在處理這一步的前置作業,真的是穩紮穩打的、從如何蒐集資訊,跨越語言壁壘、如何依據數據推理、跟尋找值得一提的切入角度開始。
電子資料庫這真的是蠻多商務人士都會提到的,長期下來將有助於「以最短的時間、獲取來自各個可靠資訊源的消息」,恐怕未來有AI助手的話,更需要訓練去做這件事。
我自己覺得有「新知」收穫的,集中在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
至於第三章的「每日輸出」技巧(p.110),則蠻有共鳴的。
無論是語言翻譯練習,或是資訊統整力,當知道自己有讀者/觀眾時,尋找題材/精確/速度,都會因為「有了意義」而有所提升,可能大腦感受到了「這是生存所需」而更願意給予神經路徑增長吧!
目前想著可能搭配「未來日記」一起研讀吧
「原因出在語言能力低落與社群網站的影響。」
「此外,也沒有機會書寫完整的文章。」
「因此,必須學會以短文表達的技巧。」
最長的句子也只有二十個字。
重點在於,要在四十個字以內說完一句話。
因為句子很短,所以能表達的訊息量不多。
然而,重點在於「留在對方的記憶裡」。
即使聽你說了十分鐘的話,事實上能記下來的內容,大概用一隻手就能數完。就算說的人認為自己說的話很有價值,如果對方沒聽進去,那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
我將在第六章為各位解說投影片及影片的運用,也是相同的道理,與其滔滔不絕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言簡意賅的運用衝擊性的字眼反而更有效。
(p.170-171)
「與輸出量成正比,輸入量也增加了。」
「有些事要先交出自己,才能傳達到對方心裡。」
「付出會帶來幸福的感覺。」
一路走來,我一直在吸收資訊。
像是在《日本經濟新聞》上看到哪家公司虧損的報導,就會牢牢記在腦子裡。
可是一旦要告訴別人,就得事先確認那篇報導的內容正確無誤,有什麼不懂的地方都要仔細研究到理解為止。
以前我從未如此認真的蒐集資訊。我很感謝透過在 YouTube上傳影片的習慣,改變了我自己。
(p.221)
另一方面,赤裸裸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比虛假造作更能打動對方。⋯⋯
簡而言之,就是不管是面對別人,還是面對自己,卸下「我什麼都知道」的偽裝,更能讓聽者聽進去你說的話。(p.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