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千double
@double22822
Sat, Dec 14, 2024 10:27 AM
1
政府正在毀掉台灣美術人才...
整理一下想法
雙千double
@double22822
Sat, Dec 14, 2024 10:34 AM
1. 比賽評審制度無法有衡量標準
就漫畫組來說(我只有比過漫畫組哈哈),現況就是與影片中敘述的相同,得獎的作品大多是很僵化的畫風及主題。
猜測主要原因是評審需要一個標準評斷作品的好壞,當然,很多藝術品都是很主觀的,所以在制訂標準這方面很難參照作品的手法、內容等方面,但如果不這樣做,又該如何改變現況,解決問題?
雙千double
@double22822
Sat, Dec 14, 2024 10:48 AM
2. 教育制度的缺點
有接觸過其他國家的中等藝術教育(藝術高中),有立場可以分享不同觀點。 首先,國外的藝術教育真的給學生很大的自我發展性,大多時間都是基於自身經歷、想法去創作,跟台灣的藝術大學環境比較相像?也就是說,國外學生從小就在發展獨立思考的環境下學習,所以不同個體的性格、觀點、個性都有蠻多差別。
儘管如此,教育仍然需要一定的統整性及規劃,在多數課程方面對媒材、創作內容還是有限制。像是整班一起畫油畫,主題是與自己相像的動物。其實還是會有很多小地方給學生發揮創意,這部分跟一些台灣美術班其實是一樣的⋯吧?
雙千double
@double22822
Sat, Dec 14, 2024 11:02 AM
這種教育的弊端對沒接觸過的人也許會認為是優點,也是影片中有提到的
較少技法的課程
。
台灣學生(又或者說亞洲區的藝術學生)很常被要求精進多種媒材,像是水彩、色鉛筆、水墨、鉛炭筆⋯⋯在考試方面注重的也是技法,好像你畫一個靜物不畫的一模一樣、筆刷控制得不精準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的藝術家。
在國外反而會分成不同派系,喜歡什麼風格都可以自由發展,這樣的缺點就是藝術家成熟得很慢,其實在條件相同下,亞洲學生的作品,第一,完成度較高,第二,在與其他人相較有餘韻的情況下(空閒時間長因為完成得快)有更多時間提升自己,第三,基礎穩所以能根據自身想法完成作品。也就是說,打根基是能夠增加平均能力的。在這方面台灣的藝術教育做得很好。
雙千double
@double22822
Sat, Dec 14, 2024 11:16 AM
如果缺少基礎,單純增加創意性的話,並不構成所謂的
先進
藝術學習。但當台灣教育同時將基礎與自我發展並行時,對學生會有一定程度的過度要求,最後造成反噬。
不過說實在的台灣的技法課程真的拉得太長了,每次看一到三年級的小小孩準備美術班考試,或進美術班後水深火熱趕作業的模樣,就覺得好可憐。跟台灣普通班教育模式有一定程度相像的地方w從國中開始教二次函數,一直到高中解函數圖形⋯⋯⋯真的拉太長了好煩。其實國外很多到國一還在背九九乘法>”<(不過他們可以用計算機哈哈)
好反正,重點是我覺得短時間要改革很難,要讓現階段掌權(?)的人改變想法也很難,畢竟這套模式影響到的世代太多了,很多人仍被侷限在這個框架內,業界人士也可能遭受荼毒。
雙千double
@double22822
Sat, Dec 14, 2024 11:24 AM
所謂藝術的目標是什麼? 追根究底還是會回到哲學問題上。
既然藝術是哲學,是思考辯證的過程,是領悟的體現,是不是代表它沒有標準,沒有限制,沒有成功或是失敗。
這個想法與在籌辦比賽時需要有一定衡量標準的條件抵觸,所以滿足保留發展性的情況可謂少之又少。
雙千double
@double22822
Sat, Dec 14, 2024 11:30 AM
無論在哪裡,趕死線的時候都很想死
雙千double
@double22822
Sat, Dec 14, 2024 11:51 AM
國外的藝術老師在老師之前他們是藝術家,所以比起被教導,反而是我們在與這些藝術家們合作,並吸收他們的經驗。
載入新的回覆
就漫畫組來說(我只有比過漫畫組哈哈),現況就是與影片中敘述的相同,得獎的作品大多是很僵化的畫風及主題。
猜測主要原因是評審需要一個標準評斷作品的好壞,當然,很多藝術品都是很主觀的,所以在制訂標準這方面很難參照作品的手法、內容等方面,但如果不這樣做,又該如何改變現況,解決問題?
有接觸過其他國家的中等藝術教育(藝術高中),有立場可以分享不同觀點。 首先,國外的藝術教育真的給學生很大的自我發展性,大多時間都是基於自身經歷、想法去創作,跟台灣的藝術大學環境比較相像?也就是說,國外學生從小就在發展獨立思考的環境下學習,所以不同個體的性格、觀點、個性都有蠻多差別。
儘管如此,教育仍然需要一定的統整性及規劃,在多數課程方面對媒材、創作內容還是有限制。像是整班一起畫油畫,主題是與自己相像的動物。其實還是會有很多小地方給學生發揮創意,這部分跟一些台灣美術班其實是一樣的⋯吧?
台灣學生(又或者說亞洲區的藝術學生)很常被要求精進多種媒材,像是水彩、色鉛筆、水墨、鉛炭筆⋯⋯在考試方面注重的也是技法,好像你畫一個靜物不畫的一模一樣、筆刷控制得不精準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的藝術家。
在國外反而會分成不同派系,喜歡什麼風格都可以自由發展,這樣的缺點就是藝術家成熟得很慢,其實在條件相同下,亞洲學生的作品,第一,完成度較高,第二,在與其他人相較有餘韻的情況下(空閒時間長因為完成得快)有更多時間提升自己,第三,基礎穩所以能根據自身想法完成作品。也就是說,打根基是能夠增加平均能力的。在這方面台灣的藝術教育做得很好。
不過說實在的台灣的技法課程真的拉得太長了,每次看一到三年級的小小孩準備美術班考試,或進美術班後水深火熱趕作業的模樣,就覺得好可憐。跟台灣普通班教育模式有一定程度相像的地方w從國中開始教二次函數,一直到高中解函數圖形⋯⋯⋯真的拉太長了好煩。其實國外很多到國一還在背九九乘法>”<(不過他們可以用計算機哈哈)
好反正,重點是我覺得短時間要改革很難,要讓現階段掌權(?)的人改變想法也很難,畢竟這套模式影響到的世代太多了,很多人仍被侷限在這個框架內,業界人士也可能遭受荼毒。
既然藝術是哲學,是思考辯證的過程,是領悟的體現,是不是代表它沒有標準,沒有限制,沒有成功或是失敗。
這個想法與在籌辦比賽時需要有一定衡量標準的條件抵觸,所以滿足保留發展性的情況可謂少之又少。
無論在哪裡,趕死線的時候都很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