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devaozera
Tue, Dec 10, 2024 2:04 PM
Tue, Dec 10, 2024 2:13 PM
21
4
【寫作分享】
整理一下對寫場景的想法,也是順便梳理給自己。
其實不只是場景,寫作本來就需要在靈感盡情蔓長後修剪枝條,無論形容詞、副詞、名詞都是,這裡就先專注在場景。
以前寫場景寫得很細,視覺摹寫可以說是自己學習寫作的啟蒙,所以很習慣寫大量的視覺敘述,描寫場景可能有個三四百字吧,現在看情況還是會這樣寫,不過後來因為力氣要放在角色跟劇情上,對寫場景就沒那麼講究了,點到為止有傳達出氛圍就好,這樣的效果跟以前仔細寫場景比起來沒有比較差。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devaozera
Tue, Dec 10, 2024 2:05 PM
所以現在我認為場景不見得要寫得多細,而是要寫出最重要,一定要讓讀者看到、感受到的部分,其他沒寫出來的,讀者會自己用生活經驗在腦中建構出來,沒有也沒關係,因為那些是不影響故事的部分。
與其細寫場景上有什麼,我會認為重點應該是寫出場景的動態感,以及與人物間的交互作用,讓它從照片變成影片,從一個空間變成有人物們的生活痕跡,從一個單純場景變成呈現作者未說的細節、帶動故事的敘事者。
場景中零碎的器物,書桌上的筆墨,寫了未收的筆記本內容能帶出書房主人的身分或秘密,寢室的整齊或凌亂,散落在床上的是哪些衣物或用品,房間的氣味,也會透露主人的生活習慣和品味等人設細節,或是在這裡做過哪些事,早晨的床上有餐盤代表他會在床上吃早餐,晚上夜燈亮起時床畔有書本,可能有睡前閱讀的習慣,跟寵物同床共枕會留下毛髮等。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devaozera
Tue, Dec 10, 2024 2:05 PM
而動態感的部分,搖晃的鐘擺、被風吹起的窗簾、翻亂的櫃子裡落出的物品,都可以讓場景不再是靜止畫面,更生動一些,但最好的寫法是直接讓人物跟場景互動。
角色拉了椅子坐下、使用桌上精美的餐具吃飯等,邊寫角色的動作、說話內容邊帶出場景,就比較不會有冗長地看著一段場景影片的感覺,也可以自然地帶出這些人物的生活與習慣。
用刀叉的方式可以看出餐桌禮儀,這與角色的教養乃至出身背景有關;進房間會不會關門、留多少縫隙能看出他對隱私權重視的程度。這些場景互動都可以寫場景的同時展現出角色的性格和背景。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devaozera
Tue, Dec 10, 2024 2:06 PM
這裡節錄一段自己很喜歡的場景和人物描寫:
屋子裡完全靜止的東西是一張龐大的長沙發椅,上面有兩個年輕的女人,活像浮在一個停泊在地面的大氣球上。她們倆都身穿白衣,衣裙在風中飄盪,好像她們乘氣球繞著房子飛了一圈剛被風吹回來似的。我準是站了好一會,傾聽窗簾刮動的噼啪聲和牆上一幅掛像嘎吱嘎吱的響聲。忽然砰然一聲,湯姆·布坎南關上了後面的落地窗,室內的餘風才漸漸平息,窗簾、地毯和兩位少婦也都慢慢地降落地面。
——《大亨小傳》
這段描寫把重點放在客廳的開闊通透,跟整體的動態感上,甚至不用寫出客廳有哪些傢俱擺設、窗簾跟地板的質感,畫面就足夠令人印象深刻,也呈現出輕快的氣氛,並且最後關窗的動作做了突然的氣氛轉換,準備好進入描寫的重點。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devaozera
Tue, Dec 10, 2024 2:06 PM
Tue, Dec 10, 2024 4:44 PM
另一個自己常用的作法是把場景當成故事氛圍的引子,透過環境的光線、聲音、物件透露的訊息代表乃至人物的神態等,作為劇情的預示或是角色心情的對照、具象化,讓劇情還沒真正開始就鋪陳好故事的氣氛,讓讀者進入狀況。
請容我引用李煜的《菩薩蠻》簡短說明: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爲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闕詞是寫小周后與李煜幽會的場景,「花明月黯籠輕霧」描寫夜裡花開明朗,月色幽晦,還籠一層霧氣,美好的風景,朦朧不清的夜色,既浪漫又能隱藏身影,再適合幽會不過了,兩人還未見面,氣氛已經烘托滿了,請自行腦中翻譯成白話文感受一下(?)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devaozera
Tue, Dec 10, 2024 2:06 PM
其實描寫場景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侷限於對各種物品的描寫,依寫這段場景描述的目的、視角的安排可以有很多更自由的、充滿想像力的變化。
寫作本來就是想像力的具象化,不只寫場景,只要能夠想到的變化都值得嘗試看看,講得很抽象只是因為找例子太麻煩哈哈哈(欸)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devaozera
Wed, Dec 11, 2024 5:53 AM
補充個,我覺得不能說要看場景看圖就好了不必看小說,會這樣說要嘛自己寫不出跟圖像的差距,要嘛對文字的敏銳度不足以讀出差異,人類的確對圖像比較敏感接收速度比較快,但我還是認為圖像跟文字之間無法完全代換。
用文字寫場景也有文字才能呈現的感受跟細膩之處,比如文字可以自然地帶進角色對場景的想法或聯想等,輕易地轉換到另一個角色腦中浮現的場景;但用一張圖像無法做到,影片也容易有旁白無法自然融入的問題。
同樣的場景,看過電影後我還是會想看原著小說的描寫的。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devaozera
Wed, Dec 11, 2024 5:53 AM
然後我沒有認為詳細寫景不好,端看整體節奏、作者行文風格、場景的重要程度等而定,還是很喜歡看寫得精巧細緻的場景。
載入新的回覆
整理一下對寫場景的想法,也是順便梳理給自己。
其實不只是場景,寫作本來就需要在靈感盡情蔓長後修剪枝條,無論形容詞、副詞、名詞都是,這裡就先專注在場景。
以前寫場景寫得很細,視覺摹寫可以說是自己學習寫作的啟蒙,所以很習慣寫大量的視覺敘述,描寫場景可能有個三四百字吧,現在看情況還是會這樣寫,不過後來因為力氣要放在角色跟劇情上,對寫場景就沒那麼講究了,點到為止有傳達出氛圍就好,這樣的效果跟以前仔細寫場景比起來沒有比較差。
與其細寫場景上有什麼,我會認為重點應該是寫出場景的動態感,以及與人物間的交互作用,讓它從照片變成影片,從一個空間變成有人物們的生活痕跡,從一個單純場景變成呈現作者未說的細節、帶動故事的敘事者。
場景中零碎的器物,書桌上的筆墨,寫了未收的筆記本內容能帶出書房主人的身分或秘密,寢室的整齊或凌亂,散落在床上的是哪些衣物或用品,房間的氣味,也會透露主人的生活習慣和品味等人設細節,或是在這裡做過哪些事,早晨的床上有餐盤代表他會在床上吃早餐,晚上夜燈亮起時床畔有書本,可能有睡前閱讀的習慣,跟寵物同床共枕會留下毛髮等。
角色拉了椅子坐下、使用桌上精美的餐具吃飯等,邊寫角色的動作、說話內容邊帶出場景,就比較不會有冗長地看著一段場景影片的感覺,也可以自然地帶出這些人物的生活與習慣。
用刀叉的方式可以看出餐桌禮儀,這與角色的教養乃至出身背景有關;進房間會不會關門、留多少縫隙能看出他對隱私權重視的程度。這些場景互動都可以寫場景的同時展現出角色的性格和背景。
屋子裡完全靜止的東西是一張龐大的長沙發椅,上面有兩個年輕的女人,活像浮在一個停泊在地面的大氣球上。她們倆都身穿白衣,衣裙在風中飄盪,好像她們乘氣球繞著房子飛了一圈剛被風吹回來似的。我準是站了好一會,傾聽窗簾刮動的噼啪聲和牆上一幅掛像嘎吱嘎吱的響聲。忽然砰然一聲,湯姆·布坎南關上了後面的落地窗,室內的餘風才漸漸平息,窗簾、地毯和兩位少婦也都慢慢地降落地面。
——《大亨小傳》
這段描寫把重點放在客廳的開闊通透,跟整體的動態感上,甚至不用寫出客廳有哪些傢俱擺設、窗簾跟地板的質感,畫面就足夠令人印象深刻,也呈現出輕快的氣氛,並且最後關窗的動作做了突然的氣氛轉換,準備好進入描寫的重點。
請容我引用李煜的《菩薩蠻》簡短說明: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爲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闕詞是寫小周后與李煜幽會的場景,「花明月黯籠輕霧」描寫夜裡花開明朗,月色幽晦,還籠一層霧氣,美好的風景,朦朧不清的夜色,既浪漫又能隱藏身影,再適合幽會不過了,兩人還未見面,氣氛已經烘托滿了,請自行腦中翻譯成白話文感受一下(?)
寫作本來就是想像力的具象化,不只寫場景,只要能夠想到的變化都值得嘗試看看,講得很抽象只是因為找例子太麻煩哈哈哈(欸)
用文字寫場景也有文字才能呈現的感受跟細膩之處,比如文字可以自然地帶進角色對場景的想法或聯想等,輕易地轉換到另一個角色腦中浮現的場景;但用一張圖像無法做到,影片也容易有旁白無法自然融入的問題。
同樣的場景,看過電影後我還是會想看原著小說的描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