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房間】官方預告,11月29日 (週五) 陪你走到最後
幾天前才回顧過去寫的安樂死的電影,今日看《隔壁的房間》又再次碰到生死議題,喜歡這部片阿莫多瓦展現的溫柔感,同時有微微綻放著過往熟悉的三八&八卦(drama)的阿莫多瓦特性。

李大勇的分身

李大勇的分身
不過不得不說《隔壁的房間》不能說可惜,倒也顯現了作者導演的深度性可能不是在於概念上的掌握,明顯《隔壁的房間》對於死亡的啟示稍弱,僅僅只是生與死的隔壁(空間上)或者陪伴(情感上),或者利用母女同一演員與空間性的「死後未來」,或者以下雪的隱喻,某種文學詮釋的時間詩意。

李大勇的分身
對比起來《天堂計畫》末段的剪接倒是一種時間的啟示(對我而言),雖然《隔壁的房間》可能不是在談安樂死的程序問題(除了劇情上稍微的法律碰觸),但若是談生與死,會想起西班牙片《雙眼之間》以看似電影性的懷舊與過往記憶的追尋中,實則在光線的明滅(電影放映本身),是生與死之間的對話,一如電影中的剪接師曾說過的一句話:無需恐懼,也不存希望。如此帶有道家式思惟觀點。

李大勇的分身
或許少了宗教性或哲學上的著墨,這部片在死亡的探詢上,只能靠演技與文學感,只能在主角死亡片刻的惆悵之餘,(還意外接續著熟悉阿莫多瓦式的跳痛偵訊)不能說有什麼可以走得更遠的地方。

李大勇的分身
倒也懷念起《沉默茱麗葉》(被低估?),阿莫多瓦還是擅長峰迴路轉、不拖泥帶水的精彩劇本,也許就跟伍迪艾倫一樣,多產,但不是那種專拍得獎片,卻是「好看」的藝術片,也偶會讓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