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因破壞而顯現歷史真相 塞翁「失火」焉知非福 - 明周文化
「說來諷刺,要是聖母院沒有失火,那麼復修工程不會那麼快完成,可能二十年還不能完結,規模也遠不如現在。要說研究歷史教會了我甚麼,那就是大教堂翻新,總是很容易引發火災!」法國歌德式建築及雕像專家Jennifer Feltman口中說的,是法國另一座位於盧昂的歌德式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ouen,這座興建於十六世紀的聖母院,無獨有偶,也是在今年七月進行維修工程期間起火,尖塔也因大火而倒下。「你說歷史是不是不斷在重複?不過,根據建築歷史學家,新歌德式出現,往往也是因為舊建築起火,為了修復而創建的新風格。幸運的是,這次盧昂和巴黎聖母院出事後,得到各方伸出援手,可說是因禍得福,也讓大家認知到歷史遺址如何脆弱。」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巴黎聖母院的命運,之所以能牽動人心,在於她不受時空所限展現永恆的美:十二世紀中葉,建築設計開始從羅馬式建築轉型,建築師創造更高且充滿光線的結構,巴黎聖母院則運用了哥德式設計的標誌——尖拱和肋拱頂,來達成這一願景,讓這座宏偉建築成為象徵着巴黎宗教與文化的重要地標。「基督教中的大教堂,是為了在地上建造新耶路撒冷,也就是新天新地,所以設計上也予人一種非凡出世的感覺,而歌德式建築最大的野心,正是與天比高,營造神聖之感。巴黎聖母院本身創新之處,一方面見諸其高度,一方面見諸其纖薄的牆垣。」Feltman說。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未雨綢繆 能恢復因有大量記錄

巴黎聖母院作為新天新地的象徵,體現了完美、秩序以及和諧。到了廿一世紀,進入教堂參觀的,未必都是信徒,但依然無礙大眾感受穹蒼的美,教人懂得謙卑和感恩,也啓發人們對美好的嚮往。

對於聖母院能以原樣修復,Feltman表示贊同:「全靠研究人員過去多年來在大教堂進行研究和記錄,我們現在才擁有大量數據和資料,重建原來的聖母院,無論是物料和建造方式,到了八百多年後的今天,也能依樣畫葫蘆,這也是非常難得的,也只有忠於原設計,我們才能肯定新建的部分能跟建築同呼同吸,抵抗時間的考驗。」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巴黎聖母院重開固然是好事,保守估計重開後一年便能吸引一千五百萬遊客參觀,比大火前多出約三百萬,但文化部提出往後入場參觀需要付費五歐元,希望藉此帶來七千五百萬歐羅的年收,以應付全國上下多達四萬二千所歷史教堂的修復開支。此舉在法國當地引起爭議,不少人認為宗教場所不應強制收費, 也有聲音提出歐盟區外的遊客應支付更高昂的入場費……

聖母院重開後,除了參觀「聖物寶庫」外,訪客暫時仍可免費進入教堂主體範圍,只是必須透過聖母院的官方網站或專屬應用程式預約。預約可於參觀日前兩天、前一天或當天根據人流而定,參觀時段限時三十分鐘。」
以上中文文字來源:明周
譯自法新社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東方觀光客很理解香油錢的概念,設個官方紀念品區可以順路多買點官方周邊我們也很樂意的(被毆
Beetle
習慣去日本參訪寺院都要付費,我還比較驚訝原來進景點古蹟教堂不用付錢XDD
啊嗚封狼
西方教堂/修院有庇護旅人的傳統?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啊嗚封狼 : 有,畢竟當年朝聖旅途遙遠,但是看規格,有的很小就是讓你禮拜堂坐一晚避天候與賊人/找村民照顧,有的本來就有修院、朝聖者附屬設施通常會需要捐點奉獻金跟參加禮拜
現在如果要走歐洲朝聖路,這方面就有明確的資料跟建議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Beetle : 怎麼說⋯⋯看百花大教堂本堂不用錢,但登頂觀景、美術館等非禮拜設施的門票好像都不低。
爭論收門票應該是在本堂的這種地方應不應該收門票。
因為他們終究是宗教機構,本堂通常應為眾生開門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但老實說,不收門票但設個文物保護捐助小組,統一樂捐箱設計宣傳並各地派各個人盯著並回贈捐助者小禮物的事情又不是沒做過,怎麼樣做而已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