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
@ficreadinginori
Sun, Dec 1, 2024 6:00 AM
遊記
週末跑了一趟北美館,一口氣看了三檔展覽,超過癮。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2024/10/05 - 2024/12/15)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2024/10/12 - 2025/02/02)
2024臺北美術獎
(2024/11/14 - 2025/03/02)
罐罐🖊️📔
@ficreadinginori
Sun, Dec 1, 2024 6:01 AM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一直到看了作品介紹小卡才驚覺王雅慧過世了
……這次展覽收錄她的《日光下的靜物》,是一件簡約、非常耐看的錄像裝置作品。我總感覺應該不是第一次親眼見到它(畢竟也是快20年前創作的作品了)也可能是因為它呈現了一種恬靜的閾限空間,眼前的景象在緩慢變化,但不會造成不安。
罐罐🖊️📔
@ficreadinginori
Sun, Dec 1, 2024 6:03 AM
Sun, Dec 1, 2024 6:03 AM
這檔展覽中最別致的設計或許是郭俞平的短篇小說集《珍藏盒》和閱讀區。
短篇小說集以幾位台灣前輩女藝術家的生平為構想來創作:懷抱至東京藝大深造的夢想,遠嫁日本卻未能圓夢的女人;在法國深造與戀愛、婚後創作品質下降的女人;幫扶藝術家丈夫創作,在柴米油鹽中失去自身靈感的女人。有時間的話很值得一讀,小說的時代氛圍和人物情感渲染得恰到好處,在不濫情的同時深刻呈現這些女人的生命中遭遇的失落、悵惘和無奈。
另外就是這本小說集沒有ISBN,北美館網站賣完之後,未來應該不會在市面上看到了。
罐罐🖊️📔
@ficreadinginori
Sun, Dec 1, 2024 6:04 AM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第一次看到陳進真跡,真的都是本尊比照片好看百倍的作品。以前光看圖檔只覺得畫面簡潔,實際上細節非常多,畫面中所有元素的材質都經過仔細刻劃,在金屬和玉石物件上也以顏料堆疊出立體感。
(圖是《悠閒》和《手風琴》局部)
罐罐🖊️📔
@ficreadinginori
Sun, Dec 1, 2024 6:05 AM
Sun, Dec 1, 2024 6:05 AM
展區後半有一些大尺幅作品,洪江波的《家園》,高永隆的《聖山-轉山》、《滂渤》,都很耐看,適合盯著放空。
末尾有幾張葉采薇以筵席為主題的作品,最後一張《好想回家》實在很有梗圖風範。
罐罐🖊️📔
@ficreadinginori
Sun, Dec 1, 2024 6:06 AM
Sun, Dec 1, 2024 6:08 AM
2024臺北美術獎
這屆有好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看得很快樂。
我個人很喜歡梁廷毓的《斷頭河計畫》,題材很有意思,呈現方式也實在有夠像以前研究所導讀論文放投影片……
謝佳瑜《露露藝品社》也很有趣,藝品社的介紹影片是與類比恐怖相反的……類比幽默作品(但也很有往類比恐怖發展的潛力呢)。除了現場展示圖錄之外,還有展覽外可以繼續逛的ig。
露露藝品 (@lulu_goods) • Instagram photos and videos
邱子晏的《曼德拉記憶》的作品本身和觀看方式都很有層次。我起先還沒注意到是在講關於228的記憶,而只是被呈現手法給吸引:藉由鏡面裝置才能閱讀經過鏡像顛倒的影片文字,人必須背對正在播放的影片。影片中是精細程度類似動新聞的真人演員和布景,在鏡面中同時呈現觀眾和影片畫面之後,好像觀眾也成為其中的一位龍套演員。
罐罐🖊️📔
@ficreadinginori
Sun, Dec 1, 2024 6:08 AM
Sun, Dec 1, 2024 10:39 AM
過去一年幾乎沒怎麼跑美術館,這趟看完又重新感覺到,果然有些作品還是要在現場才能體會到魅力啊……退後幾步才能綜覽全貌的體積感、透過不同角度才能觀察到的光澤或質地、搭配現場展出設置才能體會到的沉浸效果,這些感受依然無法被高解析度的作品平拍取代。
載入新的回覆
週末跑了一趟北美館,一口氣看了三檔展覽,超過癮。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2024/10/05 - 2024/12/15)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2024/10/12 - 2025/02/02)
2024臺北美術獎
(2024/11/14 - 2025/03/02)
一直到看了作品介紹小卡才驚覺王雅慧過世了 ……這次展覽收錄她的《日光下的靜物》,是一件簡約、非常耐看的錄像裝置作品。我總感覺應該不是第一次親眼見到它(畢竟也是快20年前創作的作品了)也可能是因為它呈現了一種恬靜的閾限空間,眼前的景象在緩慢變化,但不會造成不安。
短篇小說集以幾位台灣前輩女藝術家的生平為構想來創作:懷抱至東京藝大深造的夢想,遠嫁日本卻未能圓夢的女人;在法國深造與戀愛、婚後創作品質下降的女人;幫扶藝術家丈夫創作,在柴米油鹽中失去自身靈感的女人。有時間的話很值得一讀,小說的時代氛圍和人物情感渲染得恰到好處,在不濫情的同時深刻呈現這些女人的生命中遭遇的失落、悵惘和無奈。
另外就是這本小說集沒有ISBN,北美館網站賣完之後,未來應該不會在市面上看到了。
第一次看到陳進真跡,真的都是本尊比照片好看百倍的作品。以前光看圖檔只覺得畫面簡潔,實際上細節非常多,畫面中所有元素的材質都經過仔細刻劃,在金屬和玉石物件上也以顏料堆疊出立體感。
(圖是《悠閒》和《手風琴》局部)
末尾有幾張葉采薇以筵席為主題的作品,最後一張《好想回家》實在很有梗圖風範。
這屆有好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看得很快樂。
我個人很喜歡梁廷毓的《斷頭河計畫》,題材很有意思,呈現方式也實在有夠像以前研究所導讀論文放投影片……
謝佳瑜《露露藝品社》也很有趣,藝品社的介紹影片是與類比恐怖相反的……類比幽默作品(但也很有往類比恐怖發展的潛力呢)。除了現場展示圖錄之外,還有展覽外可以繼續逛的ig。
邱子晏的《曼德拉記憶》的作品本身和觀看方式都很有層次。我起先還沒注意到是在講關於228的記憶,而只是被呈現手法給吸引:藉由鏡面裝置才能閱讀經過鏡像顛倒的影片文字,人必須背對正在播放的影片。影片中是精細程度類似動新聞的真人演員和布景,在鏡面中同時呈現觀眾和影片畫面之後,好像觀眾也成為其中的一位龍套演員。
過去一年幾乎沒怎麼跑美術館,這趟看完又重新感覺到,果然有些作品還是要在現場才能體會到魅力啊……退後幾步才能綜覽全貌的體積感、透過不同角度才能觀察到的光澤或質地、搭配現場展出設置才能體會到的沉浸效果,這些感受依然無法被高解析度的作品平拍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