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h
我在法國做圖畫書:台灣人在法國開出版社的故事,讀來有趣的地方很多,像是法國童書業界狀態、如何旗下出版品的創作與設計理念等等。不過我自己閱讀時感覺收獲最多的,是作者身兼「編輯」和「藝術指導」,如何努力成為作者與讀者、作家與畫家間橋樑的觀點與努力。雖然因為開的是童書出版社,自然也是童書角度,不過基礎都是相通的。
elish
「藝術指導」和「編輯」其實是兩個不同面向的工作,在大出版社這可能是獨立業務,不過小出版社也只能統包。台灣的話我猜能把這兩項業務獨立的出版社也不多,所以很多編輯都是十八般武藝。

以繪本來說,「藝術指導」要主導圖像如何搭配文字、選用何種紙質、版面編排與裝禎。因為作家不見得懂圖,畫家不見得懂文字,然後兩邊也不見得懂童書。

怎麼讓兩邊磨合出更好的效果,便是藝術指導很重要的工作(另外也提到,獲得國際插畫大獎只是拿到入場券而已,跟可以創作出好繪本其實是兩回事,看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方向)。
elish
「編輯」的工作則是要尋找作品的受眾,並努力把潛在讀者和作品連結起來,這中間需要滿多的尋覓與轉譯。要嗅聞市場動向與讀者偏好、長久經營社群,並在最終建立自己的情報網。

另外也提到法國出版業很重視「建立書目」的成就,也就是原創出版品的點與線。如果一個書目(系)有條理、有中心思想,能量足以互相串連並引發讀者共嗚和關注,最終在市場上成就良好口碑,那既是出版社也是編輯的成就,更是格局之所在。

總而言之我本來只是想簡單讀點小故事,沒想到挺有收獲的這樣。

LikeCoin Widget By LikerLan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