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豌豆
Instagram
@saomm - 在九月開始之前 #2024 #展覽 #博物館 #美術館
11.23 今天也是同時快樂又憂鬱的小狗
香豌豆
策展人|蕭琳蓁
展覽時間|2024/10/05 - 2024/12/15

北美館新典藏庫房即將啟用,「飛地」以館藏中28位女性藝術家,近112組作品與文獻,展現「她們」獨特的對於自由的、對於自我的探索,關於女性(womanhood)、母性(motherhood )、家(家庭與國家)、暴力以及社會的思考,藝術家指出也提出了問題,以女性的角度和藝術的語言回應那些問題。

「飛地」的原文是「enclave」,展覽論述說明直譯為「上鎖的空間」。『以此比喻創作者的內在狀態,指向一個能自主屏蔽的安全意識空間,使其在外力干預或情感波動下,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堅定。

上鎖的房間這樣的說法卻給我一種壓抑的感覺,而「飛地」作為一人文地理概念,表示一塊同時被包圍也同時孤立於其他領土之中的地方。
香豌豆
因此,以「飛地」為題,藉著《燈塔行》串連起窗、歲月流逝與燈塔等三個篇章作為展覽子題,集結也聚焦於自1950年代萌芽、70-90年代開始與西方對話,以及X世代與之後的女性藝術家作品,對我來說是很有意思的展覽策略,好奇如何架構也好奇這些藝術敘事如何與自傳體小說互相呼應。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1wD9rrVBIZAmynzbOko5kE.jpg https://images.plurk.com/1rvaE6Swt8deMt06yT4lye.jpg
入口的第一件作品,在展牆之後有一方粉紅色。尹錫男在40歲之後才開始創作,以藝術的方式回顧女性經驗,梳理女性所遭遇的困境與難處。但藝術家卻沒有描繪自己的自信,反而選擇去說母親的生命故事以及不安和孤寂的情緒。大把的散落一地的粉紅色與透明彈珠是淚水與汗水,椅子則代表了女人在社會中、在家庭中被動、失語的地位。應該柔軟的沙發坐墊被材質堅硬、形狀尖銳之物刺穿,女人只能委屈在角落。

粉紅色鮮明亮眼卻也給人一種不安定的感覺,展場(必要)拉起了請勿跨越的界線,同時讓這個女性空間更有被侷限在角落的意味。

(QR code顯示不清,難以讀取有點可惜⋯⋯不過還是可以透過app輸入號碼聆聽語言導覽。)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9pxjtLueRdy5MFe10wtyb.jpg https://images.plurk.com/6ZQZWUMooaZB0ibILov2DZ.jpg
主視覺是鄭瓊娟的《空》。鮮豔的橘色和深邃的藍,對比強烈卻不激烈,還有白雲飄過。

這次展示表現出藝術家創作風格與關懷的變化,由構圖嚴謹、筆觸厚實、色彩暗沈的靜物與強調光影和空氣流動感的風景對比,更凸顯出後期抽象作品中明亮、流暢又開放的能量。

https://images.plurk.com/5n2INxNTaS2jl6kJhO0qQ6.jpg https://images.plurk.com/7CvDMSnsAPZg2AmWdd8jyX.jpg
好愛看創作者的素描本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MvTFLSwahoWrYnw4YBicT.jpg https://images.plurk.com/621tE3AsZXt1Lur9JkkOYD.jpg
有趣的是這幾位藝術家筆下充滿生命力與延展性的「細胞」都很像是神經突觸一樣,有核心,還有拉長而顯得尖而且細的線條。

依序是鄭瓊娟的《心》與黃潤色的《作品64-A》。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2vKi03ofu1UXBr6Ewsmeog.jpg https://images.plurk.com/12HvP0PQtVKyxJCm3g2YDH.jpg
李錦繡所紀錄下來的日常起居空間中總是有自己「在場」,或許是以色彩點亮的小凳子,或許是自己的腳、繪畫中的手和筆記本,並且以此作為前景拉出「空間」。

好喜歡充滿節奏感的黑色筆觸勾勒線條,以及大量留白,採用了平的色塊表現「中間」的空間!

這裡的粉紅是柔和、舒服的粉紅色。畫面中都有植物,柔軟的枝椏,柔軟的線條,生命柔軟。桌上的蠟筆是真的一盒蠟筆,在美術館的打光之下印出一塊邊緣整齊乾淨的黑影。

晚年在安寧病房裡,對丈夫、父親、母親、弟媳以暖橘、淡紅畫下的肖像也很動人。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77QqYsuraYRD5tI8S5jS6v.jpg https://images.plurk.com/1uFvkhMZZdnmC4KmCeRU0W.jpg
我有看到那個喔!(哪個
香豌豆
以上屬於〈窗〉。很喜歡窗位於「中間」的意象

『窗作為家屋與外界相遇的媒介,既是家中由內向外想望世界的起點,也是外界窺探家中樣態的途徑。透過窗,一幕幕生活次第映現,正是家這個容器的日常風景。』

而透過風景,揭示自我與家、與周遭(記憶與事物)以及與個人身分之間的關係。

接下來的篇章是〈時光流逝〉,以王雅慧的錄像裝置展開。看似寧(凝)靜的畫面投影在牆壁上,以光影和線條創造界線,悄悄地改變了也延伸了美術館內封閉的空間。
https://images.plurk.com/3AnM8Bh0N4WITpuX4rlIWV.jpg https://images.plurk.com/7oEMzxvoR8oh9huQX6I1qQ.jpg https://images.plurk.com/4c4oT898EtkJGmHTdz03wZ.jpg https://images.plurk.com/3o4DNlXFrJ13LulQCfMeQz.jpg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15jgwg9LBaTyXFgpboRrv1.jpg
出生韓國的張相宜見過戰爭,曾經在防空洞裡,透著霧氣目睹死亡。線條、墨點與色塊交疊出舞動的節奏感。雖然是以墨色渲染的平面作品,卻令我聯想起之前在亞雙看到的〈夢境大衣〉。舞蹈與旋轉,深淺與濃淡。

https://images.plurk.com/2O3Vfxo2eoBP6Me8Q8I0cn.jpg https://images.plurk.com/3dIC8r4J5hsJYciOUA0YMJ.jpg
國美館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hfiEXNfcz2j86fcDTyITU.jpg https://images.plurk.com/78UW3pWRe3q2ifwVCDBhka.jpg
九個圓點(原點)是在畫作最後再加上去的,是創作者有意識的選擇,覆蓋一些紋理,遮去一些痕跡,以徒手畫圓這個「動作」強調出某種極度專注的狀態。

《核心與邊緣》是薛保瑕回國之後的第一件作品,濃郁的橘色和紅色顏料留下了流下的水痕,畫面不大卻充滿了危險的意味。漁網的網繩也是紅色,與金屬框反射著泛白的光形成對比。

https://images.plurk.com/5dTAEK0TSjrVWtS4MjdsI8.jpg
又是神經(細胞),但沒有明顯的核心,反而突顯出「網絡」的張力與複雜。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2U5Bhoae2wAcytQyb9tB4t.jpg https://images.plurk.com/dJ4FbTfUZARpBGtkRXleU.jpg https://images.plurk.com/3VRHwn6pc8wN4e776SsKGa.jpg
水墨作品好看的地方(或者說讓我著迷的地方><)在那些潑濺、滴灑、流動、刷、塗和水暈開的痕跡。

https://images.plurk.com/1E4bPr8eFBIWbyta5lAbLv.jpg
還有這裡!紙好薄,因為潮濕而凹凸不平。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715S7qcNIf8vI5WPGK8J06.jpg https://images.plurk.com/qam0ZQJYiputeVDOFn7x1.jpg
顏料、畫布與框拼圖,增加了新的維度,也增加了新的觀看方式。畫成為了具有立體性、空間性的雕塑,畫布的張力、纖維的彈性、顏料的厚度、塗抹、拉扯、擠壓、疊放、翻折的力道,這些過程全被賦予在材料裡頭(還有那些被室內燈光打下,投出來的光影),然後呈現在觀眾面前。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7wjLBt9aDh3Q1vPYamxJuJ.jpg https://images.plurk.com/58yf4454k6CdWu376mwsqF.jpg https://images.plurk.com/5ClyXrUHOMVy4Ip5Hol6QJ.jpg
《似停非停》是1997年的作品。羽毛意味自由,而且是潔白的完整的羽毛,光澤油潤,形狀美好,關在玻璃盒子裡,緊緊密密地。輕盈柔軟的羽毛,凸顯質地硬、有銳利邊角的幾何造型(反過來也是如此)。大量堆積起來的擁擠的樣子也讓我想起那些關於死亡的展示,特別悲傷。

1992年的《默照》是規矩的長方形,壓克力盒子裡塞滿了棉絮,棉絮以淡金色的繡線固定,繡線以針固定。一顆一顆細小的針頭是機械式的標準圓形,數量龐大,仔細去看之後便再也無法忽視,這些柔軟的彎繞的交纏的有機的線條是以針固定下來的啊。
香豌豆


燈塔象徵目標、意義,以及生命的探尋。此子題盼呈現女性藝術家對自身環境及未來的懇切關注,包含對集體創傷、權力關係、社會荒謬的觀察與體悟。她們透過不同時空背景的經驗,對自然、社會、經濟與政治等議題進行反思,並藉由創作凸顯外在變化對情感層面的影響,同時思及周遭與內在,呈現對身體、身分與文化意義的追索。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3G68A7xXJEGCRnuvSkiZxS.jpg https://images.plurk.com/6isCNnJyh9gP0sOKR2i4qK.jpg


男人的歷史改寫了——暴民可以變成英雄,那麼女人的故事呢?



我終於看見這件作品了,原來ㄇ字型的半封閉空間是這個樣子,原來磨砂玻璃上的文字是這個樣子,原來反覆拍擊礁石的海浪是這個樣子(我還想再去聽一次)。

但是(想到最近),我好痛苦。

伊通公園 ITPARK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1sYB2QB4c67StA8nx5JsGr.jpg https://images.plurk.com/7zMkrsuEWW3RcO8Csx9Zrt.jpg
也是終於,我能在攝影集之外看見,畫框、貼紙、筆記、標籤,標籤。重複紀錄,然後排列。

在影像作為紀錄,文字作為標記之外,《青春編織曲》也包含了「行動」。1997年時,侯淑姿以自己製作的標籤交換觀眾身上穿戴的衣物標籤,邀請觀眾「主動」成為藝術作品完成的一部份。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3IgrgyFASK13efWdGIBrc2.jpg https://images.plurk.com/7a7fXscFzy42ed8kjA8TxD.jpg
作品包含歷史照片、刺繡工藝和「行為」,缺一不可。挪用影像,再以針線去刺穿(同時也是縫補)、去破壞(同時也是添增、上色)。行為的部分則是指個展期間,侯怡亭邀請了數名刺繡工作者於現場「打卡上工」,以這樣的舉動呼應黑白照片中的勞動群體,超越了觀眾對歷史紀錄單方向的閱讀角度,介入歷史也介入現在。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4UxdZqo3CEvkfjJAcXB567.jpg https://images.plurk.com/24nzWSNNyImccEPI5SqEIt.jpg
最後一件作品的(再次)展示方式很有趣欸!

《入侵系列:冒險故事》是希維拉為2006台北雙年展製作的大型現地裝置。她將約十五英寸的黑色巨型腳印作為視覺語彙,以「入侵」姿態踏足美術館的外牆,幽默地改變了展示空間的使用方式,顛覆觀者對空間的既有認知。

「飛地」再現這些可愛的腳印,卻聰明地改變了路徑,將腳印從展場內部向「出口」延伸。

我忍不住聯想,或許是週六的緣故,有不少親子觀眾,看到孩子們可可愛愛地在對他們來說很寬敞的空間裡跑跑跳跳,他們看到藝術作品感覺好奇、驚喜、興奮地想去靠近(當然被爸爸媽媽撈回來了)等等,真的覺得好開心喔
香豌豆
https://images.plurk.com/2yzVIuZdiLuoMeawpt5P9D.jpg

『謝謝!謝謝⋯⋯這是第一次我擁有自己的房間。』
香豌豆
(留)
香豌豆
(留)
香豌豆
希望在展期結束之前有空再去一次&這次要留足夠時間和體力給《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