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談白色恐怖,我們先講技藝:從「說故事」的角度來看,這部片「沒有技藝可言」。它的拍法如下:角色A遇到角色B,問了一個問題,然後B就哇啦哇啦自我介紹一番,順帶吐出線索。接著我們會遇到角色C,重複一次。再遇到角色D⋯⋯如此重複163分鐘,電影就拍完了。 為什麼大家都那麼誠實?那麼掏心掏肺?我不知道。 看到一半,我突然有一種懷念的感覺。啊,原來這不是一部電影,這是兒童美語班的「my show and tell」的成果發表會,我們都是觀禮的家長。 * 或者其實我們搞錯了,這是一個超大型的訪談節目,大家都是來彼此訪談的,沒有情緒也沒有心理曲折。有動機,但不多,而且都很誠實。 大概看到第40分鐘左右,我甚至嘗試閉起眼睛來「看」這部電影,發現完全沒有影響。
*
先講結論,壁虎先生、地下電影、阿潑和葉虹靈(補註:這名單本來只是隨手列的,看來會越加越長⋯⋯)的影評都是對的,我看完之後完全沒有不同意的地方。如果你只是想知道《餘燼》大概是一部怎樣的電影,不用浪費錢和時間,看這些影評就可以了。
當然,要是你心情好到需要消耗一下,可以考慮進場去看。
*
如果你打算進場,我非常推薦先讀壁虎先生的影評再去看電影。因為那篇文章的各種吐槽,以及對電影對白的創造性引用,使得我在觀影過程中多了一點樂趣:啊,原來那個地方是在講這裡!
這很重要,這是陪伴我度過163分鐘的良伴。
為什麼大家都那麼誠實?那麼掏心掏肺?我不知道。
看到一半,我突然有一種懷念的感覺。啊,原來這不是一部電影,這是兒童美語班的「my show and tell」的成果發表會,我們都是觀禮的家長。
*
或者其實我們搞錯了,這是一個超大型的訪談節目,大家都是來彼此訪談的,沒有情緒也沒有心理曲折。有動機,但不多,而且都很誠實。
大概看到第40分鐘左右,我甚至嘗試閉起眼睛來「看」這部電影,發現完全沒有影響。
*
關於「訪談」,舉個最離譜的例子:故事中段,主角找到一位綽號「石頭」的人,他曾因白色恐怖入獄。上一位受訪者告訴主角,「石頭」出獄之後就瘋了,而且都不講話,所以綽號是「石頭」。
結果主角一遇到「石頭」,開口問話,石頭就,
說話了!!!
他會說話!!!
那前面的鋪陳是在???
簡直堪比漢武帝碰觸鉤弋夫人的故事,這一定是張警官天生神力。白色恐怖時期要是有這樣的特務,何須刑求拷打?派他去每一名角色面前按下對話鍵就好了。
最低1分最高10分,我可以給3分。作為參考,《斯卡羅》我給2分,多出那1分是至少主角有「辦案」的動機,雖然過程亂七八糟。
對了,我改學生小說作業的時候,大多初學者的分數會落在4-6分。
此外,全片163分鐘裡面,大概有140分鐘的對白,是可以丟給我的學生,請他們幫忙重寫的。剩下23分鐘是沒有講話或角色打招呼的部分。我真的不知道兩位編劇的語感發生了什麼事,可以寫出這麼愛講話卻又讓人覺得機器人成群而來的對白。
⋯⋯啊抱歉麻藥好像有點退了,稍嫌激動。
這才不是什麼「深化」或「複雜化」白色恐怖議題。所謂的深化是,主流論述從A走到B的時候,你指出一條路讓我們看到C。這部片不是耶,他是在我們好不容易走到B的時候,大聲嚷嚷說:我發現A了,我好棒,你們怎麼沒人在談論A!
因為現在還在談論A很笨啊,同學。
*
但跟《餘燼》計較案情是我的錯。它根本無意建構完整的案情,我懷疑編導自己到現在都還不知道故事裡面的角色們,到底涉及哪些案件細節。我賭10塊錢,他們可能連「讀書會」讀的書目是什麼都沒有設定。
*
整部片我覺得唯一有戲劇感,唯一有在「演戲」的,是屠姓檢察官來跟張警官捏造開槍說詞的一幕。我看到那段的時候好感動,就像在一場全員被三振的棒球比賽裡,終於看到一支軟弱的內野安打。我知道那幕戲應該是充滿道德掙扎,要讓張警官有所成長或改變的一段,但我只是從理論上「知道」,並沒有「看到」,即便它已經是最好的一幕了。
至於其他段落,我充其量只能算是「聽到」了一些資訊。
這一段的象徵意義非常清楚,就是透過小學生天真而令人感傷的腔調,呈現受害者的痛苦(但削去能動性,因為它只是什麼也找不到的鬼魂);而這份痛苦,能讓許士節有個掉下眼淚的機會,證明「特務也是有同理心、有人性的」。
從而,這個結尾「救贖」的,並不是莫子凡或任何受難者,而是許士節這樣百死不悔、從未對自己的惡行有一絲悔意的特務。
如果要說我真的有怒意,就是這一幕。
憑什麼我需要看編導告訴我「有特務對自己的邪惡毫無悔意喔」,這有什麼新鮮的?又憑什麼我需要看編導強行安排一個救贖給這樣的人,在隱喻層次教育我:嘿你看,我鍾孟宏連這樣的人都能原諒唷,你做不到吧!
我當然做不到,我又不是馬英九或柯文哲。如果你做得到,不是因為你比較複雜,是因為你只讀了google搜尋第一頁好嗎。
*
最後,我覺得目前的多數影評,都沒有提及這部片的省籍意識,真的是非常非常溫柔了。對,包含壁虎先生,我都覺得很溫柔。
當我以為許士節的救贖已經夠糟糕的時候,片尾曲〈北方來的人〉硬是能把底線再往下拉,超強。
不然他們還能怎麼辦呢?
能怎麼辦?你可以問問殷海光啊。你可以問問李渝《溫州街的故事》裡面的角色們啊。你可以問問張拓蕪啊。
關鍵字都給你了,你總會查維基百科吧。
這部片的「外省氣息」之重,是外省人都應該生氣的程度:都2024年了,還把外省人寫得這麼刻板,還把全體外省人綁架在「我們就只能為了信仰當共犯」的車上,我甚至都分不清:編導到底是很愛外省人,還是很恨外省人呢?
你叫龍應台來拍也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
再次感謝壁虎先生的影評。沒有他,我應該撐不完163分鐘,他真是推坑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