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大佐ִֶָ☾.
(純討論,不代表本人贊同)
最近看到個有點有趣的論點,認為社會心理學跟個人心理學分析、相關名詞近年的泛化流行,是有心人士推動的,為了去掩蓋這其實是社會結構性問題與高端資本家毒害老百姓造成的,讓大家都去覺得自己多少有點病,專注在這些「小」的事情上,就不會也不敢想去改變太「大」的核心問題。
想為病情歸因?來,這裡有好大一盤原生家庭議題、童年創傷可以給你消化,於是你還是在那些被設定好的格局和框架當中繼續用小療小癒安慰自己,甚至去歸咎問題互相傷害。

反論則是認為,人們開始從被教育規訓為要「利他」,逐漸轉變成可以「替自己想」,逐漸成熟的身心醫學也在致力於讓人們去重視自己身心上的不適。

以心理學角度和人本發展來說,後者更合理,但前者的角度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掰噗~
這一切都是阿共阿ㄟ陰謀!!!!
機器狼🎵AI翻唱試作
教育真的很重要,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汪 (。•̀ᴗ-)✧
織田大佐ִֶָ☾.
有一些個人觀點:標籤泛化、流行化是一直都有的事情,從以前的星座血型,到現在的MBTI,更接著最近吵得比較兇的ADHD和NPD跟邊緣人格障礙等等

但疾病的名詞被流行化真的不是好事情,身心科診斷病情的狀況是有標準的,也就是說,有些行為其實一般人偶爾也會有,但不能因為被情境刺激下產生的事件就斷然自行替自己與他人診斷
織田大佐ִֶָ☾.
當然標籤還有讓負面情緒更好被歸納跟方便輸出的功能

比方中國同人女之間的戰爭很常看到罵一些人是「嬤」,意指一些人把受方角色玩得下流不堪,但怎樣才是下流?每個人的標準都是不同且浮動的,反正看了不舒服就能罵那個人是「嬤」。也有一些受廚為了方便自己可以大玩特玩不被罵,先將這個標籤扣在自己腦門上,我就要這麼玩,反正我本來就是嬤嬤,你也不能拿我怎樣。

同理的就是台灣鄉民之間曾經相當流行的「母豬」一詞,只要看不爽的都能叫母豬,只是比較不同的是台灣女性並不會因為這樣就說啊我就為所欲為我就母豬,不然你要怎樣。更多是去努力迴避自己跟這個定義掛勾(然而由於定義是虛無浮動的,所以避到最後都還是有可能被母豬)
織田大佐ִֶָ☾.
說回來心理學名詞,就是會有人直接罵老闆是NPD,前女友是邊緣人格,老媽是躁鬱症,非專業人士也開始看到條件有些符合就下診斷,就造成了本來應該屬於醫學判斷的詞被濫用、扭曲真實定義與規範標準,淪為某些人用來口誅筆伐的工具。
織田大佐ִֶָ☾.
「方便」其實是詞彙網路語言化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要素,人們發現這樣子定義自己、謾罵別人、釋放情緒都很方便時,這些名詞就會像流行病一樣被傳開。

這些流行也代表了一些很表層的情緒需求,至少我不認為是為了讓人忽視大環境才去發散出這些奇妙的現象,而是面對難以改變的高牆之時,人們傾向轉移其他目標,不管去宣洩,去治療,或是放出更多名為浮躁的火焰都是。
你絕對可以說人們開始「生病」,大環境也有責任,但人們往往也就是看一眼高牆,然後選擇先讓自己能活下去。有心人會再考慮變強壯,更有心的再考慮推倒高牆甚至成為高牆,但往往在真的能夠撼動到高牆之前,這輩子已經過去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