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8:49 PM
Sat, Nov 9, 2024 12:59 AM
177
46
不完全以量化來看自己的努力&回報
算是提醒自己,也是寫給有需要的人吧…
做任何事情真的不該完全從量化(數字)的角度來看每件事需要執行的什麼程度。很多時候並不是等比級數成長的,意味著同等努力,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反應。
(所以老闆突然給一個目標數字是不合理的,應該可以感覺出來...)
以社群流量這部分來說,我的親身經歷是:在完全沒有知名度的時候,社群經營的粉絲數從0→500超級慢,尤其是不滿兩百前真的是沒啥人想追蹤。
在心理學會說這是羊群效應,人其實很容易被其他人的認同影響到自己的判斷。
但隨著粉絲成長到破千甚至過五千,增長一百粉就不如前期一般緩慢。觀眾會更願意給你機會。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8:53 PM
然後到了一個臨界值,粉絲數又會邁入一個追蹤的關卡。 這時候也許是題材方向過窄或是曝光管道太少。
但提到題材這個部分,我認為每個創作者都有自己的一個標準,如果開始嘗試不同題材也許就不是某些人的創作初衷,甚至會因此喪失熱情。
因此不該只是看量化的數據去制定目標真的蠻重要的。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反應跟關卡。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8:56 PM
Sat, Nov 9, 2024 12:47 AM
畫畫的進步這件事情我覺得更是這樣。
我之前有聽過很多繪圖老師說過這個話題。
他們認為畫圖更像是階段性成長。
並不是線性的。
因此有好一段時期是感覺不到自己有顯著進步,涵蓋外部反應也是。
我覺得繪師或是創作人真的很需要反饋,因為製作每一個作品的時間很長(一張圖好說讓大家看了有點感覺畫個兩小時到一整天都是有可能的吧),我第一年畫一張精緻彩圖要吃我四天,然後成長線又是階段性的...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8:57 PM
我覺得搞清楚自己目前的關卡的成長曲線會是啥樣子,會比用等比級數來看待會更健康一點。
無理的要求就不該瘋狂強加給自己了。
因為那對解決事情不太有幫助。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9:02 PM
Fri, Nov 8, 2024 9:05 PM
關於繪圖成長,我覺得需要刻意練習某些不擅長的部分,這部分真的要很虛心會吸收的比較快....
那種,‘’我應該要一下子就上手啊…"
這種想法很危險 ....感覺是不快樂的開端
老實說我是慣犯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9:04 PM
Fri, Nov 8, 2024 9:59 PM
我覺得挑戰舒適圈外很累人,因此有刻意想挑戰的大家,我都覺得很厲害。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9:05 PM
Fri, Nov 8, 2024 9:59 PM
我自己很少挑戰,因為我...有生存壓力
。
其實知道這些都很重要。 但還是希望餘裕之後再說。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9:11 PM
Fri, Nov 8, 2024 9:27 PM
我自己個人現在畫畫首要目標是 1.先能活著>2.留有餘裕能跟生活健康平衡>3.再來才是我有進步。
有次序才不會打架。 全部都想要做到滿,壓力就會過大。
每個人都不一樣,也許很多人不這麼認為,但確實這就是自定義的標準,涵蓋題材選擇。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9:31 PM
Fri, Nov 8, 2024 9:50 PM
因為我很喜歡聽說書,或是關於健康心靈mindset這樣的文章,最近聽到一個管理自己目標,並且更容易實現的方式(轉載於CAKE RESUME):
SMART目標法↑
覺得圖太抽象可以看這支影片(4:21):
沒目標、沒心情、不想做⋯ 9個方法讓你找回生活熱情!
將要挑戰的事情(不可設立太過難或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
將目標細分成一小區塊一小區塊的目標去一一達成。
會比一開始就設立一個大目標然後去攻破要來的更容易持續。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9:34 PM
Fri, Nov 8, 2024 9:59 PM
我自己打算做做看,最近因為大目標已經喪失,所以打算先從小目標開始做起。
前一周前我給自己的目標是做3-5個新周邊商品來參加CWT冬季場,這個小目標我有辦到。 然後我就可以寬心一點了。 因為我十一月下旬會是出去玩的行程。如果我都沒排定也沒劃清界線,以前的我算是一空下來我的潛意識就會告訴自己應該要馬上著手忙其他事情,導致心情浩劫。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9:36 PM
Sat, Nov 9, 2024 12:58 AM
其實真的不該用機器的形式來命令自己。 真的要對自己好一點。
也許會有人說,周遭這麼競爭,這麼悠閒或是太鬆散的對自己真的好嗎? 不會怕無法存活嗎?
這個問題我也很常問自己,老實說,如果目前我的實力會活不好,那就是事實。除了某些可以馬上優化就見效的事情去做有辦法改善一些,大體如果是實力或是題材選擇的問題,那就不可能短期見效,不如用跑馬拉松的心情去面對算了......... (我個人是這樣想啦... 因為我發現這種長期性的努力,急真的沒用。
這類問題就要用SMART或是切蛋糕慢慢吃,這種方式去解決。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9:41 PM
Fri, Nov 8, 2024 9:54 PM
然後因為最近因為透過諮詢其他人,我也發現了個性確實也有影響,有人可以同時間做完好幾個小任務,而不覺得情緒匱乏,而有人執行完一件事情就累了。
像是社群經營對I人來說,由於I人獲得能量修復不一定要仰賴陌生人群或是外人,所以社群要活躍更新或者跟人互動,這個任務I人就會特別耗能。
我自己是光譜中間,但是要我定更,或是長期待在那個刺激過度的地方,我也是會浩劫,當看到別人很輕鬆或是長期可以定更和喜歡和別人串門子的時候,真的不要太難過。 每個人情況都不同...
也許他們真的很喜歡社群跟人群,然後不會累。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9:41 PM
Fri, Nov 8, 2024 11:27 PM
I人要照顧社群頁面,需要一點技巧....
我有聽過請人幫忙代管的(這個我很羨慕,怎麼這麼好有這種願意幫忙的親友或夥伴阿...這就是生命中的貴人ㄅ )
沒人幫忙就是減少上社群的次數。發完的那一小時做互動,然後發完就下線。
我自己的方式是,減少刷別人的主頁,專注在發自己的社群動態上。
目前大概已經執行一年多了,壞處大概是,其他人覺得你好冷淡,或是在其他同行當中,你是一個邊緣人
。
🍎長案募集🍎Yuz
@yuz601
Fri, Nov 8, 2024 9:47 PM
Fri, Nov 8, 2024 11:26 PM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其實是我這個容易資訊接收過度的人自保的方式。
不這樣的話,我精神汙染非常嚴重,有時候甚至會失眠。
載入新的回覆
算是提醒自己,也是寫給有需要的人吧…
做任何事情真的不該完全從量化(數字)的角度來看每件事需要執行的什麼程度。很多時候並不是等比級數成長的,意味著同等努力,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反應。
(所以老闆突然給一個目標數字是不合理的,應該可以感覺出來...)以社群流量這部分來說,我的親身經歷是:在完全沒有知名度的時候,社群經營的粉絲數從0→500超級慢,尤其是不滿兩百前真的是沒啥人想追蹤。
在心理學會說這是羊群效應,人其實很容易被其他人的認同影響到自己的判斷。
但隨著粉絲成長到破千甚至過五千,增長一百粉就不如前期一般緩慢。觀眾會更願意給你機會。
但提到題材這個部分,我認為每個創作者都有自己的一個標準,如果開始嘗試不同題材也許就不是某些人的創作初衷,甚至會因此喪失熱情。
因此不該只是看量化的數據去制定目標真的蠻重要的。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反應跟關卡。
我之前有聽過很多繪圖老師說過這個話題。
他們認為畫圖更像是階段性成長。
並不是線性的。
因此有好一段時期是感覺不到自己有顯著進步,涵蓋外部反應也是。
我覺得繪師或是創作人真的很需要反饋,因為製作每一個作品的時間很長(一張圖好說讓大家看了有點感覺畫個兩小時到一整天都是有可能的吧),我第一年畫一張精緻彩圖要吃我四天,然後成長線又是階段性的...
無理的要求就不該瘋狂強加給自己了。
因為那對解決事情不太有幫助。
那種,‘’我應該要一下子就上手啊…"
這種想法很危險 ....感覺是不快樂的開端
老實說我是慣犯其實知道這些都很重要。 但還是希望餘裕之後再說。
有次序才不會打架。 全部都想要做到滿,壓力就會過大。
每個人都不一樣,也許很多人不這麼認為,但確實這就是自定義的標準,涵蓋題材選擇。
SMART目標法↑
覺得圖太抽象可以看這支影片(4:21):
將目標細分成一小區塊一小區塊的目標去一一達成。
會比一開始就設立一個大目標然後去攻破要來的更容易持續。
前一周前我給自己的目標是做3-5個新周邊商品來參加CWT冬季場,這個小目標我有辦到。 然後我就可以寬心一點了。 因為我十一月下旬會是出去玩的行程。如果我都沒排定也沒劃清界線,以前的我算是一空下來我的潛意識就會告訴自己應該要馬上著手忙其他事情,導致心情浩劫。
也許會有人說,周遭這麼競爭,這麼悠閒或是太鬆散的對自己真的好嗎? 不會怕無法存活嗎?
這個問題我也很常問自己,老實說,如果目前我的實力會活不好,那就是事實。除了某些可以馬上優化就見效的事情去做有辦法改善一些,大體如果是實力或是題材選擇的問題,那就不可能短期見效,不如用跑馬拉松的心情去面對算了......... (我個人是這樣想啦... 因為我發現這種長期性的努力,急真的沒用。
這類問題就要用SMART或是切蛋糕慢慢吃,這種方式去解決。
像是社群經營對I人來說,由於I人獲得能量修復不一定要仰賴陌生人群或是外人,所以社群要活躍更新或者跟人互動,這個任務I人就會特別耗能。
我自己是光譜中間,但是要我定更,或是長期待在那個刺激過度的地方,我也是會浩劫,當看到別人很輕鬆或是長期可以定更和喜歡和別人串門子的時候,真的不要太難過。 每個人情況都不同...
也許他們真的很喜歡社群跟人群,然後不會累。
我有聽過請人幫忙代管的(這個我很羨慕,怎麼這麼好有這種願意幫忙的親友或夥伴阿...這就是生命中的貴人ㄅ )
沒人幫忙就是減少上社群的次數。發完的那一小時做互動,然後發完就下線。
我自己的方式是,減少刷別人的主頁,專注在發自己的社群動態上。
目前大概已經執行一年多了,壞處大概是,其他人覺得你好冷淡,或是在其他同行當中,你是一個邊緣人
不這樣的話,我精神汙染非常嚴重,有時候甚至會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