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ja
莊祖宜比莊祖欣噁心的地方就在於它更文青地包裝了惡意、更嫻熟地玩弄文字製造幻覺。

但凡台灣人說幾句真話就被它摘指是侮辱。

台灣的一切都要被它歸類在閩南之下。

無視台灣本土自己的歷史流變,只會強行安插黨國謊言在台灣人頭上,靠著幾句裝飾華美的字詞就要台灣人買單,真的是笑死人。

這麼粗暴的分類和無理的「論證」還好意思自稱人類學家?畢業證書還是還給哥大吧?

這一家子就只是懷念黨國權貴的時代而已,自以為用文藝的皮包裝就人模人樣了,ㄏㄏ。

https://images.plurk.com/5gqIcYi3rUDICx1K9RmEc2.jpg https://images.plurk.com/5pUrNoSJzfsdMAKjlvrbvC.jpg https://images.plurk.com/3xMRW6WLIz9UlHgbgdAvms.jpg

請問哪個正常台灣人會叫別人板橋閩南人?
Anja
真的有夠賤的。

看起來好像要幫它姊緩頰,但實際上就是故意用文青和悲情牌來掩飾殖民者的惡毒啦。

笑死開頭就斬釘截鐵說去中國化是近年的文化政策?蛤?我們滿街都是抖音仔漢服仔跟一堆酸菜魚麻辣燙還不夠支喔?那你左轉去那邊不是更道地?憑什麼台灣人要負責守護你們殖民者的破爛啊?49人一堆都落跑歐美了是在哈囉?

去你爸的閩南啦幹,借串上的圖,從以前就是台,你們臭頭仔剛逃來的時候也說我們是講台語啦,閩南根本就是唬爛台灣人以為自己跟那邊有多親的假概念。

台灣在你們49人來之前就已經是mix & match的多元文化,是你們這些既得利益者強制把台灣人綁到閩南的框架欸?

https://images.plurk.com/75RAM8IzJd5JvoWrFlS1WN.jpg
Choya Wang (@wang.choya) on Threads
Anja
強調外省眷村菜不等於中國菜?

Ok, fine.

一定要是你們跟姥爺姥姥達官貴人上高級館子aka捧慈湖臘肉的江浙菜or whatever makes you snob才是你們心目中的中國菜。

I don’t give a damn.

那你姊姊的論證基礎是什麼?只憑著「我家附近的中菜館變少了」的「感覺」,就肆意連結到「去中國化」,完全無視社會變遷,比如大家討論的小家庭化、廚師沒人接班、衛生條件與當代不符合等等,沒有一樣實據,只憑你們的感覺,台灣人就要扛下這個粗糙的黑鍋。

你算什麼人類學家?你連拿證據說話都做不到。
Anja
不用在那邊自己要喊你們去中國化又怪台灣人說一些大實話(支語)刺傷你們的玻璃心欸。

你們家自己不講「去中國化」其實也沒人想理你們要怎麼鄉愁來鄉愁去欸,不要在那邊水面ok?

老實說台灣人很寬容了,面對殺死這麼多本土人的殖民政權跟無論是自願非自願來到這塊土地的外國人,我們平常也沒那麼閒24小時都要找誰算帳欸,再說連轉型正義都被弄得那麼跛腳,要算好像也很難算啦;說高級外省人和49年難民怎麼了?你們不就是逃過來的然後又瞧不起台灣人嗎?不然「台巴子」是台灣人自己講的喔?你們外省人如果沒有階級歧視鏈怎麼會有德昌拍的牯嶺街ㄏㄚˋ?

沒文化還要裝公知有夠毋湯欸?
Anja
一下說外省菜已經本土化,一下又說你姊懷念的是中高檔次館子,啊不就是崩潰你們這群失根仔的階級感被剝奪了嗎?叫你們高級外省人真的一點都不冤欸?

寫文章寫到邏輯全失只能買弄溫情或是賣慘還是各種文字遊戲來討拍,是怎樣?食譜界黃山料喔?
Anja
賣弄情懷然後和稀泥式地簡化問題或是帶偏方向是它的拿手好戲。

你又說外省菜本土化,也說了台灣有四面八方的飲食匯聚很難得,下一秒就開始哭說不該隨著「去殖民、去威權、去中國」而淡化。

蛤!?前後文對不上欸!!!!證據又是什麼???腦子在哪裡!?哈囉????????

更何況我們現在還是沒有做到去殖民啦。🥺

啊還有去中國包含在去殖民,可以不用贅字感恩。

另外,本來沒人想講狹義政治的啦,啊就你們姊妹瓊瑤上身,懷念自己權貴家庭的好處(同時不擔負踩在台灣人屍體上奪取利益的責任)又要在那邊嗚嗚你們怎麼可以把我們中國神主牌丟掉,你沒這麼瘋誰會去戳你啊?

我實在很不想講一些違反女性主義的詞彙,但有些支人發明的支語真心適合它們:「既要且要」、「綠茶」、「白蓮」…
Anja
最後,不要每次出包了才在那邊外省人也是台灣人嚶嚶嚶。(配合情境使用支語)

台灣人對謀殺過難以計數的台灣人之「外省人」已經夠好了,不知感恩就算了還在那邊演什麼政治受虐兒。大概就像在BLM看到white lives matter一樣噁心。

我們也沒有因為省籍(aka國籍)就排擠誰,一起守護這塊土地的,比如謝志偉、顧立雄、沈一鳴…我們有很無聊地去說他們不是台灣人嗎?

是你們這些剝奪別人資源、享盡一切好處、帶給別人麻煩又不負責、凡事己願他力又自認高人一等的蝗蟲,才惹人厭煩。

https://images.plurk.com/50Diku1V8tyDiwg5plmY7m.jpg

愛當Chinese 自己去,台灣海峽沒加蓋。
Anja
題外話講兩件好笑的事。

一是看Wiki的時候瞄到這段…

「2024年5月,莊祖宜接受柴靜採訪時透露,4年前撤館風波中,兩岸各有人向美國政府舉報她是中國間諜,導致全家被調查,而且台灣舉報者都『有頭有臉,教育程度比較高,跟小粉紅不一樣』。莊祖宜說這段經歷使她理解惡無關政體,而關乎人性。」

我:它應該不是間諜啦,它是useful idiots 那一掛的。🤭

朋:超好笑 意思是怎樣 中國那邊都是小粉紅壞壞 台灣人是壞壞嫉妒她的的知識分子
台灣人去檢舉他這邊的我記得有軍方的眷屬(
檢舉他是覺得他笨到洩漏國家機密
並不是說他是間諜🤷🏻
Anja
另外一個是,雖然我看莊祖宜在台灣「美食圈」的交遊比它姊廣闊,但這次事件好像截至目前沒看到什麼食評家要幫它們說話或是贊同它們的…即使人家是「外省人」或是「芋仔蕃薯」。🤭
Anja
= =其他人的觀點明天再找時間貼分隔線。= =
一缽泉
我十分難以忍受她搞陳文茜風格去貶低他人,
就是一個連為自己老媽斥退無禮者的勇氣都沒有的人,還假什麼高尚知性。
LYN
https://images.plurk.com/7h0Em4VmCzC8brYUwKQH9y.jpg https://images.plurk.com/17yw6n0gRoGhAJcY6sRbd8.jpg
她逃回美國之後,嫌美國沒讓她先生馬上回國,等於暴露上級對於外交官的安排行蹤;因為重慶學校線上作業太多,讓小孩轉學,又嫌小孩要網路上課、沒有認識的同學很可憐,這看在長期親人工作需要外派的美軍眷屬眼裏,根本是個沒腦的巨嬰,不檢舉她還愧對美國政府🤷🏻
LYN
好像表現得性格超脫空靈,實則己願他力:中國要滿足她對精妙味蕾想像,讓她當個熱愛音樂美食不顯官僚作態的夫人 https://images.plurk.com/4F1JUgwZrNULc4GC44cNKP.jpg ; 美國要保她安全一家平安又要被嫌沒有歸屬感
https://images.plurk.com/2EgPLOk4uJMXdRAA62XYKX.jpg
台灣要滿足對鄉愁的需要,難怪久了都會被看破討厭🤷🏻
潘妮妮
其實對於「不住在台灣很久的台灣僑民的發言」,基本不用去理啦,至少不要生氣XD~尤其像是莊女士 x2的案例,「(身為)台灣人」這件事之於他們也只剩下居住地人口普查和護照山的「出生地」選項而已。另外說到「去中國化」,美國去英國化去的挺徹底的呀,加拿大和澳洲也算去英國化徹底除了一些形式上留存之外(但實際上沒啥人在乎);台灣去中國化很棒呀(就是要去中國化啦啦啦)。語言是會在地化的,台灣中文跟中國中文不是同一種中文;就跟美國英文、加拿大英文、和澳洲英文,跟英國英文不是同一種英文,同樣的道理。就算喜歡吃酸菜魚,也不會變成中國人的啦(我家燉雞湯都要丟一塊金華火腿,我媽還是家裡清白又沒錢的非眷村外省平民二代,我一家子都是反中台灣人啦);難道喜歡吃韓國料理學韓文就會變成韓國人嗎嗎嗎XDDD
潘妮妮
//護照「上」,不是護照「山」。我上面打錯字啦XD
潘妮妮
如果我有閒上臉書又有空去莊女士 x2的文章下留言,大概會說「去中國化不好嘛?我們人在台灣捏,跟中國主權互不隸屬捏,我的祖國又不是中國,沒有中國化才很正常吧吧吧🤗 難道你會嘆息美國去英國化嘛?🤔」
Anja
一缽泉 : 你這麼一說有那個味道。XDDD
雖然文西從家裡長輩們都歷經白色恐怖迫害到變成CCP打手有夠奇幻,但跟莊妹真的都是那種拿高知識份子的皮來胡說八道的。XDDD

它們只敢對台灣人大小聲啦~對中国人就變小綿羊。(⁎⁍̴̛ᴗ⁍̴̛⁎)

LYN : 它真的…很…奇幻…小孩在學校受挫,家長應該是要適度了解看看有沒有介入改善的空間吧?怎麼會就在那邊生悶氣怨天怨地都別人對不起我(同時不敢指責隱瞞疫情的某国)…話說回來是很符合它瓊瑤系人設啦。🌚

潘妮妮 : 通常看到這種確實不太想理,不過因為它們滿有話語權的,尤其是莊妹,看不慣這種用文青風包裝惡意才會跳出來吐槽。🤣
Anja
其實一般人都很理解,懷念家鄉味(無論定義為何)是人之常情,又喜歡吃什麼地方的食物不等於該地的國民/住民/認同者,偏偏它們家就愛發瘋又喊得很大聲,硬是把這些事湊在一起,攪成一鍋無理的大雜燴要大家吞下去,頗有華春瑩風範,啊,難怪同是中国人。🤭

對我們來說,很能理解飲食的消長,背後成因多數時候不是那麼單一化;明明它們自己要先泛政治化,卻又指責別人因為政治立場攻擊它們。

我真的是:「蛤?」
所以你們講錯話都不用負責,沒有(社會)科學依據的話隨意瞎說、別人都不能反駁?

會挑出來說,是看不下去很多人沒讀懂莊妹文字的惡心(按讚的一堆+留言附和還有說我是地球人的笨蛋不少),在台灣危急存亡之際,特別要小心這種甜軟外衣包裹的毒藥。
Anja
其他人的部分先簡單貼幾篇。

我追蹤很久的王宏恩老師,他是外省第三代,雖然長年在美國工作,但人家都在想辦法為台灣在國際發聲,所以一直很敬佩他;這是他對「家鄉菜」的看法,我完全理解他的懷舊,更認同他的向前看。

Austin Wang (@wearytolove) on Threads

『台灣的中餐廳越來越少』這種抱怨,身為純正外省第三代的我聽了很久了,但背後的脈絡是什麼?

台灣人過年吃什麼?以前我家的是蔥燒鯽魚、烤麩、湖南臘肉、金華火腿(湯)、廣東臘腸、黃魚(長江的)、紅燒肉油豆腐,非得擺一桌小中國才算個年。去外面吃,有各種川、粵、江浙、東北、川菜餐廳可選,長輩一邊吃一邊還會嘮叨說這家不地道、這道菜不該在這家店,並遙望故鄉。逢年過節,外省人們會到處知會要去哪家市場才有好的湖州粽、棗饅頭。
Anja
在外省人眼中,台菜是零錢路邊攤小吃,客家菜跟辦桌是不貴但擺在半開放棚子配芭樂汁的。登大雅之堂如國宴或圓山飯店,還得是完整的各省菜系才可以。

這是外省人的美好年代,中菜代表正式,有大江南北菜系的知識才能稱作老饕,對岸正在大躍進啃樹皮,自己拋家棄子跟著委員長來到台灣,繼承了中華正統,有財力給自己跟後代吃一整桌菜,這是值得的吧,一定得是這樣子。

但這些所謂的中菜,其實早就已經被台灣的材料原料改變了,畢竟菜是離不開土地的。中菜比較貴,也是因為材料難尋,加上蔣政府給外省人的全面優勢所致(國語講的好,從小成績好,會成語才『成語』,否則只是俗諺)。

六十年後....
Anja
六十年後,台菜進化了,中國的中菜也進化了。台菜精緻化、等級跟認證、進了國宴、進軍世界。中菜無論是火鍋、擼串到各省大型菜系,風味跟做法都跟內戰前不同,畢竟六十年都可以重開一家祖傳四代餐廳了。去上海吃一輪就知道連菜單都跟台灣的中菜不一樣。

台灣人飲食習慣也改變了,不再追求要一整圓桌的魚肉一堆筷子夾來夾去,一人一套好客製化。以前相聲中,吃不到『魚頭、烤鴨、乳豬』只有『芋頭、烤芽、乳竹』是拿來嘲笑的,但現在台灣人覺得吃這些也不錯(還會吵要不要加在火鍋裡)。現在在台灣幾乎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食物了,各國食物在台灣的選項跟等級也越來越高,中餐廳只是選項之一。
Anja
台灣的中菜餐廳也早就有所改變,改變了菜的提供方式,改變了材料更為在地化(原料供應早不在),一些混搭了更多不同的選擇。那種五十年前,外省廚師與外省客人們的快樂聚會的確不在了,文化優越與經濟優越也不在了,但那是來自於民主化後市場機制的自由運作,愛吃日本料理可不是威權懷舊,就只是比較好吃而已。

我還是會懷念小時候過年吃的一整桌小中國,那是我跟我長輩的回憶。但如今吃不到的話也沒關係,我會帶著我小孩走進街上的餐廳,開創屬於我跟我後代的回憶。
Anja
來看讀經班班長吐槽道地這件事,好像前兩天有看到別人說HOOK有試圖復刻古代菜色但會很難吃,想到這裡倒是跟莊家姊妹不打自招其實是在懷念高檔館子的階級感不謀而合,我笑出來。

Facebook

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真正道地的傳統菜,辣椒、花生、番茄、玉米、馬鈴薯、高度酒精,跟大部份的香料,都是大航海時代從西方引入的,葡萄、豌豆、芝麻、黃瓜、西瓜、大蒜、香菜等等,則是從絲綢之路引入,辣椒在明代跟清中葉以前是只有窮人才吃的調味料,喜歡吃辣味料理是會被中原人歧視的
Anja
全世界的飲食在大航海時代以後都經過天翻地覆式的改變,全都不是原來的樣子,這是因為大量香料跟新食材的引入,使得不使用香料跟新食材的傳統食物相較之下難吃得要命而被放棄,食材料理時必需因應時代調整食譜使用外來食材,不然就顯得土包子得要命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以前看一本講日本食材演變的書,裡面講到作者訪問一位破百歲人瑞的婆婆採訪戰前日本傳統味噌跟醬油的作法,因為戰後日本的味噌跟醬油製作,其實是美軍佔領以後帶來的衛生機構推廣的新式作法,原來的傳統製作差不多都因為品質太不穩定跟不衛生被放棄了,結果阿婆講說,戰前農村的傳統釀造方式,難吃到叫他再吃那種垃圾東西他情願直接去世,他覺得活得長唯一的好處就是有命吃到現在美味的食物
Anja
你想像一下你熟悉的調味料一大半都不能用,因為那個時代不存在,油鹽也捨不得多用,因為非常昂貴,然後煮出來遊民都會拿去倒掉的東西就是真正道地的傳統料理

一邊享受現代食品改良科技與西方貿易成果的新式食物,一邊崇古貶今的人,我覺得應該處罰他們吃一年明代真正傳統的中國食物,吃滿一年都沒有輕生才有資格說嘴
Anja
雖然說飲食是不斷變動的,但如果真的要清末民初的「中國味」,倒是可以參考這個。

Facebook

我覺得關於「中國菜」,可以參考看看唐魯孫的書。看了再來談都不遲。

為什麼唐魯孫的書很有參考價值?因為他是真正的遺老遺少,不是那種民國遺老,而是滿清的遺老,鑲紅旗的。

唐魯孫有一次在隨筆〈北平、上海、臺灣的包子〉(《故園情・下》)寫到:唉呀台灣真的很難找到好吃的包子。結果他在屏東夜市找到一間:「筆者來台三十年,足跡走遍全島,可是所有吃過的小籠湯包,屏東夜市場的,要算第一家了。」

結果那間夜市的攤販收了,他覺得很可惜。
Anja
後來他在一間信義路上原本賣油、現在改賣小籠湯包的店找到了:「他家既賣粽子鬆糕,又賣油豆腐細粉餛飩湯包等等,這些麵點不過爾爾,並無特色,所做蟹黃湯包每籠十隻,售價五十元,雖然價不算廉,但包子非常地道,蟹七肉三,毫不偷工減料,可惜蟹黃略少……」

那間店就是鼎泰豐,唐魯孫一試成主顧,也讓鼎泰豐從此遠近馳名。

Via留言區:

另外,唐魯孫說台灣最棒的就是海鮮,例如牡蠣、烏魚、九孔、螺肉、香魚、西施舌、海瓜子、柴魚、扁魚什麼的。他說「光復」初期,大家普遍都很窮,沒什麼美食可以吃,但因為海鮮很便宜,所以大家都在吃海鮮。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