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8 PM
6
1
這幾天讀完了《網路式》,作者是資深廣告文案作家糸井重里
這本最早發行於2001年的書,除了內容至今仍然受用外,還準確的預測了人們對於新科技的態度及行為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對於蒐集資訊與整理資訊等,在方法論上的啟發,因此想寫一下感想與大家分享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8 PM
不過在正式談及本書的內容前,我想先來介紹糸井重里這人是誰
糸井重里是日本資深廣告文案作家,過去曾幫吉卜力、任天堂、西武百貨店等提出廣告文案
此外他與任天堂,更正確的說是早期的HAL研究所成員有相當深的交情,知名的《地球冒險/MOTHER》系列便是由他擔任製作人
在書中提到的《幾乎每日糸井新聞/ほぼ日刊イトイ新聞》這個網站正是由已故前社長岩田聰協助架設
他在1997年架設了《幾乎每日》網站,可以說是日本最早的第一批家用網路使用者
ほぼ日刊イトイ新聞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8 PM
他在2001年寫下這本書的背景,正是發現市面上充斥著討論『網路』的書,卻忽略了網路只是負責將訊息傳遞出去的工具
糸井用了一個相當精確的比喻,這就像是廚師端上一道料理,人們卻很興奮的談論承載這料理的『盤子』,完全忽略了盤子上的『食物』,也就是資訊的本身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8 PM
我讀到這裡時有一種當頭棒喝的感覺,每回有一個全新的科技工具誕生時,比如最近相當熱門的AI,我們打開新聞或網路媒體經常能看到這類話題
然而這些話討論的主體往往不是使用AI的人,同時焦點更多是AI取代人這類話題上
糸井直接在書中點出,工具的出現不會改變人的品質,但使用工具的方法將能提昇人的品質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8 PM
《網路式》這本書,正是記錄了他經營《幾乎每日》後,認真使用網路的心得,並且分析什麼是《網路式》的作法,分享運用網路式的好處
糸井也在書裡不斷強調一件事,要實現網路式並不一定需要網路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8 PM
《網路式》有三個內涵,分別是『連結、分享、扁平』,任何人所做的事情只要有類似的內涵存在也能稱做網路式
順帶一提,網路式的日文是『インダーネット的』,要直譯也能翻作《網路的》,是個相當標準的形容詞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8 PM
連結(link):書中把過往網路出現前的一問一答,宛如翻辭典尋找資訊的方式稱作joint,但在網路出現後,人們尋找答案的方式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
在使用網路的情境中,很容易在同一時間接受到海量的資訊,從那些看似無用的資訊中找出更好的解答或解決辦法,正是連結代表的意義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9 PM
分享(share):網路是最適合進行分享的管道,而且透過分享有助於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幫助更多人解決問題
書裡有個蠻有趣的例子,假如有一位家庭主婦煮的馬鈴薯燉牛肉總受到家人與鄰居的好評,將自己的食譜放上網路。那麼透過網路的傳播,全日本的馬鈴薯燉牛肉將有機會變得好吃,這就是網路分享帶來的威力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9 PM
扁平(flat):在網路上每個人在資訊傳遞時都是扁平的,只要是有用的資訊就會被留下來,無論發出這資訊的人在現實是什麼樣的身分
以糸井在書中的說法,就是人的『階級意識』被抹除了,比起你是誰,網路上大家更在意的是資訊的品質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9 PM
最後糸井以『Only is not lonely.』這詞為《網路式》的三個內涵做總結。在網路上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only)的,但因為網路而連結在一起,不分你我地互相分享與交流資訊,所以不再是lonely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9 PM
老實說,我很難想像這是能在2001年觀察到的情況,即使到2024年的現在,SNS取代了討論版,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有很大的程度被演算法干涉
但《網路式》的『連結、分享、扁平』的本質沒有改變太多,如今還有在認真使用網路的人,對於這樣的本質應該瞭然於胸才對
而且我們能在網路以外的地方,看到越來越多《網路式》的應用了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9 PM
我認為在網路以外的地方,最能感受到網路式的地方就是同人場了
以二次創作來說,同人場之間大家交流的資訊,往往都是在原作故事中很枝微末節的事情,但卻能在參加者間創造出很強的『連結』,而且大家也很樂意『分享』自己的觀察
同人場上的參加者則很符合『扁平』的原則,不管你在現實是什麼樣的身分,來到這裡都是因喜歡某個作品而聚集於此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9 PM
這本書在介紹完《網路式》為何後,就連續援引了相當多的例子,有非常多小標題似的專欄
第一次讀那幾個專欄會覺得有點沾不上網路式的邊,但重新思考後反而覺得非常的網路式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9 PM
我再舉個書中的例子,在『顧客不是神』的這篇專欄中,糸井就否定了過往服務業認為顧客是神的信條,運用的是網路式之中的『扁平』原則,顧客與企業雙方其實是各取所需,並沒有誰必定要服從於誰
而且當企業花心力去解決麻煩顧客的問題時,相對的會擠壓到其他顧客的服務品質,這樣對於其他顧客來說反而是吃虧的
過去企業之所以能夠忍受顧客的無理要求,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接受這些要求,帶來的虧損是還能忍受的程度,但這樣的顧客都有變成多數的可能,如果不適時使用『扁平』的原則去釐清各自的角色,那最終對任何人都不會有好處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9 PM
在《網路式》的第一大章就曾提到『誠實是最佳的策略』,這是糸井寫下這本書的動機之一
這可以說是實踐這個策略的表現,應該沒有人想活在到處都是不誠實的人的社會吧?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19 PM
我分享一個自己的經驗,我的工作有時必須到客戶公司擔任顧問,有些前輩會認為無論如何都不能在客戶面前講『不知道』,甚至會覺得在客戶面前講不知道等於自殺,因此必須學會一些話術去哄騙客戶
但我個人不怎麼認同這種想法,如果有不知道的事情我會老實告訴客戶,然後與客戶一起討論該如何解決
比起說大話打腫臉充胖子,我想這才是比較負責任的作法
說到底顧問確實是一個非常《網路式》的職業,寫下這本書的糸井重里也位相當資深的廣告顧問,他肯定瞭解『連結、分享、扁平』對這職業來說有多重要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20 PM
講個稍微題外的話題,近年從中國傳來的『狼性』一詞,我深刻的感覺到這詞完全就是《反網路式》的表現
無視利益以外的資訊所以無法找出『鏈結』,利益至上使得『分享』也不存在,極度重視上對下的服從關係因此不存在『扁平』
網路這科技誕生後,進入中國時卻因為各種網路長城與言論審查,使得正常的網路環境從來沒在中國出現過
會出現如此《反網路式》的表現,不太算令人意外的結果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20 PM
如前面所說這是一本2001年發行的書,後來在2014年重新以文庫版的方式出版,台灣這邊代理的是2014年的版本
文庫版相較原版後面加了幾個糸井對於311大地震後,重新反思《網路式》內涵的章節,網路式確實也在311地震後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Wed, Oct 16, 2024 1:20 PM
全書的內容相當豐富,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糸井親自分享的那些實例,可能有些人讀了會覺得內容有些發散,但都是緊扣《網路式》這個主題
而且現在看起來完全不過時,很多段落的內容把網路改成AI或別的新科技也完全說得通
只能說人們在面對新科技時的態度,無論過了多久都不會改變吧
《網路式》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想運用網路改善自己蒐集資訊方式的人,它絕對能帶給你對於資訊的內容一些不一樣的思考
載入新的回覆
這幾天讀完了《網路式》,作者是資深廣告文案作家糸井重里
這本最早發行於2001年的書,除了內容至今仍然受用外,還準確的預測了人們對於新科技的態度及行為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對於蒐集資訊與整理資訊等,在方法論上的啟發,因此想寫一下感想與大家分享
糸井重里是日本資深廣告文案作家,過去曾幫吉卜力、任天堂、西武百貨店等提出廣告文案
此外他與任天堂,更正確的說是早期的HAL研究所成員有相當深的交情,知名的《地球冒險/MOTHER》系列便是由他擔任製作人
在書中提到的《幾乎每日糸井新聞/ほぼ日刊イトイ新聞》這個網站正是由已故前社長岩田聰協助架設
他在1997年架設了《幾乎每日》網站,可以說是日本最早的第一批家用網路使用者
糸井用了一個相當精確的比喻,這就像是廚師端上一道料理,人們卻很興奮的談論承載這料理的『盤子』,完全忽略了盤子上的『食物』,也就是資訊的本身
然而這些話討論的主體往往不是使用AI的人,同時焦點更多是AI取代人這類話題上
糸井直接在書中點出,工具的出現不會改變人的品質,但使用工具的方法將能提昇人的品質
糸井也在書裡不斷強調一件事,要實現網路式並不一定需要網路
順帶一提,網路式的日文是『インダーネット的』,要直譯也能翻作《網路的》,是個相當標準的形容詞
在使用網路的情境中,很容易在同一時間接受到海量的資訊,從那些看似無用的資訊中找出更好的解答或解決辦法,正是連結代表的意義
書裡有個蠻有趣的例子,假如有一位家庭主婦煮的馬鈴薯燉牛肉總受到家人與鄰居的好評,將自己的食譜放上網路。那麼透過網路的傳播,全日本的馬鈴薯燉牛肉將有機會變得好吃,這就是網路分享帶來的威力
以糸井在書中的說法,就是人的『階級意識』被抹除了,比起你是誰,網路上大家更在意的是資訊的品質
但《網路式》的『連結、分享、扁平』的本質沒有改變太多,如今還有在認真使用網路的人,對於這樣的本質應該瞭然於胸才對
而且我們能在網路以外的地方,看到越來越多《網路式》的應用了
以二次創作來說,同人場之間大家交流的資訊,往往都是在原作故事中很枝微末節的事情,但卻能在參加者間創造出很強的『連結』,而且大家也很樂意『分享』自己的觀察
同人場上的參加者則很符合『扁平』的原則,不管你在現實是什麼樣的身分,來到這裡都是因喜歡某個作品而聚集於此
第一次讀那幾個專欄會覺得有點沾不上網路式的邊,但重新思考後反而覺得非常的網路式
而且當企業花心力去解決麻煩顧客的問題時,相對的會擠壓到其他顧客的服務品質,這樣對於其他顧客來說反而是吃虧的
過去企業之所以能夠忍受顧客的無理要求,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接受這些要求,帶來的虧損是還能忍受的程度,但這樣的顧客都有變成多數的可能,如果不適時使用『扁平』的原則去釐清各自的角色,那最終對任何人都不會有好處
這可以說是實踐這個策略的表現,應該沒有人想活在到處都是不誠實的人的社會吧?
但我個人不怎麼認同這種想法,如果有不知道的事情我會老實告訴客戶,然後與客戶一起討論該如何解決
比起說大話打腫臉充胖子,我想這才是比較負責任的作法
說到底顧問確實是一個非常《網路式》的職業,寫下這本書的糸井重里也位相當資深的廣告顧問,他肯定瞭解『連結、分享、扁平』對這職業來說有多重要
無視利益以外的資訊所以無法找出『鏈結』,利益至上使得『分享』也不存在,極度重視上對下的服從關係因此不存在『扁平』
網路這科技誕生後,進入中國時卻因為各種網路長城與言論審查,使得正常的網路環境從來沒在中國出現過
會出現如此《反網路式》的表現,不太算令人意外的結果
文庫版相較原版後面加了幾個糸井對於311大地震後,重新反思《網路式》內涵的章節,網路式確實也在311地震後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而且現在看起來完全不過時,很多段落的內容把網路改成AI或別的新科技也完全說得通
只能說人們在面對新科技時的態度,無論過了多久都不會改變吧
《網路式》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想運用網路改善自己蒐集資訊方式的人,它絕對能帶給你對於資訊的內容一些不一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