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CWT69兩日F45
說到底我夢想的廁所是要從頭到尾一人一間的,但因現代空間限制所以無法達成。
在羅馬時代,上公共廁所是有地位的男人的權利,他們會在沒有隔間的公廁裡談論事務,類似澡堂社交。
後來慢慢出現了女性公廁,但這和談論事務、展現權力並沒有關係。
只是女性認為男性有的,同為人的女性也該有。
這是我認為女性在歷史上的劣勢,女性認知的平等受到男性先例制約。認為有一天,若女性能複製一份男性握有的,大家就可以平等了。
男性總是優先的那一半,女性是剩下的那一半。而當時人們還沒看見,剩下的那一半裡不完全只有女性。
女性總和其他弱勢站在一起,是因為彼此都是父權下的受害者。與弱勢同行,來自女性同理的溫柔。
而我覺得,我們都在流著血搶著穿上從父權歷史翻模來的玻璃鞋。
就像是為什麼會有公廁?如果幾千年前是更加多元平等的社會,公廁會不會是另一種形式?
墟🔥CWT69兩日F45
其實被主流父權遺落的這一半,是很複雜的組成。共同前進並不代表總是理解彼此,一旦出現矛盾,這份出自對抗共同敵人的合作就會瓦解。
所有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都是分分合合,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只是戰場建立在一個從一開始的立足點就不是最佳解法的地方,我認為相當可惜。
女性和跨性別女性為什麼要共處一室?不如問「人與人為什麼要在如廁時共處一室」?
說到底人與人根本也無法保證同性別共處一室就絕對安全。
女廁之所以成為一種女性心靈上的避風港,會不會是因為女廁之外的世界都受到父權的凝視而讓人無法安心?然後女性將這些以生理作為條件的人當作同伴,降低戒心,是不是只是相對於男性威脅之下的下意識信任?

若是沒有父權問題,女性會缺乏安全感嗎?
若是不缺乏安全感,會將廁所視為只屬於生理女的安全領域嗎?
墟🔥CWT69兩日F45
現在許多女廁甚至女澡堂允許帶小孩(包含男生)進入,並沒有太多反對聲浪,想必是因為大家覺得威脅不大(還有理解母親照顧的需求)
但為什麼,是考慮威脅,而不是考慮生理性別呢?這不是女廁女澡堂嗎?
代表這個空間並不只有表面意義上這麼簡單,而是「排除掉威脅因子的放鬆空間」。
墟🔥CWT69兩日F45
所以目前遇到的問題便是,生理女性無法接受非孩童的生理男性進入公廁,因為他們不信任生理男性。
而跨女認為自己不歸屬於生理男性,不想與之歸類為同一處,所以他們所能有的選擇只剩下女廁跟性別友善廁所(或借用殘障廁所)。
我認為沒有一個人可以要求另一個人「不恐懼」,但出自於未知的恐懼最為可惜,若是能多了解這個讓自己恐懼的因子,即便無法解除恐懼,但也許會有更多角度的想法也說不定。
跨女也值得做出他們的認同選擇,被歸類在自己不認同的群體很痛苦,被另一個自己認同的團體排斥也很痛苦,這是當今人類依然未解的困境,因為DNA、因為社會性別印象,這甚至不只是跨性別族群的困境,只是大家的困境有大有小,忍受力有大有小,有些人還可以承受,有些人難以承受。
在這個畸形的社會性別期待下,我認為自己也就只是剛好幸運,還能承受身體跟心靈的認同罷了。
墟🔥CWT69兩日F45
因此在這件事情得出答案之前,我希望可以更加去思考體制本身的問題。
我們是不是還在想破頭流著血穿上根本就不是最佳解的玻璃鞋?
人與人之間可以有百萬種起紛爭的理由,但不該是侷限在以為是全部可能的狹窄選擇裡鬥得你死我活。
不該是看不見真正的敵人與問題之前,就先堅壁清野,殺得寸草不留。

女性的歷史非常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是難以想像的,甚至是現在女性也很難想像更古早的女性的處境,但我們正在享受著他們爭取來的一切。
若現在女性運動的先烈站在我面前,我也很難抬頭挺胸說我最有資格談論女性的苦難,但我一定擁有一些只屬於我的苦難。
墟🔥CWT69兩日F45
那麼跨性別女性會不會有些只屬於他們的苦難呢?
即便沒有月經、即便身分證第一個數字沒有2時時提醒著他們身為次等人類,他們會不會也有靈魂對身體感到厭惡與絕望的時候?明明希望低調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卻被高調的少數擅自代為發言而感到委屈的時候?即使由衷願意承受女性百倍苦難卻也不得其門而入的時候?

當意識到女性會以苦難作為女性判定時其實非常難過,這個群體承受了太多不幸了,有時候溫柔用盡了甚至難以再包容其他不幸,但這也不該是女性的錯。

我們都是受難的人,而人也不會因為彼此多可憐而不與之戰鬥、放棄自己的權利。但我覺得,不怕在稍稍放下己見多方了解後,依然覺得自己不能接受而反對,只怕從一開始就不曾給予自己更多機會去了解就倉促作結。
墟🔥CWT69兩日F45
每當自己聽見更多不同的想法,我就覺得自己知道得越少。
世界並不只是我看見的那樣,但是歷史、知識、見聞,可以讓我想得更多。
常常是一開始很憤怒,到後來就只剩下悲傷,因為大家都只是想要好好地生活而已,只是這個世界太不公平,容不得每個人都一生快樂。

「就算是再好的人,只要認真努力的話,在某些人故事中,也是會成為壞人。」——《猫のお寺の知恩さん》
墟🔥CWT69兩日F45
原本是不想說太多的,但看見身邊的朋友們有些很受傷、有些很憤怒,希望能為他們帶來些同理跟溫暖。
因為還有工作要忙,不想因為這件事情費時間筆戰所以關閉回應了。
看見的人覺得認同也好,不認同也好,都謝謝你看了這篇文章。
認為理念不合而想離開的朋友們或是追蹤者也請自由來去,這是一個在我心中沒有答案的問題,什麼想法我都不會意外。

祝福大家都能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下去。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