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星
【台漫短評】
《直到夜色溫柔》
廢廢子、簡莉穎 情慾
https://images.plurk.com/6emL1EBPWF6Y7OerQXLTjp.png
旅星
哲學家伊藤亞紗提倡「觸覺的倫理學」。日文的「觸碰」有「さわる」與「ふれる」之別。前者只是單向的、對物的觸碰,正如英文的「touch」;後者則有抽象的、雙向的互動的含意。人與人的互相觸碰(ふれる),哲學家說是「生成的溝通」:雙方摸索著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觸摸彼此,從中生成的可能是愛意的表現,也可能是暴力的侵犯--觸覺因此是關乎倫理的。對伊藤來說,倫理就是「在沒有正解的領域探索『更好的人生』」。
旅星
《直到夜色溫柔》是漫畫家廢廢子與編劇簡莉穎的合作,改編自簡莉穎未能搬上舞台的劇本(後於2022年台北藝穗節演出)。本作以不同性別認同、性傾向、身體構成的各色人等的情愛為主題;特別強調的是背後潛藏的權力關係,與慾望難以捉摸的不可理喻。其爭議性的選題,尤其對身障人士的處理上,本作可以說是形同冒犯--卻也能看出編劇冒犯的本意在刻意繞過政治正確的標竿,渴望藉此刺探到些許生命的真實樣貌。這項嘗試雖因其選題過泛、短篇集的形式過於紛雜,而難說有成功刺進多少深度;更像是始終在議題的皮膚表面來回愛撫的手,最後以抒情手法昇華成了晚風徐徐。
旅星
伊藤亞紗從與身障人士的訪談中發展其身體論。對他來說形色各異的身體體驗,能讓他找到無法單純歸結到傳統普世論調的,個別狀況的倫理詰問。「さわる」針對物體的單向觸碰並非絕對劣於雙向的「ふれる」(兩者更像是互相包含);醫護人員照顧患者時,其觸碰省去雜訊,只單方向傳遞了必要的情報,有時反而才讓人覺得舒坦--我想到了S/M。在物化/被物化的(身體的)權力關係中,慾望得到解脫;但S/M同時也是必須互相「生成的溝通」。這中間的鴻溝,從安定但不對等的「さわる」到互相需承擔風險的「ふれる」,我們能否跳出信心之躍?詰問終究丟回了自己。
旅星
P.S. 我一開始覺得〈又熱又痞又寂〉最後一頁的台詞根本應該刪掉;但仔細想想後,那句台詞自有它前面的鋪陳跟因果,加上去才合理。有一點我能肯定的說:夜色可以溫柔(就讓看的人從殘忍中自發的讀出溫柔吧),但作家最好還是不要將自己寫出來的特定情節「命名」為「溫柔」。正如伊藤亞紗《手的倫理》最後一章的標題〈失禮的手〉,所有的觸摸都蘊含了成為不道德的潛能。創作也是。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