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最近和人互動/觀察社群發現的幾件事:

①如果提不出具體改善措施,或者提出的意見,沒辦法在30秒內就完成,且對方也沒問你看法

不如乾脆閉嘴。

②「積極表現」,
在現今的時代逐漸不是優勢。

話癆又未經思考、頻繁挑刺,但這麼做只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存在,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這種態度,早就形成世代的共同創傷。

與其喋喋不休,外加侵門踏戶批評指教,
還不如沉默很久,但一開口就來一發大的。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https://images.plurk.com/49P9eQwWwM5W23fJ3VffEx.jpg https://images.plurk.com/17Bqg1BZ6WsQJQ3F9qI8Rf.jpg

③剛好和朋友聊到這兩張圖。

真的不要以為別人沒講話,就是認同了。
有時候,沉默的憤怒,只是在暗地裡醞釀更大一波能量。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https://images.plurk.com/7pr1JY9vG8wRlihN6S85yP.jpg https://images.plurk.com/1nDeMXvJgLS5ANj0AdYqx5.jpg https://images.plurk.com/2U2v7fdu2xKcVwfGTsBwU8.jpg

④和弟討論好人或壞人這回事
懶得重新打字,直接截圖(?)



最近常和雙子座&雙魚座朋友討論事情,
開啟蠻多不一樣的視野。

以前我蠻常硬A的,近一季受朋友影響,開始覺得打不過就跑+問題未必要急於解決,好像也是一種應變的方式。

留一點空白,靜待真正合適的人去做,某種意義上也是信任宇宙有其安排,外加成功不必在我。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另外一個觀察,就是:

多和心態正直,或者態度輕鬆但手法嚴謹的人往來,
會透過對方的言傳身教,立刻學到很多。

而這種「多」,不是能被量化的概念。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比較像是:

從一開始的相形見絀

對照雙方的態度為何有落差

客觀意識到,自己身上發生過的不幸
導致想事情的角度,可能真的比較負面

但如果像對方一樣,被正確地善待
也有機率調整到和他差不多的寬鬆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至此就意識到:
人生還是有很多可塑性。
緊抓過往的爛事,反而讓自己很容易陷入低頻狀態。

人一旦放任自己沉淪在負面情緒裡,不適度轉移注意力、看看能轉化思維的東西(即便只是去欣賞美麗事物也好),就更容易和差不多情況的人,互相吸引。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唯有自己意識到:

我能透過改變行為和思想,改變命運。
才是讓自己脫離泥沼的開始。

至於還做不到的人,或許他有自己的時程安排與靈魂藍圖,不理解那就尊重祝福。但也不必聖母情結,覺得自己必須幫他。

畢竟幫助別人的前提,是自己足夠穩定。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當自己都在經歷蛻變期了,
只能把最大力氣用在沉睡+真積力久之上。
其實沒有這個閒心,去擔憂別人的事。

建立在自私之上的利他行為,
或許才是通往無私的鑰匙。

最近非常深刻地,有這種感覺。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比方說我最近就和朋友聊到,
一個共同認識的小朋友。

從幾個月前就在嚷嚷生活不順遂+想自殺,甚至會在IG的便利貼上,寫一些不知道代表啥意思的數字。

經朋友解釋,我才知道:
那個數字是自殺倒數的意思。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但因為我也是意圖自殺過的人,自己體感是:
想死的話會直接去,甚至會避免讓身邊人知道。

所以還會倒數計時,
很大意義上就是不會真的做。

(很難解釋,但我就是能覺察到對方的精神狀態)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以前我可能會在得知後很擔心,
甚至主動找對方聊聊。

但近期我都把時間用在:

進修(看書或上課)
工作(努力消化委託)
休息(過勞+疔瘡大爆炸)
以及打遊戲(我視為放鬆一環)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因為內在隱約知道目前是蠻重要的蛻變期,
還有很多認知、習慣,必須重新建立。

這種情況下,操別人的閒心反而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所以後來我就直接噤聲那個小朋友的便利貼。

甚至有追蹤我IG的人也會發現,
我的便利貼反而會寫些比較正面的感受。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扣除前述原因,某種層面是源自我知道:

G中心有顏色的人,只要穩定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就會自然影響此處能量失衡的人(無論對方的G中心是否有定義),跟著回到正軌。

所以比起說教,
做好自己認同的事、願意承擔的責任。

持續前進且決不回頭,搞不好反而能影響對方,反思透過便利貼情勒的行為,到底是求救還是無病呻吟。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畢竟開啟對話的方式也沒關閉,如果對方認為我是可以洽談的人,會自己前來,詢問我的意見。

但要是抱怨現實之餘,也不做任何改善。
或找專業人士諮詢,試圖找出別種可能性。

只知道買醉、找權威人士貼貼、砸錢於物質享受,
透過這些方式麻痺自己的感官,然後就沒了。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那我覺得就是還死不了+不必擔心。
因為更多人,是連做那些事情的餘力都沒有-.-

要主動關懷、提供資源的是這類型。

當時間和資源都不是那麼豐厚,我會優先處理重症病患,而不是吃個維他命B群就也沒怎樣的心因性患者。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但要怎樣分辨,才能知道那個分界點,老實說不會有標準答案。就是隨著經手案例增加,自己的閱歷也逐漸累積以後,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自然就會辨認了。

很多人可能會卡在負罪感,
無法輕易穿越這種情況。

基於這個原因,
記錄一下自己怎樣健全地思考與放手。
也給面臨類似情況的人,一個參考方向。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