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杯偷偷問老闆有沒有Green Chartreuse然後他露出了然於心的微笑說有喔,我就點了Last Word。他從酒櫃深處(第三排)拿出酒的時候,還不忘笑著跟我說:「It’s really hard to get this now.」聽出弦外之音的我只好回I know.然後把真心話藏在心底(不然你以為我為什麼要點?)
這杯風格上就是沒有死啦。溫柔得很。草本味不重,也不刺舌,可以順暢地喝完。有趣的是我發現酒體裡有一點黑胡椒,讓整杯酒的風味變得十分特別,詢問基酒之後他們也只說了是home made gin但沒有特別指出用了什麼原料,好ㄅ,看來是商業機密。不過也算是證實了他們店的主要風格就是許多原創的材料吧,這部分要是多點特調的話應該可以見識到更多,偷聽隔壁就有點到all Japanese材料的調酒,還有綠茶foam的Whiskey Sour之類的,聽起來都很有趣。
Bar識 -Shiki-
想說最後一天了就喝一下
調酒 酒吧
,英文不好的只有我,可以全英文點餐。入座一樣會問一些基本問題,除了調酒之外也可以點單威士忌純飲,吧台後方很多很多威士忌應該可以挑得很愉快。初點單是酸甜(偏甜)、Gin base、juice ok。獲得了......抱歉我其實聽得很不仔細(幹)但喝起來的感覺是葡萄柚、琴酒、檸檬、香草,根據老闆說法還有加入日本花椒(Japanese Pepper)。入口時感覺到的甜味十足,香草的氣味更是產生了甜點般的錯覺,但是呢,後味帶苦,我喝到最後其實覺得有點嗚呃呃呃,並不是不好喝只是我就沒有很擅長應付這類調酒XD。
第二杯定番Alexander。點之前就發現老闆很少shake,十杯裡面大概有九杯都是stir製成,就連whiskey sour上的泡泡他也是,用攪拌機...我有震驚到但心裡尊重...點這杯想說總要搖了吧,結果!他!鮮奶油竟然也是攪拌機打的!我大震驚!
這算是一種作弊ㄅ?我本想大聲斥責但喝下去的瞬間就覺得幹真的太好喝了。打發過的鮮奶油讓這杯酒呈現近似於舒芙蕾的蓬鬆滑順濃郁口感,搭著巧克力的味道完全就是不可多得的甜點酒,兩次在日本喝Alexander的口味都偏厚實,跟台灣喜歡清爽感的差別很大,我覺得這也是滿有趣的地方。
點單時沒特別要求琴酒還是白蘭地,但我偷偷觀察,感覺兩個都有加。
外國客人真的太多了
我好想講日文
(這兩句是用英文說的)
我真的差點笑死
第三杯偷偷問老闆有沒有Green Chartreuse然後他露出了然於心的微笑說有喔,我就點了Last Word。他從酒櫃深處(第三排)拿出酒的時候,還不忘笑著跟我說:「It’s really hard to get this now.」聽出弦外之音的我只好回I know.然後把真心話藏在心底(不然你以為我為什麼要點?)
話說我一直覺得老闆長得好像某個日本演員但叫不出名字,到底是誰ㄚ,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