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ie
@suzie19
玩
Wed, Sep 4, 2024 2:13 AM
Wed, Sep 4, 2024 2:15 AM
11
百轉千迴都圈套,2024推理馬拉松!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百轉千迴都圈套,2024推理馬拉松!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這次好多漫畫都有選進去!我的《死亡筆記本》居然還可以繼續跑!!(突然覺得浩基離我越來越遠了⋯⋯)
suzie
@suzie19
Wed, Sep 4, 2024 2:23 AM
Wed, Sep 4, 2024 2:25 AM
*折扣:9/4~9/25活動書籍3本79折
*徽章:600/1200/2000
*馬拉松獎勵:
總成績進入前100名:375優惠券*1+紅利點數1000點
活動徽章每達成一階:再得紅利點數500點
也有加碼任務~
suzie
@suzie19
Wed, Sep 4, 2024 2:29 AM
Mon, Sep 9, 2024 7:09 AM
我書櫃中有選進去的漫畫 🫱
閱讀中:
死亡筆記本(看到9)
三角窗外是黑夜(看到6)
SPY×FAMILY 間諜家家酒(看到6)
還沒看:
adabana 無實之花
夏日時光
不可知論偵探
看完了:
獻給親愛A小姐的推理
suzie
@suzie19
Mon, Sep 9, 2024 7:02 AM
suzie
@suzie19
Mon, Sep 9, 2024 7:04 AM
Mon, Sep 9, 2024 7:05 AM
重看《死亡筆記本》,推理鬥智的劇情固然不錯,可是作為一部「漫畫」,構圖、分鏡、角色在大多數的頁面中,都有種被文字犧牲掉的感覺,老實說我並不滿意。
看到後半段,常常在心裡問大場鶇跟小畑健:「除了漫畫化可以接觸到更多讀者之外,你們為什麼覺得這個文字跟資訊量爆炸的故事適合用漫畫呈現呢?你們善用漫畫的優勢了嗎?畫成漫畫有把這個故事說得更好嗎?」
(避免劇透,翻轉一下圖的方向)
suzie
@suzie19
Tue, Sep 10, 2024 12:37 AM
suzie
@suzie19
Tue, Sep 10, 2024 1:37 AM
Tue, Sep 10, 2024 1:41 AM
上週外出讀物是看到一半的《以愛為名》,昨天看完了,今天上班路上又不太想看《失憶投捕》,突然不知道要幹嘛(???)
理智上覺得我應該要打開《13・67》,但心情上就是覺得不太對,於是又去求神問卜(蛤)
最後打開了《剩下的人生都是休假》,嗯嗯開頭就北七北七的我覺得很不錯~
剩下的人生都是休假 - 伊坂幸太郎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suzie
@suzie19
Tue, Sep 10, 2024 1:40 AM
Tue, Sep 10, 2024 1:46 AM
順帶一提,看完《死亡筆記本》後,接著打開《三角窗外是黑夜》第一集從頭複習了,重看還是好好看喔QQQQQ
這兩天發現Ileza跟新新也在重看這套,好愛這種不約而同的巧合!
三角窗外是黑夜 (1) - 山下朋子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suzie
@suzie19
Mon, Sep 16, 2024 2:48 AM
suzie
@suzie19
Mon, Sep 16, 2024 2:55 AM
其實我滿喜歡《剩下的人生都是休假》最後一個短篇〈飛的八分〉的收尾方式,所以讀到書末的解說時,有點意外原來有人覺得不清爽。
可能我已經相信了我想相信的可能性,所以已經滿意了吧。
果然是很容易滿足的讀者
suzie
@suzie19
Mon, Sep 16, 2024 2:55 AM
一些書摘
『我喜歡爸爸,但不喜歡被打。』喜歡歸喜歡,但這跟承受暴力是兩碼子事。
|
最後某個女同學終於說出了「岡田真是個問題兒童」這種話。
老實說,我不太明白「問題兒童」是什麼意思。
不過我想既然有「問題兒童」,應該也有「答案兒童」吧。岡田負責發問,那個「答案兒童」就負責回答。
|
「我最近開始想,同樣是幹這行,有沒有辦法不看人愁眉苦臉?」
「什麼意思?」
「例如不是利用對方的弱點或把柄來威脅,而是做讓對方高興的事,令對方欠下人情。」
suzie
@suzie19
Mon, Sep 16, 2024 2:55 AM
Mon, Sep 16, 2024 2:56 AM
《剩下的人生是休假》和《三角窗外是黑夜》意外有些相互呼應的地方,上禮拜同時看這兩部作品,常常看小說時想到漫畫,看漫畫時想到小說XD
載入新的回覆
這次好多漫畫都有選進去!我的《死亡筆記本》居然還可以繼續跑!!(突然覺得浩基離我越來越遠了⋯⋯)
*徽章:600/1200/2000
*馬拉松獎勵:
總成績進入前100名:375優惠券*1+紅利點數1000點
活動徽章每達成一階:再得紅利點數500點
也有加碼任務~
閱讀中:
還沒看:
adabana 無實之花
夏日時光
不可知論偵探
看完了:
獻給親愛A小姐的推理
看到後半段,常常在心裡問大場鶇跟小畑健:「除了漫畫化可以接觸到更多讀者之外,你們為什麼覺得這個文字跟資訊量爆炸的故事適合用漫畫呈現呢?你們善用漫畫的優勢了嗎?畫成漫畫有把這個故事說得更好嗎?」
(避免劇透,翻轉一下圖的方向)
理智上覺得我應該要打開《13・67》,但心情上就是覺得不太對,於是又去求神問卜(蛤)
最後打開了《剩下的人生都是休假》,嗯嗯開頭就北七北七的我覺得很不錯~
這兩天發現Ileza跟新新也在重看這套,好愛這種不約而同的巧合!
其實我滿喜歡《剩下的人生都是休假》最後一個短篇〈飛的八分〉的收尾方式,所以讀到書末的解說時,有點意外原來有人覺得不清爽。
可能我已經相信了我想相信的可能性,所以已經滿意了吧。
果然是很容易滿足的讀者『我喜歡爸爸,但不喜歡被打。』喜歡歸喜歡,但這跟承受暴力是兩碼子事。
|
最後某個女同學終於說出了「岡田真是個問題兒童」這種話。
老實說,我不太明白「問題兒童」是什麼意思。
不過我想既然有「問題兒童」,應該也有「答案兒童」吧。岡田負責發問,那個「答案兒童」就負責回答。
|
「我最近開始想,同樣是幹這行,有沒有辦法不看人愁眉苦臉?」
「什麼意思?」
「例如不是利用對方的弱點或把柄來威脅,而是做讓對方高興的事,令對方欠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