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昔✒️太愛A氏

梵谷:尋光之路
https://images.plurk.com/7rRmckZP55U1oHfu7FsM0W.jpg
みち旅
奶昔✒️太愛A氏
是昨天跟家人一起去富邦美術館看的展!
下面就直接開始放心得~

雖然下面有提到自己算是對梵谷有些認識,但相對真正熟知的創作者當然還是有些距離(還是花更多時間在文學上的人……雖然真要說也還是只能算個初學者),所以可以的話,當作一個外行小孩在紀錄就好了,畢竟我確確實實是個外行人
奶昔✒️太愛A氏
這邊是最一開始的生平介紹
覺得時間線排版個人就滿喜歡的了,時間區隔也滿不錯

外加自己本身就對梵谷有些認識,所以就會看得更有一種、熟悉感?(畢竟從小開始熟的畫家不外乎就是梵谷、米勒等)
https://images.plurk.com/4iWtdgnqMFjOUCeIkvCZjV.jpg https://images.plurk.com/67zbjD5fDaMGEBxJt0uUwl.jpg https://images.plurk.com/5eVcqn8owUmM8GHJqh93Jb.jpg https://images.plurk.com/2hGU2boEmPWflIXf4qFAB6.jpg https://images.plurk.com/72whU4mvYq0kCOyxU0dug1.jpg https://images.plurk.com/2mJ83jkFEY8cayZsGEgnL8.jpg https://images.plurk.com/1JUrMcfDhRH677JoQMZ6Jd.jpg https://images.plurk.com/15ToCnuYOunuqw9Vv4sIkI.jpg
奶昔✒️太愛A氏
然後這是第一段打動我的文字
一瞬間又忍不住跟美國的超越主義結合在一塊

雖然本身並不算是多麼信神的人(是相信有一定能量的存在,可關於宗教方面我並沒有多常接觸),我還是有那麼一點相信人們心裡皆有神性

只是這些「神性」大多都處於「未觸發」的狀態裡,需要當事人慢慢去察覺,才能真正體會到存在自己意識裡的「神」

能讓當事人覺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梵谷這裡提及的「上帝」(信教)、冥想等等
https://images.plurk.com/2IVBPrTIQ6KYb20kKwWnU5.jpg
奶昔✒️太愛A氏
因為梵谷是自己較為熟識的畫家,所以這次看展是盡量用「在他身後看著他作畫的人」這視角為出發點了

正因此,當我看到〈坐在籃子上哀傷的婦人〉時,是有忍不住被打動的
或許、梵谷就是想要捕捉那種哀傷的感覺吧?比如他畫〈努南的舊塔樓〉那樣;他嘗試用細膩的眼呈現出所見的世界

然後是那整串的英文,我很喜歡comes back to daylight那句
https://images.plurk.com/6n7LvEjWv2iLk1QCsB2BA4.jpg https://images.plurk.com/17CY9CtPUiMboVUuXpQ6Ae.jpg https://images.plurk.com/6MIg9r6PLw7MZcsaKLQDh3.jpg https://images.plurk.com/3CnoVhHTHfc5dd9bD0HPQg.jpg https://images.plurk.com/3SDye5KeIzwvVaxlhaLSE9.jpg https://images.plurk.com/eFSEFeJN7mWbT586hQE4F.jpg
奶昔✒️太愛A氏
這裡就開始進入第二時期了
實在很喜歡他的用色,能體會到那種鮮豔的浪漫

題外話,看圖同時我一直在盡力代入今後會寫的調香師趴囉內
我覺得很快樂 (梵谷:

https://images.plurk.com/4VBd150JIrOT8Jdss4nCMw.jpg https://images.plurk.com/6ZPYh0O28bPOCvj35tpT32.jpg https://images.plurk.com/3YKlsZgh2TjwhnJK1gEj0o.jpg https://images.plurk.com/7KrDJPDVrLK96rBP775xn7.jpg https://images.plurk.com/53MNpMzTiTYjeMdJrWQW6X.jpg https://images.plurk.com/6APy2eBmC5ClddFGQpMg10.jpg https://images.plurk.com/44ScFvPWVhkGQycov7tFBI.jpg https://images.plurk.com/7sgVRqCWgj73aUhkmcjtA0.jpg https://images.plurk.com/DuPbYa63zcOG51BVtVFZg.jpg
奶昔✒️太愛A氏
這裡……老實說、看到這邊我就開始想哭了
當然,還是很開心這個時候的他見到了光的,但同時也是忍不住想到了他後續的生平……甚至一併聯想到芥川老師

芥川老師其實有在作品裡提過梵谷,主要是「或阿呆の一生」(〈某個傻子的一生〉)

從某方面上,我覺得他們是有些相像的
同樣試圖找尋光,但立足點好像又有點不穩不安定
確實,要論其他地方,他們兩個還是不同的吧?我也不打算藉由這種聯想消弭他們任何一方的人生經歷

但、不能否認的是,那個當下我確確實實是感到難過了
很希望他們的光是有持續,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的

https://images.plurk.com/4WybW0WQPUNaUMLwiQHMI4.jpg https://images.plurk.com/3nNNOXYWKlo5FZNaTXRZbO.jpg https://images.plurk.com/3NhIn90GjkTDX0oGNrGlGw.jpg
奶昔✒️太愛A氏
最後一時期
這邊我就認真想哭了()
他的筆畫都很溫和,讓我覺得他是用很細膩的眼,細緻的筆去言述去捉摸世界

可是,也許正因為嘗試過度了嗎?我不清楚
只知道是真的很難過
就連試圖用先前說過的視角去看他,這時候也已經顯得過度疼痛
https://images.plurk.com/7kkHBTScU96R6NEKZBK4nj.jpg https://images.plurk.com/JNvICBvnuKmRgVpHz2gp0.jpg https://images.plurk.com/1gBI4tuCmahrakVwNZnX2C.jpg https://images.plurk.com/4QvMk9dqT7ORjjhffluEHx.jpg https://images.plurk.com/4uSfvgXNS80tJCZWKNdFcy.jpg https://images.plurk.com/4fkNSb7jFHaic2Zzlb0g3z.jpg https://images.plurk.com/58xSDEoOnWiYV8B8opCkWO.jpg https://images.plurk.com/1V43Ng1isrDrI3VLIomzdW.jpg
奶昔✒️太愛A氏
(一邊打又一邊忍不住感到難過
奶昔✒️太愛A氏
上面忘記說,差點要認真掉眼淚淚腺真的差點爆掉,是看到〈常春藤蔓生的樹幹〉時

主要是因為,我又莫名想起了國小時候那篇國文課文,O. Henry(歐亨利)的The Last Leaf (最後一片葉子)

這篇我真的真的很喜歡,但在這種時候想起來,就更顯疼痛──或許,當然、也只能是一個假設罷了
但當這些我所想要更加理解的人們也得到了那片、其實只是被繪畫出來的葉子,是不是就能獲得一點什麼了呢?
奶昔✒️太愛A氏
我也清楚這種妄想實在是貪婪的

但在內心深處,卻還是會希望他們能找到那道光
奶昔✒️太愛A氏
呃呃呃要EMO到拉不回來了,我趕快來講最後的一點感想

其實這次展覽自己算是喜歡的,尤其有些以前應該是沒見過(印象中我國小也有看過梵谷展,當時好像是有見到著名的星空那幅;當然,也可能只是我的印象啦,因為那實在是太久以前的事了)

但、很大很大的缺點是,昨天去實在是太多人了,且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聽導覽都是手機外放(也可能是耳機不能連接、嗎?)
所以,雖然我上面是說會盡力站在「在他身後看著他作畫的人」這視角上欣賞這次的展品,但很多時候還是有被硬生生從沉浸模式裡扯出來

p.s.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我要看展,那當天就只能安排一個行程,看展
因為從沉浸模式內被扯出來,再進入沉浸模式,實在是有點艱難

尤其我這次是盡力去想像了梵谷作畫時的聲響,或是比如畫靜物前,可能是怎麼去做擺設的
奶昔✒️太愛A氏
那這樣幾次被打斷,又幾次想回歸那種沉浸感,確確實實對我來說是難的

+沉浸也代表我可能會感受到、或放大一邊看展的人的心境、感想,這樣下來耗費的體力真的是、對我來說太多太多了(共感人HP要等於零了)
奶昔✒️太愛A氏
啊啊啊但講到最後,我還是喜歡這次展覽的!
還莫名有了更多對調香師趴囉的想像,我大大感謝梵谷(失禮)
奶昔✒️太愛A氏
&昨天除了看梵谷展,其實也有看同樣在富邦美術館裡,同個樓層的小展
裡面主要展示兩位中國畫家的一些作品(名字我實在是忘記了有點不好意思

個人是很喜歡其中一個畫家筆下的1930年代美國,能聽見當代美國的興盛及狂舞感
是很漂亮的,也滿推薦近期有時間的人能去看看(順帶一提,那個展區就不能拍照錄影了)
奶昔✒️太愛A氏
最後的最後,就用芥川老師跟午餐的合照結束這次的紀錄
btw看展途中有幾次是想像了自己跟芥川老師一起看畫的氛圍,很滿足,希望今後也能這樣低調帶娃去看展(重點誤
https://images.plurk.com/HTpJA4T1Ypn7TR6cNpM5U.jpg
奶昔✒️太愛A氏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