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光_手持殺○劑
〔音樂家的無聊人生年度製作〕
春花的葬禮
我希望妳能像太陽底下的花朵一樣
自由地盛開
https://images.plurk.com/3B24AYhi8MCpxAHZ3Uvr9f.jpg https://images.plurk.com/1WPkPH3LwfszwVfMvr6GcX.jpg https://images.plurk.com/NhxartONTJJalaEf0WyXD.jpg
│場次:8/30(五)19:30,臺中歌劇院小劇場

用戲劇結合古典音樂演奏的小劇場方式,以兩段故事,分別訴說19、20世紀4位才華斐然、卻歷程短暫的女性作曲家故事:
芳妮.孟德爾頌克拉拉.舒曼
娜迪亞.布朗傑莉莉.布朗傑
阿光_手持殺○劑
音樂家的無聊人生是以樂普為主題的youtuber,過去常常用平易近人的方式介紹推廣那些大眾心目中認為很艱深的古典音樂曲目
音樂家的無聊人生 Musician Seacow
我知道做古典音樂推廣這塊一定是超難做超累超不容易,又看到他們這次製作的企畫主題相當吸引人,就想說一定要之持一下票房
阿光_手持殺○劑
開場的時候許崴說「有沒有人是第一次看古典音樂演奏+戲劇的演出?
我本來舉手,但我後來想想那不就是歌劇嗎?
阿光_手持殺○劑
音樂配置方面,是鋼琴+小提+大提的三重奏配置,再加上聲樂
聲樂獨唱請來的是林芳瑜老師
鋼琴由主修鋼琴演奏的海牛親自負責
阿光_手持殺○劑
戲劇演員有三位,兩位女演員分別飾演主角的女性音樂家,其它人(包含演奏家們)則會分別輔助飾演戲份較少的配角
阿光_手持殺○劑
選曲我覺得選得都蠻好的,
https://images.plurk.com/6bDk7DiBzVTCd9KMaiGdvi.jpg
不僅音樂很動聽,也和劇情推進相當契合
阿光_手持殺○劑
舞台設計簡約典雅,從上方垂掛著白幔,開場的時候道具上也都覆著白幔,隱隱透露著主題的「葬禮」印象,卻不會顯得過度陰沉悽苦,而是有種素雅的哀傷
阿光_手持殺○劑
然後戲服真的超級好看的啦
阿光_手持殺○劑
阿光_手持殺○劑
上半場是芳妮.孟德爾頌克拉拉.舒曼的故事。
故事圍繞著孟德爾頌和舒曼兩家人。
沒錯孟德爾頌就是大家知道的那位孟德爾頌。
阿光_手持殺○劑
大家都知道費利克斯(Felix)‧孟德爾頌是個天才兒童,很早就在音樂圈大放異彩,
但是就很少有人知道和Felix從小一起學琴的他的姐姐芳妮(Fanny)其實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
阿光_手持殺○劑
雖然感情親密的孟德爾頌姐弟一直是彼此音樂路上最好的同伴,
但是對孟德爾頌家的父親來說,讓女兒學音樂只不過是抬高女兒身價、能讓她嫁個好人家的手段而已。
因此和逐漸活躍於音樂界的弟弟不同,Fanny嫁給畫家Hensel之後,僅剩的音樂活動就只有在家裡的沙龍舉辦小型演奏會了。
但是Fanny並沒有因此完全放棄她所熱愛的創作。
阿光_手持殺○劑
同一時代,還有另一位同樣天賦過人、卻際遇迥異的女性,那就是克拉拉(Clara)·舒曼。從小Clara的父親費盡心思地栽培她成為演奏家,帶著她到處巡演,一方面也希望女兒的名氣能為自己吸引來更多學生。
當時的Clara已成為名聞遐邇的音樂家,光靠她的演出收入就能養活舒曼一家人。
阿光_手持殺○劑
巧的是,Clara的丈夫羅伯特(Robert)·舒曼,和Fanny的弟弟Felix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因此舒曼夫婦也是Fanny沙龍的常客。Clara和Fanny在沙龍上一見如故,很快便成為緊密的知己。
阿光_手持殺○劑
Clara不僅看見了Fanny在音樂創作上的才能,也發現了她在作曲上的熱情能量,即使遭遇世俗常理的反對也無法完全澆滅,因此鼓勵她持續創作、並用Fanny自己的名字發表作品。在那之前,Fanny的作品很少出版,甚或只能托弟弟Felix的名字出版。

「我希望妳能像太陽底下的花朵一樣,自由地盛開。」

在Clara的鼓舞下,Fanny以自己的名字出版了四樂章的鋼琴三重奏,並準備展開自己的音樂家生涯。
Fanny和Clara成為了互相砥礪、互相鼓舞的創作同伴。
阿光_手持殺○劑
Clara雖然已是當時備受讚譽的音樂家,但她自覺和Fanny不同,她的創作並非為了夢想或自我實踐等理由。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和她摯愛的Robert共有的時光,她的創作靈感大多源於與Robert之間的回憶。

「我之所以會這樣想,或許並非因為我是女人,而是因為我,就是我。」
阿光_手持殺○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隔年5月,柏林正是春花綻放的時節,剛出版了自己的樂譜、正要踏上燦爛的音樂路的Fanny卻毫無預警地因腦溢血逝世,得年41歲。
親愛的姐姐的死帶給Felix沉重的打擊,也於同年11月離開人世。
接連失去親友、再加上Robert的精神狀況每況愈下,使Clara心碎不已。她原本幾近完成的鋼琴三重奏已永遠失去了題獻的對象。
阿光_手持殺○劑
Robert的健康日益惡化,即使Clara寸步不離地照顧著他,終究在幾年後迎來了臨終。

「Clara妳聽見了嗎?我最近常常聽見音樂,多麼美妙的音樂,是天使的音樂,是Felix寫的曲子,是妳寫給我的曲子。」

Robert離世之後,Clara創作的火焰好像也隨之熄滅了。她不再創作,將音樂重心轉向演奏、推廣巴哈、貝多芬、孟德爾頌和舒曼等人的作品。
身為作曲家的Clara Schumann,似乎在Robert的喪禮上,一起下葬了。
阿光_手持殺○劑

同為19世紀傑出的女性音樂家,Clara和Fanny卻有著迥異的境遇。
擁有滿腹創作熱情的Fanny,卻一直承受著來自家庭與當代社會對女性刻板性別期待的壓迫。即使如此,她卻像落在岩石上的種子,仍不懈地奮鬥著,從岩縫間開出美麗的花來。也因此才會有那個尷尬的故事
有一次Felix去英國遊歷,見到了女王。
女王:「孟德爾頌先生!我好喜歡您的音樂!尤其是您寫的那首小品《義大利》!」
Felix:「(乾笑)哈、啊....那首.......是我姐寫的啦(小聲)」
阿光_手持殺○劑
這次的選曲,Fanny的鋼琴三重奏的最後一個樂章,我相當喜歡。
開頭有一段很長的鋼琴獨奏,聽起來就像一個人在崎嶇的路上踽踽獨行了很久,那個身影似乎與Fanny有幾分相似。
阿光_手持殺○劑
和Fanny相反,Clara在當代就已經做為音樂家受到世人尊崇,名氣甚至高過丈夫Robert。像Clara這樣的幸運兒大概在當時社會中少有,Fanny或許也會羨慕Clara的得天獨厚。但是Clara讓我們看到的是,100個音樂家面對音樂可以有100種理由。對Clara來說,音樂的意義就是她與摯愛的樂章。
從後世的觀點,或許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為她感到惋惜:「怎麼任憑音樂創作隨著丈夫逝世而斷送呢?太可惜了,應該要像Fanny一樣做個獨立的女性!」
阿光_手持殺○劑
但是,怎樣才算是一個「獨立的女性」呢?Clara同時作為演奏家、妻子與母親,一邊兼顧演出事業、一邊照顧著丈夫與孩子、同時一邊創作一邊支持親友,難道還不夠獨立嗎?
這讓我想到近年來「進步西方」的女性價值:女性要剛強、要自立自強、溫蒂要拿起刀來和海盜作戰、白雪公主要繼承她父親的王國成為統治者。
但是,所謂的女性力量並不是「變得和男性一樣」,那些溫暖柔軟的力量為什麼在女性權力覺醒的時候一括被摒棄了呢?
阿光_手持殺○劑
Clara正是這份柔軟而堅毅的愛最好的體現。音樂也可以不必是抱負或理想,音樂家不一定需要世界的認可,
只要所在乎的那個人認可、只要摯愛的人也喜愛她的音樂,她就已經是最成功的音樂家。
選曲方面,Clara的《我站在黑暗中》與Robert的《我的玫瑰》,遙遙呼應,似乎在泣訴著與彼此的分離,感人至深。
阿光_手持殺○劑
欸怎麼不小心寫這麼長,才上半場欸
阿光_手持殺○劑
不過呢,因為儘管兩人活躍的年代相同,但中文資料裡幾乎沒有講到Clara和Fanny的這段友情,因此讓我有點好奇這是否是劇組為了娛樂性而虛構的美好情誼,
還好,如果用英文查詢的話,很容易就能夠查到這段佳話。
兩人在各自的日記裡都有提到與對方的互動。
令人嘆惋的是,Clara和Fanny的友情實際上只持續了兩個月。在她們相識兩個月後Fanny便因急病猝逝了
Fanny Mendelssohn-Hensel and Clara Schumann – The Cl...
而且我還發現演員的髮型是100%還原Fanny的髮型
https://images.plurk.com/77D8VD3BmJPOnHBOnHzF5Q.jpg
阿光_手持殺○劑

下半場是布朗傑姊妹的故事
阿光_手持殺○劑
時間來到19世紀末。娜迪亞(Nadia)‧布朗傑出生在法國一個音樂家家庭。Nadia6歲的時候,她的妹妹莉莉(Lili)出生了。Lili自幼體弱多病,讓Nadia作為姐姐要照看妹妹的意識茁壯越發強烈。
Nadia從小接受音樂教育,10歲時進入巴黎音樂學院,跟著學院邊緣人佛瑞等老師學習。
然而在Nadia13歲時,她們的父親過世了,養家餬口的重擔就此落在Nadia身上,
因為她媽媽是俄國公主沒辦法去工作
阿光_手持殺○劑
為了支撐起這個家,Nadia把目標放在「羅馬大獎」上,為了拿到優渥的獎助資源和打響知名度,Nadia認為和她的父親以及無數有名的作曲家一樣拿到羅馬大獎首獎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關於羅馬大獎是個什麼樣的存在,請見: https://images.plurk.com/82qUoP45zcB4jlIqbi90b.jpg
然而,雖然Nadia有非常堅強的實力與超出色的表現,一連挑戰了4屆的Nadia最佳成績依然只有拿到第二名。還在比賽中得罪了聖桑
阿光_手持殺○劑
雖然Nadia多次和首獎失之交臂,但一直注視著姐姐努力的背影的Lili,決定也要和姊姊一樣,挑戰羅馬大獎。
順利晉級決賽的Lili,拿到的決賽題目是「浮士德與海倫」,是浮士德愛上海倫並令惡魔喚醒千古美女的故事。看來19世紀的人就很懂玩穿越梗
年僅19歲的Lili任憑腦內天馬行空地完成了作品。
那一年,她成為了羅馬大獎史上第一位獲得首獎的女性作曲家
阿光_手持殺○劑
Lili大概就是真正的天才。她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作曲才能才正要嶄露頭角。她也為她所喜愛的詩集‧法國詩人雅姆的《天空的清澄》創作了一系列的樂曲。
她的時代正在等待著她。
阿光_手持殺○劑
好景不常,隔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即使戰爭期間,藝術工作者活動變得艱困,熱心的布朗傑姊妹仍然盡其所能地為後線支援奔走。
然而,動盪的時局消磨著Lili的健康。1918年3月,百花正要從寒冬中甦醒的巴黎,如那短暫盛放的春花,Lili不敵病魔,與世長辭。
一直陪在妹妹身旁、照看她到最後一刻的Nadia,在Lili死後,也放下了創作的筆。將重心轉往音樂教育。
Nadia一直活到92歲高壽,一生作育英才無數,培養出大半個20世紀的音樂圈。這次劇情對Nadia的教職生涯著墨不多,有興趣可以看看故事寫的這篇
音樂不難,找對人上課而已──音樂家們爭相拜師的傳奇人物娜迪亞.布蘭潔
阿光_手持殺○劑
此外呢,我發現Lili很喜歡的詩集《天空的清澄》的作者‧法國詩人弗朗西斯‧雅姆還有另一本詩集,就叫做《春花的葬禮》
阿光_手持殺○劑
Nadia和Clara一樣,她們對音樂的主要貢獻不在創作,而在教育推廣。
而Lili則是真正的天不假年,令人不勝唏噓。
選曲方面,這次Nadia的曲子只選了一首,相對其他曲目較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
Lili的曲目選了《浮士德與海倫》(改編給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和一系列《天空的清澄》選曲等等。
阿光_手持殺○劑
《天空的清澄》給人很清新卻帶著一絲愁緒的感覺,彷彿青春少女,憂愁中卻有一股老成。林芳瑜老師在演唱的時候,歌聲像是從很高、很遠的地方傳來,像下過雨後很乾淨、很清澄的天空。
搭配雅姆詩作的歌詞,畫出的一幅「音畫」,要說的話,很接近《霍爾的移動城堡》中兩人在秘密花園中漫步的樣子(like this但我找不到一張有蘇菲的比較好的畫面)
https://images.plurk.com/A3NeGrdXJT1UOvHFV6BI9.jpg
她走向草地的低窪處
詩集中文資料不多,但有英譯版《天空的清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