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人小光
@crazyaskaakira
Fri, Aug 30, 2024 4:46 AM
Fri, Aug 30, 2024 5:43 AM
2
隨便寫寫《翦商》的小筆記和感想
以活人獻祭自古就有,但到了商朝最為常見,這與統治手段有關
而商君對於歸順的族裔也是相當刻薄寡恩的,就不存在什麼仁德,基本是[我祖先在天上很厲害,你們必須聽話,不聽話就給你災禍,在此之前我還要殺了你獻祭]
人祭主要分三種:殉葬,奠基(即人柱)和供奉祖先的祭祀
成為祭品除了牲畜,還有活人,包括男女老幼
地位高的人牲能被灑上朱砂,容許陪葬品,有全屍,會在坑中最上層
地位低的其實也不會搶他們身上的貨幣(在屍體和口中找到貝殼),但會被肢解,甚至會被吃掉身體一部份
所以,伯邑考之死很可能是代替姬昌成了祭品,而被迫參與祭祀的姬昌只能在過程中一同吃了長子來保命
人祭是有利鞏固政權,但穩定的統治卻不一定有人祭,其中一個商代部落盤龍城就以青銅器取代了活人
商中期有試過取締人牲但終告失敗
說書人小光
@crazyaskaakira
Fri, Aug 30, 2024 8:08 AM
婦好除了會帶兵打仗外,還會主持人祭,更會親自操刀砍人頭
陪葬品有祭祀時用的武器,還有記載婦好肩膀有疾,可能是常常揮舞重型武器導致的
說書人小光
@crazyaskaakira
Sat, Aug 31, 2024 12:33 PM
周族沒有人祭傳統,在周地沒有出土人牲,只有動物
而且早期生活得很和平安樂
後來為了避開戰爭而投靠商人,才成了商族捉人牲的打手,但周人本身仍然沒進行人祭
說書人小光
@crazyaskaakira
Sun, Sep 1, 2024 3:43 AM
姬昌被紂王囚禁的地方可能就是人牲被養著的地方,易經中很多人牲被虐待的描述,也意味著他隨時會成為祭品
這很可能已經改變了他對商紂的態度
妲妃並非加害伯邑考的人,相反,她很可能透過自己的影響力幫助了姬昌脫身,不過代價就是伯邑考成為祭品
雖然伐紂後妲妃免不了一死,但其實周族重用了妲妃的親人和後人
而且妲妃的身份也不是狐狸精,而是受商朝迫害的一族,她是被搶回來,或是族人為了保存自身獻給紂王的
這樣看,妲妃就更有理據幫助姬昌了
說書人小光
@crazyaskaakira
Mon, Sep 2, 2024 4:58 PM
周武王對於翦商大業其實不如父親堅定,在固有觀念中,受上帝(此為商的信仰對神的稱呼)照顧的是商人,祭祀奉獻人牲最多的也是商人,商才是大統,武王並沒有成功的信心。
而周公旦在這裡的角色尤其重要,他以解夢的方式,充當了武王的諮商心理師,一直在噩夢中開導兄長。武王其實也有多少壓力和創傷表現,包括噩夢連連,吃飯時間中會嘔吐,這些很可能是由於兄長伯邑考被烹食帶來的心理創傷。
而周公旦開解武王的方式,也包括重新詮釋了[德]。從前的德只解作祭祀奉獻,是周公旦將德重新定義為現今的品德,以說服武王,上帝的看顧應是以王的道德作標準,而非祭品。
這重新定義也是當時武王需要的,他必須成為有仁德的君主,才能凝聚被商人欺壓殘害的其他部族,他必須符合部族們對新王的期望,才能保證周族不被反噬
說書人小光
@crazyaskaakira
Wed, Sep 4, 2024 4:28 AM
人祭行為其實斷斷續續到了成王當政
其中就包括武王減紂後,也將頑固的商族首領人祭了,其餘的都是商族遺民在自己封地內的行為。武王的人祭很難說是報復還是對商人宗教觀的服從,但周公旦顯然在走不同的路。
周公輔政至成王執政期間,周代全面取締人祭行為,並由周公親自將人祭從歷史中抹去,致使現今古籍中對商代描述極少。這一方面是為了完全改變人祭習俗,另一方面也是抹去周族成打手的黑歷史。
從我自己專業的角度看,周公與武王表現了兩種人類的應激反應,逃跑或戰鬥。沒有說哪一種比較對,到底開國之初周族仍是勢孤力弱的,武王也沒有刻意延續人祭傳統,他就做了那麼一次。
孔子在整理詩經可能也發現了商代的真實歷史,身為商人後裔,他也許對周公旦充滿感激和敬仰,因而經常夢見周公。
說書人小光
@crazyaskaakira
Wed, Sep 4, 2024 4:51 AM
翦商一書揭露了華夏民族被抹去的黑歷史,當中不乏尋找黑暗中的光明。作者試圖在那血腥的時代中尋找例外,如盤龍城,試圖證明人類的本質不盡是殘忍與暴力。
的確,從商代試圖取締人祭,盤龍城,還有其他如周族的部落,都沒有吸收到人祭民化看來,當時的人並不是完全對殘忍的行為無感的。而是單純商族對上帝的恐懼,對權力的慾望蓋過了那份惻忍。
對於一個難以觸摸,喜怒無常,而且能力無限大的神明,當權者為了掌握這種不確定,續漸走入瘋狂。這讓我想起老鼠面對隨機發放食物的按鈕的實驗,由於賞罪的不確定,老鼠開始出現各種怪異行為,去揣測什麼才能觸發獎賞。
幸而,人們終於由尊天崇鬼走到敬鬼神而遠之的宗教觀,,從而脫離這種由不確定所帶來的瘋狂
載入新的回覆
以活人獻祭自古就有,但到了商朝最為常見,這與統治手段有關
而商君對於歸順的族裔也是相當刻薄寡恩的,就不存在什麼仁德,基本是[我祖先在天上很厲害,你們必須聽話,不聽話就給你災禍,在此之前我還要殺了你獻祭]
人祭主要分三種:殉葬,奠基(即人柱)和供奉祖先的祭祀
成為祭品除了牲畜,還有活人,包括男女老幼
地位高的人牲能被灑上朱砂,容許陪葬品,有全屍,會在坑中最上層
地位低的其實也不會搶他們身上的貨幣(在屍體和口中找到貝殼),但會被肢解,甚至會被吃掉身體一部份
所以,伯邑考之死很可能是代替姬昌成了祭品,而被迫參與祭祀的姬昌只能在過程中一同吃了長子來保命
人祭是有利鞏固政權,但穩定的統治卻不一定有人祭,其中一個商代部落盤龍城就以青銅器取代了活人
商中期有試過取締人牲但終告失敗
陪葬品有祭祀時用的武器,還有記載婦好肩膀有疾,可能是常常揮舞重型武器導致的
而且早期生活得很和平安樂
後來為了避開戰爭而投靠商人,才成了商族捉人牲的打手,但周人本身仍然沒進行人祭
這很可能已經改變了他對商紂的態度
妲妃並非加害伯邑考的人,相反,她很可能透過自己的影響力幫助了姬昌脫身,不過代價就是伯邑考成為祭品
雖然伐紂後妲妃免不了一死,但其實周族重用了妲妃的親人和後人
而且妲妃的身份也不是狐狸精,而是受商朝迫害的一族,她是被搶回來,或是族人為了保存自身獻給紂王的
這樣看,妲妃就更有理據幫助姬昌了
而周公旦在這裡的角色尤其重要,他以解夢的方式,充當了武王的諮商心理師,一直在噩夢中開導兄長。武王其實也有多少壓力和創傷表現,包括噩夢連連,吃飯時間中會嘔吐,這些很可能是由於兄長伯邑考被烹食帶來的心理創傷。
而周公旦開解武王的方式,也包括重新詮釋了[德]。從前的德只解作祭祀奉獻,是周公旦將德重新定義為現今的品德,以說服武王,上帝的看顧應是以王的道德作標準,而非祭品。
這重新定義也是當時武王需要的,他必須成為有仁德的君主,才能凝聚被商人欺壓殘害的其他部族,他必須符合部族們對新王的期望,才能保證周族不被反噬
其中就包括武王減紂後,也將頑固的商族首領人祭了,其餘的都是商族遺民在自己封地內的行為。武王的人祭很難說是報復還是對商人宗教觀的服從,但周公旦顯然在走不同的路。
周公輔政至成王執政期間,周代全面取締人祭行為,並由周公親自將人祭從歷史中抹去,致使現今古籍中對商代描述極少。這一方面是為了完全改變人祭習俗,另一方面也是抹去周族成打手的黑歷史。
從我自己專業的角度看,周公與武王表現了兩種人類的應激反應,逃跑或戰鬥。沒有說哪一種比較對,到底開國之初周族仍是勢孤力弱的,武王也沒有刻意延續人祭傳統,他就做了那麼一次。
孔子在整理詩經可能也發現了商代的真實歷史,身為商人後裔,他也許對周公旦充滿感激和敬仰,因而經常夢見周公。
的確,從商代試圖取締人祭,盤龍城,還有其他如周族的部落,都沒有吸收到人祭民化看來,當時的人並不是完全對殘忍的行為無感的。而是單純商族對上帝的恐懼,對權力的慾望蓋過了那份惻忍。
對於一個難以觸摸,喜怒無常,而且能力無限大的神明,當權者為了掌握這種不確定,續漸走入瘋狂。這讓我想起老鼠面對隨機發放食物的按鈕的實驗,由於賞罪的不確定,老鼠開始出現各種怪異行為,去揣測什麼才能觸發獎賞。
幸而,人們終於由尊天崇鬼走到敬鬼神而遠之的宗教觀,,從而脫離這種由不確定所帶來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