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學 @ 噗浪
Facebook
Pohan Fong
「出版業最大的悲劇正是一邊有滿坑滿谷的書,另一邊有求書若渴的讀者,但他們卻找不到彼此。」
任何一個產業要能繁榮或復興,先決條件都是要有「市集」(marketplace) 能形成,以大幅降低雙方的交易成本、買方對產品的搜尋成本。
老貓所描繪「人找不到書、書找不到人」的現象,我認為反映了我們「書籍」和「書訊」的市集的失能和瓦解。

* 馮教授這一篇科技媒婆論是很有趣,但如果老貓所描繪的問題是錯的,所謂悲劇不就變成了鬧劇?
*老貓的描繪:「出版業最大的悲劇正是一邊有滿坑滿谷的書,另一邊有求書若渴的讀者,但他們卻找不到彼此。」
群學 @ 噗浪
* 書確實是滿坑滿谷,但讀者真的是求書若渴?但別忘了,書從來就不是「民生必需品」,在書的價值還在的時候,人們還會尊敬一下,稱之為「精神食糧」。但在過度生產的情況下,書的「價值」早就被「價格」殺掉了。前些年不是有很多人在「精算」書所佔居住空間的CP值甚麼的,那就是「書」的價值在殞落的一個徵象。
book686
我反對政府補助市集的政策,就是那種讓讀者棄書店而就市集的那種政策
群學 @ 噗浪
另外,讀者是求知若渴,但可不一定求「書」若渴。書做為精神食糧的地位早就岌岌可危,可侵蝕、甚至取代書的東西太多了。出版社早就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憑甚麼讓讀者掏出錢來買書?誰說出版社不能倒?
群學 @ 噗浪
有河book/686 [book686]
我慢慢會談到 「書業生態圈」的種種畸形問題 (政府補助市集的政策就是其中的一種) 。
book686
Emilyran
同意,讀者是求知若渴

好奇,出版業真的只有做出「書」才算出版業嗎?變成別的形式就要改叫媒體業嗎?
群學 @ 噗浪
由於馮教授提到「市集」,我的看法不大相同,早年群學做過一本書:《市場的構造》我從這本書獲得很多的啟示。這本書不是純經濟學,在學院哩,這本書屬於經濟社會學的領域。
市場的構造:21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社會學
群學 @ 噗浪
Emilyran
1. 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是:「書是什麼?」
2. 不管形式如何轉變,到目前為止,就圖書這個產業來說,「紙書」仍是維繫圖書市場的核心形式,以後,也許這個核心會轉變,或出現各種的相關產業及市場。這我們不知道。我也很好奇哩。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