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公會合辦講座活動回顧🌱

孩子看似難以管教的搗蛋行為,其實是有原因的?🧐

講座主題:用新的眼光理解孩子,是故意搗蛋還是神經覺失準

主講人:余彥霆 諮商心理師

合辦諮商所:暖心全人諮商中心心理諮商所
https://images.plurk.com/2HoRM1L3ky8bb00rMA4Gcn.jpg https://images.plurk.com/1NlJrFNdEEZnxRgL252ZT8.jpg https://images.plurk.com/41idMgu6j0EGoHNxdpLq5X.jpg https://images.plurk.com/2ajptgIAwMivXxWzIeYHOf.jpg https://images.plurk.com/3dfYJ5PTD6QxU9e1Jst6Og.jpg

-內文下收-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隨著孩子的成長,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彥霆心理師將孩子的成長階段大致分為「0-3歲學齡前」、「3-10-12學齡到青少年前期」、「10-18-20青少年期」三個時期來初步讓大家瞭解。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 0-3歲學齡前:有生存、求知和尋找同伴的本能,正值學習識別形狀、物體及資訊整合的階段。
對這個時期的孩子講道理他還無法理解,可以先觀察孩子的情緒起伏進行安撫,以非語言訊息確認他的需求,有時孩子的行為並非刻意,而是因為不懂大人言語中的含意。

老師以「教導孩子在公共場合控制音量」為例,若僅以言語告誡孩子「小聲一點」,通常是無效的,可以試著實際帶領孩子練習控制聲量,當在公園的時候可以大笑,同時告知孩子這樣表示「大聲」;反之悄悄話就是「小聲」;而正常說話就是中等的音量,對孩子來說能夠更好遵守。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 3-10-12學齡到青少年前期:孩子會在這時開始形成邏輯與空間的概念、建立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語文能力也在逐步成長。
在與這個時期的孩子溝通時,先試著理解他的處境和狀況,適當的分享自己的情況表示同理,用故事代替說教,並不斷地反問與討論,例如「你覺得很難,那你想怎麼做?」,建立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個階段也是建立孩子良好習慣的適當時機,老師介紹了一些簡單的技巧來幫助大家執行:
▶️提示:讓提示在生活中顯而易見,例如希望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家裡可以擺放很多書籍。
▶️啟動:養成習慣的第一步越簡單越好,例如閱讀三分鐘就給予鼓勵。
▶️渴望:當孩子的行動帶來滿足感,就增加他持之以恆的意願。
▶️獎賞:漸漸自己會在行動中發自內心感到開心,不須以外在獎賞誘惑就能獲得內在獎賞,成了驅使行為養成的動機。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 10-18-20青少年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負責組織、計畫、解決問題等高階認知功能的前額葉還沒有發展完全,所以容易衝動行事。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神經覺反應
老師接著提出了「神經覺」的概念,我們的「神經覺」指的是大腦和神經系統,它能夠幫助我們偵測周遭環境是否安全,有時孩子出現的搗蛋行為,其實是神經覺偵測到危險的反應。
無論是處在哪個時期的孩子,當他感到安全時情緒是穩定的,就能夠理性的對話;然而在不安全的環境或接觸到令他感到不安的人時,就可能會出現「攻擊」、「逃跑」,甚至「僵住」的反應。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舉例而言,若孩子出現問題行為卻不願意溝通,可能是想吸引注意力,必須要讓他感到告訴大人自己的想法是安全的、不會因此被責怪;
若孩子一有不順心就哭,故意唱反調,可以觀察一下家裡的環境是否安全、照顧者的情緒及關係是否穩定,不立即提供回應,可以嘗試猜測情緒和行為的關連,並陪伴在孩子身邊;
若是其他管教上的問題,例如上學總是拖拖拉拉,可能需要了解上學是否帶給他什麼壓力,瞭解原因後,以溫和而堅定的方式提供可能的替代方案。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另外多以描述內在表現的「鼓勵」,取代描述外顯行為的「讚美」:不只是「你好棒!」,而是「我相信你能做到!」、「謝謝你幫忙摺衣服。」得以提升孩子的自主性。

最後夫妻及家庭關係十分重要,要幫助孩子身心調節,大人本身保持平靜的狀態就是最好的工具。
老師介紹了正念呼吸練習、冰水閉氣調節法等放鬆的方式,鼓勵大人們盡量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好,當大人穩定,孩子就能感覺到安全。💞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歡迎大家發摟余彥霆心理師FB粉專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