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19 PM
6
1
這幾天把村上隆的《藝術戰鬥論》讀完了,這是一本出版於2010年的著作,距今也有快15年的時間了
全書內容是整理了同年村上隆與niconico動畫合辦的《村上隆の芸術実践論》線上直播課程,目前這組線上課程都可以在niconico動畫上找到
人気の「村上隆の芸術実践論」動画 12本 - ニコニコ動画
我自己讀完這本書還蠻有收穫的,這篇除了記錄一些本書提到的內容外,也順便說說自己的感想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19 PM
首先為不太認識村上隆的朋友做個簡短介紹,他是約1995年前後發跡的日本當代藝術家
他的作品主題幾乎都來自於日本動漫畫與御宅族文化
由於使用來自動漫畫的素材十分露骨,還數次對御宅族進行批判及鄙夷態度的作風,使得他在大眾之間有著相當兩極的評價
不過在當代藝術領域中,村上隆與他成立的工作室kaikai kiki出品的作品,至今仍是日本人藝術家最高的拍賣總額保持人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19 PM
在這本《藝術戰鬥論》中,全書共分成四大章節『當今藝術』、『鑑賞篇』、『實作篇』、『未來篇』,每個章節還包含十幾個小標題,這四大章節並非各自獨立的章節,而是前後有著因果關係,所以本書在第一次閱讀時相當不建議跳著讀
以下我會針對每個章節做摘要,再補上感想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0 PM
第一章『當今藝術』
在這章節主要是分析目前現代藝術的趨勢,在本書之中幾乎是用『ART(アート)』來稱呼藝術,村上隆認為『藝術』或『美術』都無法正確理解『ART』,因為『ART』與日本人理解的美術或藝術有根本性的不同
這不同點來自於ART是個嚴格受到規則影響的作品型態,這也是村上隆在這本書裡屢次提到的主題:『規則』
如果不去瞭解規則,是沒有辦法在當代藝術的世界生存的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0 PM
村上隆舉了許多實例來分析規則是怎麼產生的,以及過去那些有名的當代藝術家是怎麼運用規則讓自己躋身藝術家的殿堂
從梵谷、畢卡索、馬諦斯開始,到後來的達利、安迪沃荷、杜象等藝術家,他們的每一個作品背後都有相當縝密的思考與盤算,接下來的『鑑賞篇』則會講得更細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0 PM
我個人非常同意必須先瞭解規則這點,別說當代藝術這種聽起來非常遙遠的領域,光是想在這個社會生存,瞭解運作的規則有相當的必要
要注意的是,去瞭解規則,不代表要完全遵守規則,這完全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這整本書聚焦的主題是當代藝術,但有許多段落直接用尋找取代功能把當代藝術換成社會,那個邏輯基本都是通用的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0 PM
第二章『鑑賞篇』
有了對於ART是建立於規則的理解後,在該篇章則是對於規則誕生的背景進行探討
為什麼會出現規則?是因為人們在鑑賞藝術品時,會用四個要素去評斷這些藝術品是否符合內心中想要它的標準
這四個要素分別『構圖』、『壓力』、『脈絡』、『個性』
這是四個要素的排列順序等於挖掘作品深度的順序,隨著對於藝術品閱覽的經驗,能看見(挖掘)的東西也越多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0 PM
剛開始接觸當代藝術品的人,鑑賞只能從『構圖』下手,屬於相當表層的要素,在這裡的構圖其實也不單純指構圖,作者的技法,使用的媒體等都在這一層
村上隆之所以用『構圖』的原因,是他認為掌握好『構圖』,也就是觀眾的視線誘導是最重要的,他在往後的章節也屢次提到這點
但我個人會覺得說不定用『技法』能更好說明這要素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0 PM
再來是感受作品中的『壓力』,這裡的『壓力』可以看做是作者在完成這幅作品時的執著,或是作者想要挑戰的某個主題的回應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0 PM
在『構圖』與『壓力』都還算可以透過看作品得到的訊息,但到了『脈絡』就開始出現困難了
『脈絡』是作者在創作出這個作品時,建立於哪些既存的要素上,作者吸收了哪些作品,擁有什麼樣的人生經驗,反應在作品上的要素
屬於要鑑賞者需先對作者,以及作者的作品,加上對歷史的理解才可能理解的要素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0 PM
最後是『個性』,會有人誤解這點是只要看作者的作品夠多就能夠理解,但實際上『個性』指的是作者的作品以哪種方式被多數人理解,而非單純觀賞者一個人的想法
有些可能來自藝廊的經營策略,或是藝術經紀人的想法,總之作者的『個性』可能並非作者真正的想法
如何看穿與挖掘作者的『個性』,做到這程度才是理解鑑賞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0 PM
根據村上隆的理論,這四個要素構成的當代藝術的規則,能夠傳達出這四點要素的作品才有資格躋身當代藝術的舞台
不過我個人倒是對這論點有其他的解讀,並不需要拉到當代藝術舞台這麼遠的事
我嘗試分析我自己喜歡的作品,往往都能與這四個要素作匹配,以下是我從自己喜歡的作品中,找出的內涵:
『構圖』:作品的在製作上擁有相當程度的技巧
『壓力』:作品中能看出作者反映特定主題的執著
『脈絡』:在這作品誕生之前,準備的功夫
『個性』:作者創作時獨一無二的習慣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1 PM
我也重新思考起平常看作品的習慣與方式,馬上發現有沒有認識作者這點很關鍵,對於看待作品的標準與態度都會差很多
這中間不只有因認識作者,人情關係而改變的標準
更多的是在『脈絡』跟『個性』中,有得到更豐富的資訊的機會
這些都能透過與作者聊天中得知,運氣好自己可能還會有機會參與作品的製作
這時候從『構圖』、『壓力』、『脈絡』、『個性』四個要素的理解都會遠比單純看作品還來得更多,也更好理解自己喜歡的作品究竟是什麼
說到底本來就是因為喜歡某個作品,才會想有去認識作者的念頭
剛好我已經這麼做好幾年了,這在我創作的過程十分有幫助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1 PM
第三章『實作篇』
這一章村上隆分享了幾個他參與製作的作品,並且以實例的方式將前一章提到的四個元素運用到作品中
不過這章除了作品的時例分享外,村上隆也提到許多『買家視線』的思考
比如他提到若是在紐約等北美地區發表自己的作品,那作品的尺寸一定要大,因為在美國會買藝術品的人,不是為了要捐贈給博物館,不然就是自家房子太寬闊,需要有個藝術品來填補牆面的有錢人
然而村上隆也再次強調,要做大尺寸作品也必須有相應的內涵,並非什麼東西都放大就一定有人買單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1 PM
在這裡由我作個補充,村上隆的出道作品Miss Ko2就是一個等身大的美少女模型,這個作品後來在拍賣會上賣到超過600萬美金,這作品也確信了村上隆後來立體作品的大尺寸方針
Miss Ko2也是日本後來流行起等身大模型的先驅,負責幫Miss Ko2代工的海洋堂後來也推出了福音戰士女主角的綾波零等身大模型,幾年前我還有在秋葉原廣播會館的海洋堂官方店看過本尊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1 PM
我自己覺得這章相對前面兩章有一點枯燥,可能是我自己沒有製作藝術品的經驗,對我來說那些技法上的探討是有些距離的
不過這章的最後,關於『壓力』的探討我反而很有共鳴,村上隆對於藝術品裡加入『壓力』要素,總結是『不斷的嘗試如何讓作品變得更好』
即使需要推掉重來,那就推掉重來
如果推掉重來將會遇上時間或成本上的壓力,那就要有勇氣去冒著那些壓力,不斷的擠壓自己到幾近自虐的程度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1 PM
我讀到這時,腦中閃過是即使村上隆沒寫明,但我相信他應該必要時是連生命都可以捨棄的,畢竟死後才成名的藝術家多的是,生命只是拿來創作的工具而已
事實上村上隆在他另一本著作《失去創造力的日本》就鼓吹過這樣的論點,然後也引來非常大的批判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1 PM
我相信人的最大價值只有活著才能創造,但我也相信人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捨棄自己的生命
藝術家就是種為了迎接最大價值的那刻,選擇捨棄生命的職業,幾百年許許多多的藝術家都選擇作了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們能在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中看到無窮的『壓力』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1 PM
第四章『未來篇』
這是本書的最後一章,這一章的副標題是『邁向藝術家』之路,講述的主題雖然是如何藝術家出道,但實際上卻是對於日本的藝術大學教育現場進行了一番批判
村上隆先講述了日本的補習班文化,說日本有許多幫助學生上藝術大學的術科補習班,這些補習班針對這些藝大的招生規則與方式都有深入的理解,教導學生遵守這些由藝大訂出來的規則,突破術科考試進入藝大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1 PM
但進入藝大後,卻是鼓吹學生自由的創作,但自由的創作與進入當代藝術行業是背道而馳的,因為當代藝術是個需要理解規則運作的世界
村上隆認為藝大那種自由創作的風氣,是讓人變成沒有用的人的根本原因
在那種環境被教導出來的學生,無法理解規則存在的意義,更不會想去遵守,只會自以為是的搞出一些私小說類的產物,這些都是沒有用的人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2 PM
如果想要成為藝術家,目標就必須是這整個世界,進入世界的方式就是理解規則
不一定要完全遵守規則,但在剛出道的藝術家最好遵守規則比較好,對規則理解夠深才有對抗規則的可能
村上隆自認自己能以日本人身分能在國際舞台發光,正是對抗規則後的成果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2 PM
村上隆在這章也提到,未來的當代藝術市場主角將不再是藝術家,藝術家只是這個藝術市場中很小的一個存在
而藝術經紀人、畫廊的策展人、甚至是關注藝術圈的媒體,甚至是與藝術家聯名的企業等
這些人才是讓藝術家能出現在大眾眼前最重要的人物,所以不要害怕與他們接觸,在創作之外這些交際手腕才是決定你能否出道的真正關鍵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2 PM
不得不說這章節說教意味很重,我完全不認為日本的藝術大學,在提供的教育有村上隆講得那麼不堪
一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直接把藝術大學講成是量產沒有用的人的地方,這我認為非常不公平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2 PM
不過我個人對於章節後半討論整個藝術市場,藝術家將不再是主角這點十分認同
不只藝術產業,每個產業都是由許許多多的人組成的,沒有人有資格說自己是這個產業的核心
尤其『創作之外的交際手腕』有很深的感觸,我想可以用個更直白的說法就是『建立人脈』
人在出社會後,靠得已經不是自身的能力了,畢竟遇到自己無法個人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如何運用人脈來解決問題是在社會生存的關鍵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2 PM
最後來作個總結,我知道村上隆這藝術家是我國中的時候,契機是在北美館的海洋堂展
村上隆跟海洋堂有相當深的淵源,也是那時候知道了他幾個比較出名的作品,像前面有提到的Miss ko2,還有後來的ko2企劃(Project ko2)
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品是『Project ko2 second mission』,這是一個由三件立體雕塑組成的作品,展現了美少女變成科幻戰鬥機的過程,其中變形到第二階段的獵奇感,以及第三階段成為戰鬥機時,飛機頭是私處的設計,對國中的我來說可說是衝擊到不能再衝擊了
second mission project ko2 - Google Search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3 PM
後來高中讀了他第一本著作《藝術創業論》,那時候他在小巨蛋辦講座,我還有跑去聽,多少瞭解到這個人的作風有不少爭議
也提一下《藝術創業論》,那本書的內容比較多是在反省村上隆剛創業初期的事
相較這本,也就是第二本著作《藝術戰鬥論》而言,《藝術創業論》雞湯的內容太多反而使得參考價值不高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3 PM
後來上大學研究了90年代日本御宅族與動漫作品的發展史,才知道村上隆的作品受到強烈的批判,然後再加上他本人那些刻意挑釁的發言,幾乎與御宅族評論圈整個槓上了
再提一件事,2011年,村上隆有資助的混沌沙龍 (CHAOS*LOUNGE) 藝廊,搞出了無斷使用pixiv上作家投稿的作品,還將其撕碎放在地上踩搞得沸沸揚揚,可以說讓他的名聲在創作者圈臭到不行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3 PM
現在回去看我噗首貼的那個niconico線上直播課程,也能看到大家在上面的留言超級不客氣
但他本人也不太在意就是,還屢次拿那些攻擊他的言論當作品的素材,在國外賺進大筆的鈔票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3 PM
我覺得這很不可思議,更精確的說我很好奇這是怎麼做到的,而這本《藝術戰鬥論》給了蠻完整的解釋
『理解規則後,再看是要挑戰規則,還是順著規則行動』
我很推薦有在創作的人可以找來看看,會對自己的創作行為與鑑賞行為有全新的認識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Sun, Aug 18, 2024 4:23 PM
現在這本書已經絕版,二手書的價格很驚人,建議直接去圖書館借,我也蠻後悔在這本書剛出的時候沒有自己去收一本
我借到的這本上面有一堆前人的註記,看來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在這本書上花了不少時間
アキ様推し§小貘
@a710594
Sun, Aug 18, 2024 4:53 PM
我覺得村上隆就是個比較早掌握炎上商法的人,他那招現在已經不稀奇了
Loxen✏️祀海神泰
@loxenred
Mon, Aug 19, 2024 12:48 AM
アキ様推し§小貘
: 但這人搞出來的炎上商法在大多時候是有效的,這才是我比較關心的事情
載入新的回覆
這幾天把村上隆的《藝術戰鬥論》讀完了,這是一本出版於2010年的著作,距今也有快15年的時間了
全書內容是整理了同年村上隆與niconico動畫合辦的《村上隆の芸術実践論》線上直播課程,目前這組線上課程都可以在niconico動畫上找到
他的作品主題幾乎都來自於日本動漫畫與御宅族文化
由於使用來自動漫畫的素材十分露骨,還數次對御宅族進行批判及鄙夷態度的作風,使得他在大眾之間有著相當兩極的評價
不過在當代藝術領域中,村上隆與他成立的工作室kaikai kiki出品的作品,至今仍是日本人藝術家最高的拍賣總額保持人
以下我會針對每個章節做摘要,再補上感想
在這章節主要是分析目前現代藝術的趨勢,在本書之中幾乎是用『ART(アート)』來稱呼藝術,村上隆認為『藝術』或『美術』都無法正確理解『ART』,因為『ART』與日本人理解的美術或藝術有根本性的不同
這不同點來自於ART是個嚴格受到規則影響的作品型態,這也是村上隆在這本書裡屢次提到的主題:『規則』
如果不去瞭解規則,是沒有辦法在當代藝術的世界生存的
從梵谷、畢卡索、馬諦斯開始,到後來的達利、安迪沃荷、杜象等藝術家,他們的每一個作品背後都有相當縝密的思考與盤算,接下來的『鑑賞篇』則會講得更細
要注意的是,去瞭解規則,不代表要完全遵守規則,這完全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這整本書聚焦的主題是當代藝術,但有許多段落直接用尋找取代功能把當代藝術換成社會,那個邏輯基本都是通用的
有了對於ART是建立於規則的理解後,在該篇章則是對於規則誕生的背景進行探討
為什麼會出現規則?是因為人們在鑑賞藝術品時,會用四個要素去評斷這些藝術品是否符合內心中想要它的標準
這四個要素分別『構圖』、『壓力』、『脈絡』、『個性』
這是四個要素的排列順序等於挖掘作品深度的順序,隨著對於藝術品閱覽的經驗,能看見(挖掘)的東西也越多
村上隆之所以用『構圖』的原因,是他認為掌握好『構圖』,也就是觀眾的視線誘導是最重要的,他在往後的章節也屢次提到這點
但我個人會覺得說不定用『技法』能更好說明這要素
『脈絡』是作者在創作出這個作品時,建立於哪些既存的要素上,作者吸收了哪些作品,擁有什麼樣的人生經驗,反應在作品上的要素
屬於要鑑賞者需先對作者,以及作者的作品,加上對歷史的理解才可能理解的要素
有些可能來自藝廊的經營策略,或是藝術經紀人的想法,總之作者的『個性』可能並非作者真正的想法
如何看穿與挖掘作者的『個性』,做到這程度才是理解鑑賞
不過我個人倒是對這論點有其他的解讀,並不需要拉到當代藝術舞台這麼遠的事
我嘗試分析我自己喜歡的作品,往往都能與這四個要素作匹配,以下是我從自己喜歡的作品中,找出的內涵:
『構圖』:作品的在製作上擁有相當程度的技巧
『壓力』:作品中能看出作者反映特定主題的執著
『脈絡』:在這作品誕生之前,準備的功夫
『個性』:作者創作時獨一無二的習慣
這中間不只有因認識作者,人情關係而改變的標準
更多的是在『脈絡』跟『個性』中,有得到更豐富的資訊的機會
這些都能透過與作者聊天中得知,運氣好自己可能還會有機會參與作品的製作
這時候從『構圖』、『壓力』、『脈絡』、『個性』四個要素的理解都會遠比單純看作品還來得更多,也更好理解自己喜歡的作品究竟是什麼
說到底本來就是因為喜歡某個作品,才會想有去認識作者的念頭
剛好我已經這麼做好幾年了,這在我創作的過程十分有幫助
這一章村上隆分享了幾個他參與製作的作品,並且以實例的方式將前一章提到的四個元素運用到作品中
不過這章除了作品的時例分享外,村上隆也提到許多『買家視線』的思考
比如他提到若是在紐約等北美地區發表自己的作品,那作品的尺寸一定要大,因為在美國會買藝術品的人,不是為了要捐贈給博物館,不然就是自家房子太寬闊,需要有個藝術品來填補牆面的有錢人
然而村上隆也再次強調,要做大尺寸作品也必須有相應的內涵,並非什麼東西都放大就一定有人買單
Miss Ko2也是日本後來流行起等身大模型的先驅,負責幫Miss Ko2代工的海洋堂後來也推出了福音戰士女主角的綾波零等身大模型,幾年前我還有在秋葉原廣播會館的海洋堂官方店看過本尊
不過這章的最後,關於『壓力』的探討我反而很有共鳴,村上隆對於藝術品裡加入『壓力』要素,總結是『不斷的嘗試如何讓作品變得更好』
即使需要推掉重來,那就推掉重來
如果推掉重來將會遇上時間或成本上的壓力,那就要有勇氣去冒著那些壓力,不斷的擠壓自己到幾近自虐的程度
事實上村上隆在他另一本著作《失去創造力的日本》就鼓吹過這樣的論點,然後也引來非常大的批判
藝術家就是種為了迎接最大價值的那刻,選擇捨棄生命的職業,幾百年許許多多的藝術家都選擇作了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們能在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中看到無窮的『壓力』
這是本書的最後一章,這一章的副標題是『邁向藝術家』之路,講述的主題雖然是如何藝術家出道,但實際上卻是對於日本的藝術大學教育現場進行了一番批判
村上隆先講述了日本的補習班文化,說日本有許多幫助學生上藝術大學的術科補習班,這些補習班針對這些藝大的招生規則與方式都有深入的理解,教導學生遵守這些由藝大訂出來的規則,突破術科考試進入藝大
村上隆認為藝大那種自由創作的風氣,是讓人變成沒有用的人的根本原因
在那種環境被教導出來的學生,無法理解規則存在的意義,更不會想去遵守,只會自以為是的搞出一些私小說類的產物,這些都是沒有用的人
不一定要完全遵守規則,但在剛出道的藝術家最好遵守規則比較好,對規則理解夠深才有對抗規則的可能
村上隆自認自己能以日本人身分能在國際舞台發光,正是對抗規則後的成果
而藝術經紀人、畫廊的策展人、甚至是關注藝術圈的媒體,甚至是與藝術家聯名的企業等
這些人才是讓藝術家能出現在大眾眼前最重要的人物,所以不要害怕與他們接觸,在創作之外這些交際手腕才是決定你能否出道的真正關鍵
一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直接把藝術大學講成是量產沒有用的人的地方,這我認為非常不公平
不只藝術產業,每個產業都是由許許多多的人組成的,沒有人有資格說自己是這個產業的核心
尤其『創作之外的交際手腕』有很深的感觸,我想可以用個更直白的說法就是『建立人脈』
人在出社會後,靠得已經不是自身的能力了,畢竟遇到自己無法個人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如何運用人脈來解決問題是在社會生存的關鍵
村上隆跟海洋堂有相當深的淵源,也是那時候知道了他幾個比較出名的作品,像前面有提到的Miss ko2,還有後來的ko2企劃(Project ko2)
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品是『Project ko2 second mission』,這是一個由三件立體雕塑組成的作品,展現了美少女變成科幻戰鬥機的過程,其中變形到第二階段的獵奇感,以及第三階段成為戰鬥機時,飛機頭是私處的設計,對國中的我來說可說是衝擊到不能再衝擊了
也提一下《藝術創業論》,那本書的內容比較多是在反省村上隆剛創業初期的事
相較這本,也就是第二本著作《藝術戰鬥論》而言,《藝術創業論》雞湯的內容太多反而使得參考價值不高
再提一件事,2011年,村上隆有資助的混沌沙龍 (CHAOS*LOUNGE) 藝廊,搞出了無斷使用pixiv上作家投稿的作品,還將其撕碎放在地上踩搞得沸沸揚揚,可以說讓他的名聲在創作者圈臭到不行
但他本人也不太在意就是,還屢次拿那些攻擊他的言論當作品的素材,在國外賺進大筆的鈔票
『理解規則後,再看是要挑戰規則,還是順著規則行動』
我很推薦有在創作的人可以找來看看,會對自己的創作行為與鑑賞行為有全新的認識
我借到的這本上面有一堆前人的註記,看來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在這本書上花了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