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瑪德蓮
@9Y5404
Tue, Aug 6, 2024 11:32 AM
1
書中途
小雞卡巴拉:從半吊子變成卡巴拉神祕家的需知及毋需知指南 - 隆.麥羅.杜奎特 | Readmoo 讀墨電...
偷閒看這本
南瓜瑪德蓮
@9Y5404
Tue, Aug 6, 2024 11:38 AM
Tue, Aug 6, 2024 11:40 AM
看到一半實在太好奇其他讀者的感想XD
就算作者用一個相當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述幾個卡巴拉的核心概念,但所闡述的概念還是相當艱澀啊
在講四個世界和靈魂四個部分時,我覺得難度跟直接對沒基礎的人講佛學的唯識和空性差不多難
南瓜瑪德蓮
@9Y5404
Tue, Aug 6, 2024 11:39 AM
看到有人說擔心電子書顯示不出希伯來文
如果是讀墨應該不用擔心,因為是版式書
南瓜瑪德蓮
@9Y5404
Tue, Aug 6, 2024 11:50 AM
Tue, Aug 6, 2024 11:50 AM
目前的感想:
1. 作者規避守密義務的方式還真是高明
2. 作者在很多類似開玩笑的部分可能都埋藏了真實的卡巴拉概念,讓這本書讀起來並不如表面上的容易。&同時沒基礎的讀者(eg. 我)也不確定那是真的還是虛晃一招,總之好麻煩啊
3. 有想學數秘的話,還挺推薦一看的。
4. 感覺讀完我可能會學到名詞,但不見得懂/可實踐卡巴拉的1%
南瓜瑪德蓮
@9Y5404
Wed, Aug 7, 2024 12:48 AM
Wed, Aug 7, 2024 12:48 AM
Somehow 覺得卡巴拉的世界觀與佛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說法很類似
到底是我的佛教腦太強還是真的有像⋯⋯?
包含我們的分別心無法離開言語
以及凡夫與佛菩薩有相同的真如自性,然而凡夫自性因一念擾動即成染污心識
像這個就很像⋯⋯
南瓜瑪德蓮
@9Y5404
Wed, Aug 7, 2024 12:56 AM
當然也有不像的部分
總之卡巴拉的思考方式真的很有特色,依靠純粹的數字與字母來歸納演繹一切,風格十分偏執XDDD
南瓜瑪德蓮
@9Y5404
Thu, Aug 8, 2024 1:06 AM
Thu, Aug 8, 2024 1:09 AM
對於召靈的解釋讓我以前搞不懂的一切召喚、、驅逐、道法、咒術變得合理
哇有夠精彩
南瓜瑪德蓮
@9Y5404
Thu, Aug 8, 2024 1:07 AM
這樣看完也會想看儀式魔法全書耶⋯⋯
南瓜瑪德蓮
@9Y5404
Fri, Aug 9, 2024 12:39 AM
看完了~
我覺得基礎知識部分再怎麼用輕鬆的方式表述也只是稍稍降低難度,不過作者用毫不拐彎抹角的方式說明了核心思想,又在有限的篇幅內簡明敘述各種希伯來字母、數字可玩的把戲,看完之後稍微有摸到一點邊的感覺
而後三分之一的卡巴拉概念應用,包含塔羅牌與一些實修技巧發展,則寫得十分精彩。
總之作者真的滿厲害的,大幅降低了學習卡巴拉知識的難度;理解上的難度則是讀者要自己克服的,有不少很超越認知的概念。
南瓜瑪德蓮
@9Y5404
Fri, Aug 9, 2024 12:46 AM
Fri, Aug 9, 2024 2:09 AM
某些「超越認知」的概念可能很常聽到,比如”One is all, all is one.” 或萬法皆空等等,但讀者們如果要能從生活中觀察到,就需要長期的練習。
所以佛教才講不定聚眾生要修信成就發心要十劫(好幾億年
),在修成之前都是遇到事情才偶爾想起/相信一下這些概念,而不是時時保持這樣的覺知。
載入新的回覆
就算作者用一個相當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述幾個卡巴拉的核心概念,但所闡述的概念還是相當艱澀啊
在講四個世界和靈魂四個部分時,我覺得難度跟直接對沒基礎的人講佛學的唯識和空性差不多難
如果是讀墨應該不用擔心,因為是版式書
1. 作者規避守密義務的方式還真是高明
2. 作者在很多類似開玩笑的部分可能都埋藏了真實的卡巴拉概念,讓這本書讀起來並不如表面上的容易。&同時沒基礎的讀者(eg. 我)也不確定那是真的還是虛晃一招,總之好麻煩啊
3. 有想學數秘的話,還挺推薦一看的。
4. 感覺讀完我可能會學到名詞,但不見得懂/可實踐卡巴拉的1%
到底是我的佛教腦太強還是真的有像⋯⋯?
包含我們的分別心無法離開言語
以及凡夫與佛菩薩有相同的真如自性,然而凡夫自性因一念擾動即成染污心識
像這個就很像⋯⋯
總之卡巴拉的思考方式真的很有特色,依靠純粹的數字與字母來歸納演繹一切,風格十分偏執XDDD
哇有夠精彩
我覺得基礎知識部分再怎麼用輕鬆的方式表述也只是稍稍降低難度,不過作者用毫不拐彎抹角的方式說明了核心思想,又在有限的篇幅內簡明敘述各種希伯來字母、數字可玩的把戲,看完之後稍微有摸到一點邊的感覺
而後三分之一的卡巴拉概念應用,包含塔羅牌與一些實修技巧發展,則寫得十分精彩。
總之作者真的滿厲害的,大幅降低了學習卡巴拉知識的難度;理解上的難度則是讀者要自己克服的,有不少很超越認知的概念。
所以佛教才講不定聚眾生要修信成就發心要十劫(好幾億年),在修成之前都是遇到事情才偶爾想起/相信一下這些概念,而不是時時保持這樣的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