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tcpatw
Tue, Jul 30, 2024 3:31 AM
8
4
🌱公會合辦講座活動回顧🌱
自傷的孩子都在想些什麼?大人可以怎麼陪伴呢?😢
講座主題:陪伴自傷的孩子走過生命低谷
內文修訂:管珮君 諮商心理師
主講人:管珮君 諮商心理師
合辦諮商所:盼心理諮商所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tcpatw
Tue, Jul 30, 2024 3:31 AM
在進入主題之前,珮君心理師先請大家安頓好自己:「我是自己親子關係的專家。」每段親子關係都是獨特的,不須帶著自責和愧疚的情緒,我們願意努力、也已經做得夠好了。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tcpatw
Tue, Jul 30, 2024 3:31 AM
😢自傷行為的背後
曾有孩子說過當課業壓力很大時,會透過割傷自己讓自己冷靜,才能靜下心好好念書;
也曾有孩子感到生活令他窒息,失去生命的動能,讓自己受傷能使精神緊繃,在腦內啡旺盛的情況下,會有「活著」的感覺;
而自傷的孩子在傷害自己的同時,可能暗藏著自我厭惡的訊息:我是被世界拋棄的人、我是沒有人愛的……。
處理孩子的自傷問題是段漫長的過程,有些孩子情感特別脆弱,大人可以觀察對方的狀態去決定是否靠近對方。
面對孩子自傷行為的第一步,是練習聚焦在孩子的情緒及孩子的痛苦經驗,而不是行為本身。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tcpatw
Tue, Jul 30, 2024 3:32 AM
❤️自傷孩子可能面臨的處境
現今的時代環境與以前不同,網路社群伴隨而來的風險是可能讓個人的私生活被公審,關於自殺與自傷的資訊也很容易被放大,因此導致孩子憂鬱、焦慮的情緒被觸發。
針對孩子不願開口談的原因,珮君心理師以自己的實際經驗分享孩子不說的可能原因因素如下:
👉讓大人擔心沒有用,還是自己消化完再說。
👉當我傷害自己的時候,大人似乎比較在乎我了,也許平常只在乎我的表現,而不是在乎我這個人。
👉說了之後大人處理方式不好,讓事態惡化。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tcpatw
Tue, Jul 30, 2024 3:32 AM
❤️先調節➡️再連結➡️再說理
人類的大腦可以粗略分為腦幹、邊緣系統及左右前額葉,其中邊緣系統即掌管情緒的「情緒腦」,左右前額葉是能夠思考判斷的「理智腦」。
在與孩子溝通時,必須先處理情緒,才能啟動他的理智。
👉首先放慢速度、平靜地去接住孩子的狀態,例如抱抱他、拍拍背,讓他知道你接納他的情緒,協助他穩定下來。
👉接著同理他的處境,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痛苦,我會陪你,協助他釐清自己的感受。
👉最後再與孩子討論事情本身,允許孩子的解決方式與大人不同,大人可以提供自己的行為策略,但不須去批評他原本的作法。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tcpatw
Tue, Jul 30, 2024 3:32 AM
當孩子願意跟我們討論,我們就把它當作一件大事,陪伴孩子思考:當你又覺得自己不會好、想紓解的時候,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取代自傷?
生活中可以盡量移開家中危險物品、關注孩子是否有加入自傷群組,若發現孩子自傷行為比較嚴重,先調節好自己的狀態,避免當下太緊張而衝去怒吼。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tcpatw
Tue, Jul 30, 2024 3:32 AM
珮君心理師再一次提醒大家,陪伴自傷孩子是段漫長的過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大人也須時刻梳理自己的情緒,我們都已經是夠好的人。❤️
載入新的回覆
自傷的孩子都在想些什麼?大人可以怎麼陪伴呢?😢
講座主題:陪伴自傷的孩子走過生命低谷
內文修訂:管珮君 諮商心理師
主講人:管珮君 諮商心理師
合辦諮商所:盼心理諮商所
曾有孩子說過當課業壓力很大時,會透過割傷自己讓自己冷靜,才能靜下心好好念書;
也曾有孩子感到生活令他窒息,失去生命的動能,讓自己受傷能使精神緊繃,在腦內啡旺盛的情況下,會有「活著」的感覺;
而自傷的孩子在傷害自己的同時,可能暗藏著自我厭惡的訊息:我是被世界拋棄的人、我是沒有人愛的……。
處理孩子的自傷問題是段漫長的過程,有些孩子情感特別脆弱,大人可以觀察對方的狀態去決定是否靠近對方。
面對孩子自傷行為的第一步,是練習聚焦在孩子的情緒及孩子的痛苦經驗,而不是行為本身。
現今的時代環境與以前不同,網路社群伴隨而來的風險是可能讓個人的私生活被公審,關於自殺與自傷的資訊也很容易被放大,因此導致孩子憂鬱、焦慮的情緒被觸發。
針對孩子不願開口談的原因,珮君心理師以自己的實際經驗分享孩子不說的可能原因因素如下:
👉讓大人擔心沒有用,還是自己消化完再說。
👉當我傷害自己的時候,大人似乎比較在乎我了,也許平常只在乎我的表現,而不是在乎我這個人。
👉說了之後大人處理方式不好,讓事態惡化。
人類的大腦可以粗略分為腦幹、邊緣系統及左右前額葉,其中邊緣系統即掌管情緒的「情緒腦」,左右前額葉是能夠思考判斷的「理智腦」。
在與孩子溝通時,必須先處理情緒,才能啟動他的理智。
👉首先放慢速度、平靜地去接住孩子的狀態,例如抱抱他、拍拍背,讓他知道你接納他的情緒,協助他穩定下來。
👉接著同理他的處境,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痛苦,我會陪你,協助他釐清自己的感受。
👉最後再與孩子討論事情本身,允許孩子的解決方式與大人不同,大人可以提供自己的行為策略,但不須去批評他原本的作法。
生活中可以盡量移開家中危險物品、關注孩子是否有加入自傷群組,若發現孩子自傷行為比較嚴重,先調節好自己的狀態,避免當下太緊張而衝去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