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ekiryo
@kisekiryo
Sat, Jul 27, 2024 8:02 PM
133
【錯誤】網傳文章「高雄小林村學者表示,遷村時沒電沒冰箱,空投食物腐壞,最好的物資是活小雞」?
2009年蘋果日報的88風災特集(印象中是8月9日的報紙),刊頭一張滿版的洪水中屍體特寫,我震驚到失去對恐怖的精神防衛能力,仔細的研究那張照片,研究軀幹的位置、上肢如何扭曲斷裂纏繞在樹幹,困惑為什麼他沒有頭。莫拉克留下很多經典的鄉民梗,但更多是錐心刺骨的痛,想忘也忘不掉。
我其實是有被那篇文章的文筆觸動的,但基於三點(尤其是1)我對這篇文感受很微妙不適,情溢乎辭,過度的情緒修辭渲染模糊了事實細節。我有想相信,但文章的煽情讓人不舒服。
kisekiryo
@kisekiryo
Sat, Jul 27, 2024 8:03 PM
1. 文章寫「新聞上播出小林村的人抱著石頭氣力放盡被沖走」這是八掌溪事件等級的國家創傷,會被電視台輪播不完成為歷史教材的那種,但我完全沒有任何印象有這個畫面,網路上也沒有任何類似記錄。拍攝人被沖走的細節也禁不起滅村過程的邏輯推敲。
2. 空投生鮮:違反基本常識。
3. 最需求的物資是活小雞:很危急的時候會有餘裕找食物餵養小雞然後等他長大...嗎?養雞要作為主力經濟或食物來源所需要的成本規模是災民在當下可以負荷的嗎?
kisekiryo
@kisekiryo
Sat, Jul 27, 2024 8:04 PM
今晚看到查核中心出來澄清此為錯誤訊息,如果是認知作戰,洗的大概就是台灣災難很慘天地不仁之類。它用的不是新聞底下留言那種無腦三流攻擊嘲諷的方式,而是利用你傷痛的記憶,你的悲憫與同情,你作為人所擁有的同理與關懷。
kisekiryo
@kisekiryo
Sat, Jul 27, 2024 8:04 PM
Sat, Jul 27, 2024 8:14 PM
我們對災難的細節不可能全盤熟悉,也尊重他人自述的經驗與情感。它就用三分基礎的通識事實與情境,讓你的大腦自己去連結相關的記憶,腦補它文章框架所要呈現的東西。即使心理有懷疑,也被自己說服——
我不是事件當事人,沒資格懷疑 / 我如果提出質疑,結果是我自己沒知識被出征怎麼辦 / 可能當時真的是這樣吧,真的就有官員很白痴空投豬肉吧,不是有很多自以為善良亂送物資進災區的嗎,政府也不懂調配統整,不專業的救災根本沒幫助 / 災民大概真的最需要活小雞吧,雖然我沒聽過這種說法覺得黑人問號,但倖存者這樣說,比起我這種都市鍵盤俠可信多了吧
kisekiryo
@kisekiryo
Sat, Jul 27, 2024 8:05 PM
而有些人甚至會惡化成資訊優越者心態,內化這些似是而非的謠言,以知曉他人的不知曉作為談資。就算沒有達成認知作戰的主要目標,我們的記憶以及對他人創傷經驗的信任,也就這樣被稀釋了。
kisekiryo
@kisekiryo
Sat, Jul 27, 2024 8:06 PM
即使知道造假文很大一宗是利用同情,但這篇特別讓我火大,不論目的為何(即使不是認知作戰即使可能是立意良善),有些事情必須凝固在當下,可以被記憶被反芻被詮釋,但不能被意義挪用或置換概念。
精神潔癖(´・ω・)b
@insistwhite
Sun, Jul 28, 2024 12:52 AM
Sun, Jul 28, 2024 12:53 AM
覺得那篇最噁心的就是賣弄文學修辭,來哄抬整篇文章的情緒張力。很多熱愛這種文筆的人,享受這種激情中的高雅,觸動讓人想轉發的心、顯示自己不只有愛、還具有文學素養。
=Jiungting=
@jiungting
說
Sun, Jul 28, 2024 12:56 AM
現在流量至上,大於道德或正確性
沃夫☆the 苔
@wolfgangc
說
Sun, Jul 28, 2024 12:59 AM
沒有正確性的傳播,叫做謠言滿天飛
alex凈
@u555252
Sun, Jul 28, 2024 2:33 AM
原作者發新文,至於誠意什麼的就個人心中自行判斷(我是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執著在雞上面就是了ww
Facebook
kisekiryo
@kisekiryo
Sun, Jul 28, 2024 2:41 AM
alex凈
: 我有看到,讓我整晚緊繃的困惑頓時鬆懈下來XD
kisekiryo
@kisekiryo
Sun, Jul 28, 2024 3:14 AM
Sun, Jul 28, 2024 3:24 AM
記憶錯置可以理解,也明白去識別化的目的,我昨晚的困惑在於不明白文章的動機,所以只能啟動防衛性思考,但這篇比起我們熟悉的認知作戰文套路,更多像是追求情緒回饋的抒情創作文。
我尊重作者自述的動機,雖然虛構對方身分的描述方式不覺得有比較好,雖然部分事實錯誤且澄清文帶著隱憂,但不會破壞我最初看到文時想要珍惜的東西,那兩千多個分享沒有錯,相信這篇文陳述的創傷與想接納這份共同記憶的人沒有錯,但也有務實的辨識能力與反應力,不讓這份情感被濫用或誤導。也因此對個人的攻擊或護航甚至反過來攻擊事實查核中心(到底)都可以不必。
kisekiryo
@kisekiryo
Sun, Jul 28, 2024 3:16 AM
文章消失但作者沒有逃走,而且負責任的主動跑出來說明,讓我昨晚長出的刺掉滿地,感到鬆懈與感恩(?) 但又想著,基於我所警戒的初衷,如果對方與我的政治光譜差異極大,我的態度會不一樣嗎?現在真正在摧毀這塊土地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連結與互助的是什麼?
kisekiryo
@kisekiryo
Mon, Jul 29, 2024 12:42 AM
從頭到尾我能關注到的範圍與焦點就是在信任度被破壞這件事,所以才會說儘管立意良善也不行,但我也得承認自己在一開始的憤怒讓我直接往最糟糕的地方想,我非常討厭網路論戰中動不動就扣人認知作戰,但那的確是當前環境的困境,也侷限了思考,因為不論當事人是為了自我感動還是為了流量都是超出我理解範圍的動機。
但用虛構與善意開脫的說法更讓我隱隱作痛,我的鬆一口氣(?)來自於對方是個實際存在且價值觀可能相近的活人,這次我禁得起被騙,我理解虛構與自我揭露之間分寸拿捏容易失控,但不代表它不會破壞該事件被記憶的可信度與人們的信任。被敵人騙,跟被自己人騙,傷害程度是不太一樣的。
kisekiryo
@kisekiryo
Mon, Jul 29, 2024 12:43 AM
很想直白的說錯的是其行為而不是人們付出的信任與被觸動的情感,身為提煉現實與轉譯歷史的創作者,我將面對更多關於這方面的焦慮吧。(用一個自我檢討作結)
謝謝大家的留言與資訊分享。
載入新的回覆
我其實是有被那篇文章的文筆觸動的,但基於三點(尤其是1)我對這篇文感受很微妙不適,情溢乎辭,過度的情緒修辭渲染模糊了事實細節。我有想相信,但文章的煽情讓人不舒服。
2. 空投生鮮:違反基本常識。
3. 最需求的物資是活小雞:很危急的時候會有餘裕找食物餵養小雞然後等他長大...嗎?養雞要作為主力經濟或食物來源所需要的成本規模是災民在當下可以負荷的嗎?
我不是事件當事人,沒資格懷疑 / 我如果提出質疑,結果是我自己沒知識被出征怎麼辦 / 可能當時真的是這樣吧,真的就有官員很白痴空投豬肉吧,不是有很多自以為善良亂送物資進災區的嗎,政府也不懂調配統整,不專業的救災根本沒幫助 / 災民大概真的最需要活小雞吧,雖然我沒聽過這種說法覺得黑人問號,但倖存者這樣說,比起我這種都市鍵盤俠可信多了吧
我尊重作者自述的動機,雖然虛構對方身分的描述方式不覺得有比較好,雖然部分事實錯誤且澄清文帶著隱憂,但不會破壞我最初看到文時想要珍惜的東西,那兩千多個分享沒有錯,相信這篇文陳述的創傷與想接納這份共同記憶的人沒有錯,但也有務實的辨識能力與反應力,不讓這份情感被濫用或誤導。也因此對個人的攻擊或護航甚至反過來攻擊事實查核中心(到底)都可以不必。
但用虛構與善意開脫的說法更讓我隱隱作痛,我的鬆一口氣(?)來自於對方是個實際存在且價值觀可能相近的活人,這次我禁得起被騙,我理解虛構與自我揭露之間分寸拿捏容易失控,但不代表它不會破壞該事件被記憶的可信度與人們的信任。被敵人騙,跟被自己人騙,傷害程度是不太一樣的。
謝謝大家的留言與資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