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39 PM
Wed, Jul 24, 2024 1:42 PM
21
12
◭ ⦙ 新書預告|《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 ◮
※ 以下為我的朋友‧小澤,在失蹤前最後一次見面時說的話。
※ 備註:●●●●●為近畿某處的地名。
▩ 「可以請您聽聽我的見解嗎?」
▩ 「AKIRA小弟弟」、「紅衣女子」
▩ 「那座山」、「牽引入山者」、「貼紙與奇怪信件」
▩ 「就差一點了。我總覺得就只差一點而已。」
𓊈
既然都調查到這一步,我想乾脆去●●●●●看看。
𓊉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44 PM
————————————————————
※ 我在尋找小澤。敬請有相關消息的人與我聯絡。
————————————————————
✺ 背筋《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7̢̧̫̫͉͆̒͛͟/2̧̯̯̟̟̃͌̎̍5̸̰̰͙͆ͮ͌̐͜ 即將上市
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
✺ 「這本恐怖小說真厲害!2024」(寶島社)第1名
✺ 日本小說連載網站「カクヨム」萬人追更
✺ 日本熱銷超過10萬冊,年度最令人恐懼的話題之作
※ 警語:心臟太小顆勿看
鬼月
日本怪談
恐怖小說
懸疑小說
近畿地方のある場所について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46 PM
【書籍簡介】
✦「光是想像就讓人寒毛直豎!」日本熱銷超過10萬冊,讓人分不清是現實抑或虛構的紀實式結構,年度最令人恐懼的話題之作!
✦日本亞馬遜超過1200則討論, 4.2顆星的好評推薦——油然而生的恐怖感,現正襲來。
網路論壇的匿名討論、懸而未解終成懸案的各式報導、來自讀者的投書、詛咒影片中的神祕片段、意義不明的詭異圖片……
圍繞近畿某個地區誕生的各種詭異資訊與怪談,在追查的同時,令人恐懼的事實逐漸浮上檯面。隨著好奇心驅使翻動書頁,跟著書中的報導抽絲剝繭。
但是會不會,不知不覺中,你也來到了近畿的某處,身陷其中──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47 PM
【來自作者的留言】
初次見面,大家好。我是背筋。
收錄在這部作品中各種形式的文章,都是為了在神祕學雜誌中刊載一篇特輯,而由我這位撰稿人以及雜誌編輯,同時也是我朋友的小澤蒐集到的資料。
那些全都是跟近畿地區的「某個地方」有關的文章。我們察覺到潛藏於「某個地方」的怪異存在。然而就在調查越加深入的時候,小澤突然音訊全無。
我正在找他。
敬請各位在看完本書之後,只要有相關消息都與我聯絡。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48 PM
【各界推薦】
✦ div(另一種聲音)(知名華文小說作家)
✦ 路邊攤(人氣恐怖小說作家)
✦「主旨雖為實錄型創作怪談,但每則故事考慮到其參考的部分真實事件依舊讓人不寒而慄。」──star227 直樹殿(批踢踢MARVEL版知名作家、《日本恐怖實話》作者)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48 PM
✦「看似無關聯的短篇故事,在作者巧妙的編排下,詭譎的氛圍逐漸籠罩,讓人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迫切想要揭開謎底。看完之後瞬間感到背脊發涼。」
──尼可拉斯寒吉(宅宅生存日誌站長)
✦「日本恐怖小說近年在「偽紀錄片」結合「怪談實錄」的形式中煥發新生。《詭屋》從建築平面圖中埋藏驚人的血腥秘密,而《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則高明地藉由各種媒介載體訴說怪談,拼湊出詭異發毛的現代百物語,並在最後打破第四道牆成功瓦解了讀者現實與虛構的邊界。從雨穴到背筋,網路世代的新星創作者,已經是無法用「作家」來定義的鬼才!」
──喬齊安(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推理評論家)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0 PM
◭ ⦙ 『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 1』⦙ ◮
初次見面,大家好。我是背筋。雖然不知道能不能稱為本作品──總之非常感謝各位讀者看起書中的這些文章。
我在東京從事專欄作家的工作。背筋是為了這部作品在各方面圖個方便而取的筆名,本業執筆時是使用其他筆名。
撰寫文章的領域主要是神祕學雜誌跟怪談雜誌,偶爾也會接觸到廣播或區域性節目的怪談劇本統籌工作。我曾任小型出版社的編輯,算起來在這個圈子的一角也工作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但畢竟是小眾領域,因此最近也會承接美食雜誌、賭博情報雜誌等跨領域的工作,勉強靠這行吃飯。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1 PM
想必有很多讀者看到作者突然講起自己的事情而感到困惑吧。但包含我自己的經歷在內,接下來要告訴各位的內容對於閱讀這部作品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情報。另外,也有件事情希望各位能在理解這樣的內容之後,盡可能提供協助。
那同時也是我發表這部作品的動機。願請各位讀到最後。
我的朋友音訊全無。希望有人可以提供這方面的情報。
首先,在此要先告知各位讀者,收錄在這部作品中的文章作者並不是我本人。
也不是我失蹤的朋友小澤。
而是以他任職的出版社(現在應該說是前公司)所發行的雜誌為中心,從各式各樣的媒體節錄下來,集結成這本名為《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的作品。另外,在這部作品中收錄的文章大多都跟「某個地方」有關。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2 PM
那個「某個地方」,嚴格來說是「橫跨好幾個地區的那一帶」,並正如書名所示,就位於近畿地區。
也因為那個地方跨越了縣市,因此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稱呼。但若攤開地圖,大概就是可以一筆畫個圈框起來的區域。
之後會詳述不在此告知各位讀者是哪個地方的理由,所以在提及「某個地方」的範圍時,文章內的土地專有名詞會全用 ●●●●●這樣避諱字的方式替代。
我是在四年前左右,也就是日本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前一年,認識了目前依然下落不明的小澤。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2 PM
當時我們幾個喜歡驚悚文化的人在社群網站上認識,並辦了一場線下聚會。我自己本身就是個驚悚文化的狂熱者,而且就職業上來說也能同時尋找寫作靈感,因此我很常參加這樣的聚會。
我記得那一次是少少幾個人聚在高圓寺的一間咖啡廳,一起暢聊驚悚電影的線下聚會。
他是跟當時的女朋友(雖然幾個月後就聽他說被甩了)一起參加。喜歡驚悚文化的是那位女朋友,他自己則應該說是喜歡著包含驚悚片在內的所有電影。但好奇心旺盛的他,當每個成員闡述起自己對於驚悚電影的看法時都聽得很專心,也很積極找坐在隔壁的我交談,讓人印象深刻。我也因為他親切的態度及善於傾聽的個性,不小心就偏離了電影這個原本的宗旨,而說起在身為專欄作家的經驗中碰上的怪談及都市傳說。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2 PM
他當時是個大學二年級學生,跟年紀大了將近兩輪的我也能聊得很熱絡,讓我感到非常開心。以那次線下聚會為契機,我跟他也成了偶爾會在社群網站的回覆上聯絡彼此近況的交情。
一年前左右,我收到他傳來的一則私訊。
「好久不見!其實我收到出版社的錄取通知,春天開始就要去上班了。而且被分發到的部門還是也有在製作神祕學類型的雜誌編輯部……我就想這絕對要報告一聲才行。而且很久沒見面了,也想跟您這位業界大前輩拜個碼頭,請問最近有空去喝一杯嗎?」
睽違幾年再碰面,不知道是不是我多心了,總覺得他看起來儼然已成為一位社會人士,明明只是第二次見面,卻讓我覺得感慨萬千。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3 PM
在我常去的一間位於中野的居酒屋裡乾杯,並稍微聊了一下近況之後,便得知他錄取的公司剛好是我也承接過幾次工作,以出版雜誌、書籍為中心的中型規模出版社。
「我是應徵編輯,並希望進到文藝部門。雖然沒能分發到我的第一志願……不過也算是成為編輯了,我會在現在這個環境下好好努力。」
他被分發到的是製作MOOK的編輯部。在此向不熟悉MOOK這個名稱的讀者簡單說明一下,所謂MOOK就是將MAGAZINE跟BOOK合併在一起的名稱,也稱作別冊。非定期刊行的單本雜誌,或便利商店版的雜誌都算在此類。他現在的身分就是一位MOOK編輯。
「話雖如此,我還只是個剛畢業的外行人,公司沒有一開始就將一整本內容交給我製作,現在都跟著前輩做事,幾乎只有處理雜務而已。」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3 PM
前幾天,前輩編輯終於給了他一次機會。
「我們平常都是間隔兩三個月做出一本書,但由於我還是個新人,同時也要協助前輩處理雜事,因此前輩表示可以讓我用一年的時間做出一本書。話說回來,您知道我們公司發行的月刊○○○○嗎?」
他所說的,是業界知名的神祕學專刊。
是有著二十年以上歷史的神祕學業界老字號刊物,原本是報導演藝圈相關的寫真週刊雜誌○○○○中的一個專欄,後來獨立創刊。
從短篇的真實怪談、靈異景點的報導、都市傳說、未解懸案,就連UFO都網羅其中,這樣毫無節操的風格反而受到讀者好評,在喜歡神祕學及驚悚文化的客群當中,直到現在都還有一批死忠讀者。然而受到出版業界衰退的影響,雜誌已在多年前休刊,編輯部也隨之解散。後來就以MOOK的形式以別冊○○○○之名不定期出刊,或是用別的名稱發行便利商店版。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4 PM
我在剛踏入這一行的時候,也常在那本雜誌發表文章,休刊變成別冊之後也承接過幾次案子。最近很久沒接到他們工作上的委託……但他說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要編輯別冊○○○○的下一期。
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我立刻就明白他前輩的意圖了。照現在這個市場看來,神祕學專刊的銷售狀況不會有爆發性的成長,除了鐵粉之外,幾乎就只有出於好奇的讀者會買,就這方面來說很適合讓新人練習。一問之下才發現,別冊○○○○並沒有固定由哪一位編輯負責,而是由製作檔期剛好有空的MOOK部門編輯兼著做,明顯就是非主力商品。
相比於我這樣的想法,他對於第一次負責的雜誌表現出滿滿幹勁。
「我提出的企畫是找個驚悚性質的YouTube頻道常會去拍影片的那種靈異景點,並加入知名直播主的採訪,但是……」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4 PM
他的提案似乎全被前輩駁回了。原因我也大概能猜想得到……
「採訪跟找人撰寫一篇新的文章都需要花錢。只要錢花下去,就能做出好的內容。但前輩說新人就是要先絞盡腦汁,在不花錢的前提下做出好的東西。」
說好聽點是指導新人編輯的一環,但我覺得簡單來說就是不想分配預算給這本刊物。這一點從近年來發行的別冊○○○○內容,全是拿以前月刊時期的文章拼湊而成的就能看出端倪,每個主題都是似曾相識的感覺,就連在我這個外人看來,都知道這本刊物在製作上想盡可能不要產生外包費用。
「如果要在不花錢的前提下做出刊物,也就只能沿用過去刊登過的文章,但既然得到可以負責一本刊物的經驗,我想就用自己的方式做得徹底一點。」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5 PM
令人驚訝的是,他似乎將包含週刊時期的專欄文章在內的所有過去刊物內容都看過了一輪。其數量應該有上百篇,甚至更多。但在好奇心旺盛的天性及對於第一份工作投注的熱情驅使下,他似乎並不為此感到多麼辛勞。
「趁著遠端工作的空檔,我幾乎都窩在公司的書庫閱讀。除了過去的刊物之外,那裡還存放了很多採訪資料,但都只是全部塞進紙箱裡,完全沒人整理。應該還要再花點時間,才能看完那些內容。總之我想將現有的東西全都看過一次之後再確立主題,並以此為中心構思出一個特輯。雖然金額不多,但我還是爭取到可以用在做新的採訪及發稿文章的預算,等到企畫都確定了之後,還希望能請您承接這個案子。」
能參與朋友的第一份工作也讓我感到很開心,我便一口答應了。
在那之後過了一個月左右,我再次收到他的聯繫──
⦚ 本篇完結 ⦚
台灣角川官方噗浪
@kadokawa_tw
Wed, Jul 24, 2024 1:56 PM
『近畿地方のある場所について』CM
載入新的回覆
※ 以下為我的朋友‧小澤,在失蹤前最後一次見面時說的話。
※ 備註:●●●●●為近畿某處的地名。
▩ 「可以請您聽聽我的見解嗎?」
▩ 「AKIRA小弟弟」、「紅衣女子」
▩ 「那座山」、「牽引入山者」、「貼紙與奇怪信件」
▩ 「就差一點了。我總覺得就只差一點而已。」
𓊈 既然都調查到這一步,我想乾脆去●●●●●看看。𓊉
※ 我在尋找小澤。敬請有相關消息的人與我聯絡。
————————————————————
✺ 背筋《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7̢̧̫̫͉͆̒͛͟/2̧̯̯̟̟̃͌̎̍5̸̰̰͙͆ͮ͌̐͜ 即將上市
✺ 日本小說連載網站「カクヨム」萬人追更
✺ 日本熱銷超過10萬冊,年度最令人恐懼的話題之作
※ 警語:心臟太小顆勿看
鬼月 日本怪談 恐怖小說 懸疑小說 近畿地方のある場所について
✦「光是想像就讓人寒毛直豎!」日本熱銷超過10萬冊,讓人分不清是現實抑或虛構的紀實式結構,年度最令人恐懼的話題之作!
✦日本亞馬遜超過1200則討論, 4.2顆星的好評推薦——油然而生的恐怖感,現正襲來。
網路論壇的匿名討論、懸而未解終成懸案的各式報導、來自讀者的投書、詛咒影片中的神祕片段、意義不明的詭異圖片……
圍繞近畿某個地區誕生的各種詭異資訊與怪談,在追查的同時,令人恐懼的事實逐漸浮上檯面。隨著好奇心驅使翻動書頁,跟著書中的報導抽絲剝繭。
但是會不會,不知不覺中,你也來到了近畿的某處,身陷其中──
初次見面,大家好。我是背筋。
收錄在這部作品中各種形式的文章,都是為了在神祕學雜誌中刊載一篇特輯,而由我這位撰稿人以及雜誌編輯,同時也是我朋友的小澤蒐集到的資料。
那些全都是跟近畿地區的「某個地方」有關的文章。我們察覺到潛藏於「某個地方」的怪異存在。然而就在調查越加深入的時候,小澤突然音訊全無。
我正在找他。
敬請各位在看完本書之後,只要有相關消息都與我聯絡。
✦ div(另一種聲音)(知名華文小說作家)
✦ 路邊攤(人氣恐怖小說作家)
✦「主旨雖為實錄型創作怪談,但每則故事考慮到其參考的部分真實事件依舊讓人不寒而慄。」──star227 直樹殿(批踢踢MARVEL版知名作家、《日本恐怖實話》作者)
──尼可拉斯寒吉(宅宅生存日誌站長)
✦「日本恐怖小說近年在「偽紀錄片」結合「怪談實錄」的形式中煥發新生。《詭屋》從建築平面圖中埋藏驚人的血腥秘密,而《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則高明地藉由各種媒介載體訴說怪談,拼湊出詭異發毛的現代百物語,並在最後打破第四道牆成功瓦解了讀者現實與虛構的邊界。從雨穴到背筋,網路世代的新星創作者,已經是無法用「作家」來定義的鬼才!」
──喬齊安(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推理評論家)
初次見面,大家好。我是背筋。雖然不知道能不能稱為本作品──總之非常感謝各位讀者看起書中的這些文章。
我在東京從事專欄作家的工作。背筋是為了這部作品在各方面圖個方便而取的筆名,本業執筆時是使用其他筆名。
撰寫文章的領域主要是神祕學雜誌跟怪談雜誌,偶爾也會接觸到廣播或區域性節目的怪談劇本統籌工作。我曾任小型出版社的編輯,算起來在這個圈子的一角也工作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但畢竟是小眾領域,因此最近也會承接美食雜誌、賭博情報雜誌等跨領域的工作,勉強靠這行吃飯。
那同時也是我發表這部作品的動機。願請各位讀到最後。
我的朋友音訊全無。希望有人可以提供這方面的情報。
首先,在此要先告知各位讀者,收錄在這部作品中的文章作者並不是我本人。
也不是我失蹤的朋友小澤。
而是以他任職的出版社(現在應該說是前公司)所發行的雜誌為中心,從各式各樣的媒體節錄下來,集結成這本名為《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的作品。另外,在這部作品中收錄的文章大多都跟「某個地方」有關。
也因為那個地方跨越了縣市,因此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稱呼。但若攤開地圖,大概就是可以一筆畫個圈框起來的區域。
之後會詳述不在此告知各位讀者是哪個地方的理由,所以在提及「某個地方」的範圍時,文章內的土地專有名詞會全用 ●●●●●這樣避諱字的方式替代。
我是在四年前左右,也就是日本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前一年,認識了目前依然下落不明的小澤。
我記得那一次是少少幾個人聚在高圓寺的一間咖啡廳,一起暢聊驚悚電影的線下聚會。
他是跟當時的女朋友(雖然幾個月後就聽他說被甩了)一起參加。喜歡驚悚文化的是那位女朋友,他自己則應該說是喜歡著包含驚悚片在內的所有電影。但好奇心旺盛的他,當每個成員闡述起自己對於驚悚電影的看法時都聽得很專心,也很積極找坐在隔壁的我交談,讓人印象深刻。我也因為他親切的態度及善於傾聽的個性,不小心就偏離了電影這個原本的宗旨,而說起在身為專欄作家的經驗中碰上的怪談及都市傳說。
一年前左右,我收到他傳來的一則私訊。
「好久不見!其實我收到出版社的錄取通知,春天開始就要去上班了。而且被分發到的部門還是也有在製作神祕學類型的雜誌編輯部……我就想這絕對要報告一聲才行。而且很久沒見面了,也想跟您這位業界大前輩拜個碼頭,請問最近有空去喝一杯嗎?」
睽違幾年再碰面,不知道是不是我多心了,總覺得他看起來儼然已成為一位社會人士,明明只是第二次見面,卻讓我覺得感慨萬千。
「我是應徵編輯,並希望進到文藝部門。雖然沒能分發到我的第一志願……不過也算是成為編輯了,我會在現在這個環境下好好努力。」
他被分發到的是製作MOOK的編輯部。在此向不熟悉MOOK這個名稱的讀者簡單說明一下,所謂MOOK就是將MAGAZINE跟BOOK合併在一起的名稱,也稱作別冊。非定期刊行的單本雜誌,或便利商店版的雜誌都算在此類。他現在的身分就是一位MOOK編輯。
「話雖如此,我還只是個剛畢業的外行人,公司沒有一開始就將一整本內容交給我製作,現在都跟著前輩做事,幾乎只有處理雜務而已。」
「我們平常都是間隔兩三個月做出一本書,但由於我還是個新人,同時也要協助前輩處理雜事,因此前輩表示可以讓我用一年的時間做出一本書。話說回來,您知道我們公司發行的月刊○○○○嗎?」
他所說的,是業界知名的神祕學專刊。
是有著二十年以上歷史的神祕學業界老字號刊物,原本是報導演藝圈相關的寫真週刊雜誌○○○○中的一個專欄,後來獨立創刊。
從短篇的真實怪談、靈異景點的報導、都市傳說、未解懸案,就連UFO都網羅其中,這樣毫無節操的風格反而受到讀者好評,在喜歡神祕學及驚悚文化的客群當中,直到現在都還有一批死忠讀者。然而受到出版業界衰退的影響,雜誌已在多年前休刊,編輯部也隨之解散。後來就以MOOK的形式以別冊○○○○之名不定期出刊,或是用別的名稱發行便利商店版。
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我立刻就明白他前輩的意圖了。照現在這個市場看來,神祕學專刊的銷售狀況不會有爆發性的成長,除了鐵粉之外,幾乎就只有出於好奇的讀者會買,就這方面來說很適合讓新人練習。一問之下才發現,別冊○○○○並沒有固定由哪一位編輯負責,而是由製作檔期剛好有空的MOOK部門編輯兼著做,明顯就是非主力商品。
相比於我這樣的想法,他對於第一次負責的雜誌表現出滿滿幹勁。
「我提出的企畫是找個驚悚性質的YouTube頻道常會去拍影片的那種靈異景點,並加入知名直播主的採訪,但是……」
「採訪跟找人撰寫一篇新的文章都需要花錢。只要錢花下去,就能做出好的內容。但前輩說新人就是要先絞盡腦汁,在不花錢的前提下做出好的東西。」
說好聽點是指導新人編輯的一環,但我覺得簡單來說就是不想分配預算給這本刊物。這一點從近年來發行的別冊○○○○內容,全是拿以前月刊時期的文章拼湊而成的就能看出端倪,每個主題都是似曾相識的感覺,就連在我這個外人看來,都知道這本刊物在製作上想盡可能不要產生外包費用。
「如果要在不花錢的前提下做出刊物,也就只能沿用過去刊登過的文章,但既然得到可以負責一本刊物的經驗,我想就用自己的方式做得徹底一點。」
「趁著遠端工作的空檔,我幾乎都窩在公司的書庫閱讀。除了過去的刊物之外,那裡還存放了很多採訪資料,但都只是全部塞進紙箱裡,完全沒人整理。應該還要再花點時間,才能看完那些內容。總之我想將現有的東西全都看過一次之後再確立主題,並以此為中心構思出一個特輯。雖然金額不多,但我還是爭取到可以用在做新的採訪及發稿文章的預算,等到企畫都確定了之後,還希望能請您承接這個案子。」
能參與朋友的第一份工作也讓我感到很開心,我便一口答應了。
在那之後過了一個月左右,我再次收到他的聯繫──
⦚ 本篇完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