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
大驚!可是棉條的成份感覺很單純(就是棉?)如果棉條成份危險,一般棉製衣物不也危險了嗎……
宇宙-腦波好弱錢包好瘦
可能是因為黏膜吸收力會比皮膚更強,即使是非常微量也可能有所影響
另外還有月經用品跟衣物成份標示的規定跟檢驗上可能有所不同
我是幾年前讀一本法國記者寫的書,中譯叫月經不平等
裡面已經有提到國際大廠的衛生棉和棉條的詳細製造成分標示跟檢測報告這塊,確實都很缺乏資訊
現在看到終於有人做研究
覺得這結果好像並不是很意外......
千羽:遺憾最生火
WTF!!
宇宙-腦波好弱錢包好瘦
但是我是覺得可以再去找看看原始報告怎麼說
但這部分可能確實長期缺乏檢測與研究就是了
宇宙-腦波好弱錢包好瘦
絳竹🍒
(發出驚叫)
我還沒看原文前還在猜是不是塑膠導管製造過程會接觸金屬,導致貼緊導管的棉條也沾染金屬微粒(實驗人員選的樣品裡面2/3是有帶導管的,另外1/3是沒有導管的),但後面有一句說「我們沒有觀察到,帶有塑膠導管的衛生棉條的金屬濃度中位數有任何顯著差異」,哇⋯⋯
我比較在意的是原文提到大部分產品只標註棉條製造地、沒標註原料(棉花)產地,所以消費者與研究人員都無從了解這個部分,感覺是以後的醫材法規可以再加強的一塊⋯⋯

我只有機翻快速看一遍還沒還沒仔細看他引用的研究來源,也許需要再多看看才能判斷 ><
很謝謝宇宙的熱心轉傳
宇宙-腦波好弱錢包好瘦
絳竹🍒 : 也謝謝絳竹先分享了報告中的資訊!
感覺棉花產地跟棉花的檢測可能確實是較為欠缺監督的部分,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研究與關注
克雷爾格德
我大概看一下原文。
本研究是以MDL (method detection limit,意思是機器偵測極限)作為衡量標準,大於偵測極限判斷為有某金屬。
棉條因為長時間與粘膜接觸,可能可以參考食品重金屬殘留標準。比對我國標準與本研究的MDL ,這篇研究的MDL大部分都超標。
標榜有機=純棉或非有機=非純棉的棉條各自有不同種類的較高金屬殘留,沒有誰一定比較好。快速掃過文獻,棉條的重金屬殘留量(除了鋅)與紡織品(純棉或棉混紡、有染色)相較之下較低或相似。
文章列出幾個重金屬可能來源:1. 原料(不可追溯)、2. 製造過程(使用的水被污染等)、3. 蓄意添加,例如最高濃度的鈣跟鋅被使用於減少異味、潤滑、抗菌;染劑中也會含有重金屬。
目前沒有系統性探討皮膚/黏膜暴露於重金屬的相關動力學研究。
克雷爾格德
以下是我的延伸想法:
依據品牌或製造商分類的話,重金屬殘留量在不同的組別間具高度差異性,較安全的用法可能是定期更換廠牌,避免長時間使用同一牌子累積金屬曝露量。
根據與紡織品重金屬殘留量相較的內容,我個人會覺得很有可能在產地就受到污染。但如同文章所述,幾乎不可能追溯原始材料產地,棉條使用的棉花量應該遠小於紡織工業。在沒有動力學/毒理學相關數據支撐下向廠商施壓檢測原料也非常困難。

另外要留意,樣本數會嚴重影響統計學效力,在小樣本的狀況下使用無母數分析(材料方法,統計學那邊提到的方法看起來大部分都是無母數分析)更容易檢定出顯著性=某金屬在a組殘留量顯著高於b組,例如在有機vs非有機那邊個字顯著較多的金屬殘留,那個顯著性有可能是因統計學方法限制而出現的。
宇宙-腦波好弱錢包好瘦
原來統計學研究方法上,也有可能導致顯著性差異(真的是不懂統計
不過就像研究說的
這篇研究是第一篇針對棉條的重金屬含量做檢測的研究
之前其他研究做的是其他化學物質的殘留檢測
這部分的研究確實是稀少而且消費者較不容易接觸到的
另外它提到因為現有陰道吸收的研究也不足,之前的報告是用皮膚吸收來類推,可是這兩者之間並不同
-
目前,感覺可以再多問很多問題
1.市佔率高的棉條品牌中含有重金屬(以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情形到底是如何,是否可能有更大範圍的研究或更多不同來源的報告以相互支持驗證
2.針對棉條中的重金屬與非屬製造必需的其他化學物質的容忍值標準,是否有其他的比照基準和規範(例如像你說的比照食品)
3.若有建立了標準,政府如何監測與監管
宇宙-腦波好弱錢包好瘦
就我所知
臺灣針對藥物與不同性別使用上是否有差異的這部分也才剛剛建立一個參考國外而來的建議指引標準
不知道女性使用的月經用品的安全性(在台灣棉條算醫療器材)是否可能參考藥品那樣,建立一個明確的標準並實行檢測
克雷爾格德
目前重金屬經陰道吸收的動力學、毒物學資料匱乏,這才是最麻煩的。這種試驗就是相較之下不貴又重要,但沒有很華麗或站在流行趨勢上,很容易被忽略
看了一下這個期刊引用數蠻高的,希望可以引起更多人重視!
宇宙-腦波好弱錢包好瘦
對啊 缺乏研究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