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en
@Laven
Tue, Jul 16, 2024 8:39 PM
34
4
小火堆開了快要一個月,以下是我的觀察與心得。
噗浪小火堆
Laven
@Laven
Tue, Jul 16, 2024 9:13 PM
這是第一次的觀察:
@Laven - 這是第一次的小火堆觀察。以下小火堆名稱前的數字代表加入該火堆的總人數,小火堆名稱後的數...
這是第二次的:
@Laven - 這是第二次的小火堆觀察。以下小火堆名稱前的數字代表加入該火堆的總人數,小火堆名稱後的數...
Laven
@Laven
Tue, Jul 16, 2024 9:20 PM
Tue, Jul 16, 2024 9:27 PM
先看加入人數。從6/24的統計和今天的統計看來,不到一個月,幾乎所有小火堆的加入人次都翻了兩三倍,代表噗浪使用者是有心想要使用小火堆的,因此在這段時間裡陸陸續續加入了小火堆。原本剛開始加入人數破千的小火堆只有一個,現在有十九個了。不包含官方小火堆的話,加入人數破千的小火堆已經過半,似乎十分熱鬧。
Laven
@Laven
Tue, Jul 16, 2024 9:37 PM
Mon, Aug 19, 2024 3:53 PM
接著來看與實質使用者相關的數字,即發文數、發文人數、回應數與愛心數。這部分就比較沒有辦法樂觀了。在小火堆剛開放時,除了少數小火堆比較安靜以外,其他小火堆的確湧入了使用者,那時加入人數並不如現在多,但是互動氣氛尚顯活絡,不論是發文數還是發文人數都還不錯,回應數和愛心數也幾乎都有兩位數。過了近一個月,各個小火堆少了自我介紹的噗文以後,似乎漸漸回歸常態,雖然去掉自介文後發文數不算下降,應該還算持平,可是回應數和愛心數卻顯著滑落。原本回應數和愛心數都在兩位數的小火堆佔了所有小火堆的一半以上,現在只剩三成。
Laven
@Laven
Tue, Jul 16, 2024 9:40 PM
Wed, Jul 17, 2024 8:38 PM
噗浪使用者們的使用習慣對小火堆的影響不小。比如不少人習慣了不想接觸就黑單避免互動,也有人會刻意迴避站對家cp的使用者以避免爭端,用主題吸引愛好者在同一個地方討論互動就會變得比較難實現。另一方面,有些主題有可能受環境影響,比如談靈異的小火堆也許在農曆七月才會比較熱鬧、cosplay的分享交流在場次後可能才會比較頻繁,但是眼前大多數小火堆逐漸冷卻似乎是無法迴避的事實。明明加入的人變多了,可是互動卻變少了。大家逐漸回歸原本的河道,偶爾到小火堆看兩眼,覺得沒有什麼新的文章,又很快離開了。
Laven
@Laven
Tue, Jul 16, 2024 9:44 PM
就我個人的看法,目前已經成立的小火堆,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是沒有人發噗或少數人發噗,雖然有愛心數,但是互動也不多。第二種是有人發噗,發噗的人也更多一些,但是內容都偏向嘗試曝光,主要目的是希望把使用者吸引到自己的河道或其他地方,因此實際互動也不多。第三種則是有人發噗,發噗的人多,互動也算多,使用者們會在小火堆實際互動,回應、按愛心。
Laven
@Laven
Tue, Jul 16, 2024 9:52 PM
在第一種情況裡,比較好的狀況是,發噗的人雖然不多,可是噗文很有內容,加入的人會願意持續圍觀,但不太會加入發噗和互動,這其實就和本來的河道沒兩樣,其實你去追蹤發噗的人的河道就好了;比較不好的狀況,則是加入的人失去了圍觀的動力,小火堆變成只有少數人在生火,互動性也不高。第二種的求曝光求社交性質,其實和噗浪使用者在本來的河道上發文加tag很相似,畢竟本來的噗浪只要搜尋tag也可以看到相關的噗,而且互動也還是不多,遇到感興趣的自我介紹,大家還是傾向直接去追蹤河道來看。只有第三種小火堆,才比較有機會長成以互動為主的交流地點。
Laven
@Laven
Tue, Jul 16, 2024 9:58 PM
細究小火堆後繼乏力的原因,其實也因為缺乏人氣。如果你是擁有上千粉絲的大大,或你有許多會互動的噗浪好友,那麼比起小火堆你可能還是更愛河道,因為你在自己的河道上就有一堆人可以互動了,不必去小火堆尋找互動。你在自己的河道上發噗,還可以用河道原有的功能檢視你發的噗、回過的噗、轉過的噗等等,但發在小火堆的噗目前似乎還不會出現在河道上,小火堆的各項功能也還遠不如河道功能完善。現在小火堆剛開不久,感受還不明顯,再過一兩個月,回溯小火堆的噗就會變得比回溯河道噗還要困難。有的人會想,那我就在自己河道上和小火堆都發同一個噗看看,這就又回到了原本河道的情況:其實他人直接追蹤想看的河道就可以了,沒必要用小火堆。
Laven
@Laven
Tue, Jul 16, 2024 10:08 PM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河道和小火堆現在還是分開的,我們加入的不同小火堆也是分開的。每天我們上噗浪的時候,所有新的、還沒看的噗會被系統自動推到我們面前,我們只要滑河道就好;現在要看小火堆,要一一點進去不同的火堆看,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加入了十個小火堆,就要點十次,而且是每天。噗浪使用者已經習慣了看河道時的輕鬆不費力,要多幾動才能看小火堆就變得非常麻煩。或許噗浪有某些考量,不想把不同的系統合併在一起,但我認為小火堆不能和河道合併沒關係,可是小火堆之間合併起來可能還是必要的。如果使用者加入了十個小火堆,點開「我加入的小火堆」時,畫面上會出現所有訂閱的小火堆的新文,或許會更增加大家使用小火堆的意願。
阿霧💚💙💗❤️🧡
@st91157
Wed, Jul 17, 2024 1:24 AM
加入小火堆的第二天開始我就沒有特別點過去過了
小火堆給我的感受很像某個tag專用的河道,但要特別點進去真的很不方便,但tag還能有專門的機器人(ex不讀會死)自動轉到河道上讓我直接看,在使用上會直覺很多
阿霧💚💙💗❤️🧡
@st91157
Wed, Jul 17, 2024 1:27 AM
就算是搜tag,使用上還是比小火堆直覺,我只要打特定tag就能飛快海巡到相關噗,APP還會記錄我搜了什麼,點兩下的事而已
tag對比小火堆的缺點可能就是無法過濾無關的噗(
朝 顏
@sherry727
Wed, Jul 17, 2024 2:55 AM
Wed, Jul 17, 2024 5:19 AM
小火堆我每天還是會去看一下。我自己比較常去巡水田的小火堆是:非虛構文類、靈異恐怖、韓國小說漫畫。對我來說,要幫忙添加柴火之前,我自己有必須先達到的門檻才能留言。例如要先看過相關書籍,或至少對營主發佈的主題有些許瞭解,才能留言跟營主聊天或討論。沒有半點瞭解之處,要拿什麼跟對方聊;沒看過書也無法寫出感想啊。
還有即使有共通主題,但細分之下仍有許多不同作品,我看過的書,噗友們可能沒看過/還沒看過;噗友們看過的書,我同樣可能沒看過。這種情況下,不同書籍的感想噗要炒熱氣氛可能有難度,除非是十分熱門、很多人都接觸過或感興趣的作品,才有可能引起噗友們爭相談論,蓋起長串聊天噗。
Laven
@Laven
Wed, Jul 17, 2024 5:55 AM
阿霧💚💙💗❤️🧡
: 目前現況是,只要加入不只一個小火堆,要看就要一個一個去開,這一點實在遠不如河道方便......
朝 顏
: 我也是時不時會去看一下,但是的確如你所言有個心理壓力,不太敢發言和回覆。對噗浪使用者來說,在自己的河道面對有過互動的好友或善意粉絲發噗,終究還是比在小火堆面對不特定的群眾發噗要容易一些。
Laven
@Laven
Wed, Jul 17, 2024 6:03 AM
儘管目前小火堆的情況好像不是很理想,現階段我還是抱持樂觀態度。每一種社群網路都有它擅長的和不擅長的事,不一定要追求擁有一切功能。ptt的情況是分開的,像ptt留言板就是社團性質,ptt2留言板則是個人板;文字放FB就是會比放IG好,而圖片放IG就是會比放FB還更能快速傳播。小火堆讓我感覺到的,是噗浪官方對於這個社群網路的用心和勇於嘗試。只要官方願意付出心力找到噗浪更多的可能性並持續改善使用者的體驗,噗浪終究會越來越好的。
琉☘️委託開放
@mori2023
Wed, Jul 17, 2024 1:03 PM
我也好希望小火堆跟河道混在一起,而且曉得為什麼,點開小火堆>選擇加入的小火堆,這個過程讓我覺得很繁雜,而且發言也讓我感到很奇怪
Laven
@Laven
Wed, Jul 17, 2024 8:19 PM
補充一下朋友的想法如下。噗浪可能有在思考擴張,並且為了準備擴張而設計新的版面和互動模式。社群媒體的問題始終是,當你逐漸壯大或想要逐漸壯大,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多、使用者需要的資訊越來越多,一定會有版面不夠的問題,因為相形於有限的版位,資訊可以說是無限多的。為了有新的空間、新的版位可以提供給使用者更多資訊(不論是使用者訂閱的內容、系統想推送的內容還是廣告位),勢必要擴展使用平臺。從這個觀點來思考噗浪,小火堆就是一種新的嘗試,另創一種社團式、主題式的版位,以藉此提供更多的資訊、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加入,就像推特也有個人頁面和社團頁面。雖然以噗浪的形式來說,使用者習慣的河道和新的小火堆算是滿不同的用法,但這是一種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試圖引導或改變使用者的習慣也是必然的,這和所有遊戲都有新手村讓使用者學習遊戲規則是一樣的道理。
Laven
@Laven
Wed, Jul 17, 2024 8:23 PM
確乎我個人的看法就只是個人看法,但噗浪作為一家公司,一定也有公司的經營考量,其考量就不是我這個使用者能預料的。回到前面的內容,不論小火堆最後會不會成功成為另一種噗浪的營運方式,我都認為噗浪是很不錯且適合我的社群網路,想到這個社群網路依然持續求進步,覺得自己的選擇真是太好了!
Laven
@Laven
Wed, Jul 17, 2024 8:28 PM
Thu, Jul 18, 2024 1:55 AM
琉☘️委託開放
: 我追蹤很多人,即使每天上來,未讀訊息也會超過三百則。目前噗浪的情況似乎是,只要未讀訊息超過三百則,就無法全部展示,頂多只能展示兩百九十幾則,其他多的不知道哪裡去了,也不太清楚特定一則未讀訊息被展示和不被展示的機制是什麼,是隨機還是有經過系統演算。在河道尚且無法顯示全部未讀訊息的情況下,要把小火堆和河道加在一起應該也有其困難......
Laven
@Laven
Mon, Jul 29, 2024 5:54 AM
忽然發現小火堆多了新功能,之前只能看所有噗和點過愛心的噗,現在也可以看我發表的噗和回覆過的噗,而且右邊還出現了排序功能,可以選「最新發布」或「最新回應」,最右上角還增加了「刪除發表內容」的功能,因此趕快來記一下。之後可能還會有更多更新,有點期待!
Laven
@Laven
Thu, Sep 12, 2024 5:48 AM
左上角出現一鍵式捷徑了!不知道上限是幾個,但是好酷喔喔喔!
載入新的回覆
噗浪小火堆
小火堆給我的感受很像某個tag專用的河道,但要特別點進去真的很不方便,但tag還能有專門的機器人(ex不讀會死)自動轉到河道上讓我直接看,在使用上會直覺很多
tag對比小火堆的缺點可能就是無法過濾無關的噗(
還有即使有共通主題,但細分之下仍有許多不同作品,我看過的書,噗友們可能沒看過/還沒看過;噗友們看過的書,我同樣可能沒看過。這種情況下,不同書籍的感想噗要炒熱氣氛可能有難度,除非是十分熱門、很多人都接觸過或感興趣的作品,才有可能引起噗友們爭相談論,蓋起長串聊天噗。
朝 顏 : 我也是時不時會去看一下,但是的確如你所言有個心理壓力,不太敢發言和回覆。對噗浪使用者來說,在自己的河道面對有過互動的好友或善意粉絲發噗,終究還是比在小火堆面對不特定的群眾發噗要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