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
誰是被害者2 心得
如果第一季還算有優點缺點,第二季只能說槽點多到快中風了救命頭好痛啊啊啊啊
彷彿PSYCHOPASS第三季的慘況再現
最開始想吐槽的第一大點是莫名加入的複數名日本演員演好幾個名字跟背景都不像是日本人的角色(除了其中一個有顯示日本姓氏的不計之外),口音還超級重不像第一季帶口音的都有配合背景設定。本來看片尾以為純粹贊助考量之類的,雖然後來疑似導向是伏筆,但某個有年輕版本對照組的明顯就沒口音了真的是BUG。
劇透下收)
~關心~
背景故事還沒講的張檢如果是叫林檢然後最後被叫はやし的話我才會覺得像是刻意埋的設定,但用現在的名字還一直都沒解釋就微妙,是表現方式的問題。配上爸爸有外省味高中版本也沒口音的林明誠同時出現整個就感覺不像伏筆,只像外國演員口音沒演好戲份還很重超尷尬。
對整體來說第二季給我的感覺就是「粗糙」,支線零落、主線混亂、伏線比重詭異,算是第一季賣點(?)的號稱依靠田調堆砌出的種種細節與社會關懷所剩無幾,變得很空,除了延續第一季重新再被放大的親子之間的不理解加上警界內部包庇這種老問題之外,整個空泛空虛,只能靠各種示意式但充滿邏輯硬傷的裝忙鏡頭來填補,比如抓人抓不到找人找不到已經邊出發了還邊報告說得到什麼消息然後好我們出發的詭異畫面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雖然其實第一季臨近結尾已經隱約浮現類似情況,但這季已經到不忍直視的程度了。
~關心~
再來最讓人生氣的可能是從第一季的結尾過了幾年後主角的感情關係居然變成那種帳面上彷彿有改善但實質上更倒退的狀態,從第一季就有第二季更加讓人想說的是有同理心及智商的所謂正常人在知道自己親友有亞斯伯格之後但凡上網查點資料都不會用這種方式應對他吧,他又不是沒確診周圍人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情況的類型!?
如果說衝突點是亞斯方偶爾還是會情緒失控最終發展成另一方心累到放棄溝通還算常見情況能夠理解,但問題完全是遠在那之前的階段欸,所有關係人之中還真只有他老師試過用引導他的方式溝通,其他人根本都只是「你怎麼可以沒發現我不開心沒想到我為什麼不開心你是不是不在乎我」,拜託一般人都不見得能通靈成功了何況是亞斯,都過了好幾年了他女兒甚至還需要別人的偏執情勒殺人狂媽媽跟他講那你有試過了解他嗎,才會想到喔對欸我沒有試圖理解他欸,諷刺到不行了吧。
~關心~
並不是「我努力過了但偶爾不知道戳到什麼點他還是會爆炸或崩潰所以我累了」而是「我管他有沒有病他就應該要自己努力學會想到我在乎什麼主動表現不然就是不愛我」,老實說看了還蠻難受的,如果江曉孟還能搭配另一車逃家少年們類似的各種情況用權力不對等及青少年自我中心來解釋,那擅長揣摩人心的徐大記者到底發生什麼事我真的就不懂了。
更別提以記者為志業這麼多年發過不少有影響力的報導最後卻還是覺得記者只能觀察不夠對現況有幫助結果改行做基金會的中年危機(?)感覺就超工具的。
說到這裡就是配角之間的動態完全失去第一季各種支線發展的環環相扣動力,光憑除了死者以外少的可憐的新角色大概一二集就能知道薛法醫跟張檢有問題連猜都不必而且也沒有誤導性敘事,最後冒出整型跟某某會大概是想當作某種爆點但我只覺得荒謬得想笑。
~關心~
還不如說薛欣寧跟蕭婉君是情侶所以法律上查不到關係但把蕭家穎視若己出都比較合理。要找到願意給你假身分這身份又能進法醫或鑑識科的還長得是你整得出來的樣子,然後整型紀錄死亡證明之類的文件都要處理得好,有這種條件比起讓這個人白白死掉去賭整型結果讓他直接幫你不好嗎⋯⋯
張檢那邊也很好笑,伏線線索插得零零散散一下一堆動作一下對偷走把柄的人毫無作為,結果追這個案子最終目標是為了動搖同一鑑識員的其他案子到這裡還算合理有趣,但是接著說出我要動搖這個權力網查幾大懸案突然我就笑出來,權鬥講的這麼大義凜然完全不覺得格局被放大反而還覺得被縮小狗血起來了欸。那個某某會真的就像PSYCHOPASS第三季的彩虹橋,稀薄的戲份跟作用讓人感覺比起陰謀感更多的是中二裝逼感。
~關心~
全部裡面角色曲線最完整的可能是蕭家穎,有個偏執情勒的瘋媽媽卻還是愛他、根據過去優先選擇幫活下來的人隱瞞罪過的慣性相當自洽,但被壓了幾分鐘悶死如果沒有表現頸骨折斷(驗屍也沒有所以應該真沒有)我會覺得只是昏迷根本還沒死的機率很高欸,CPR一下搞不好就醒了,說不定其實原本要有翻轉就是實際上沒悶死反而卻被斃了然而根本沒線索可以驗出來就放棄。但警察從頭到尾沒想要查一下為什麼青少年會有槍也是很幽默,又不是美劇(?
對比起來車上其他人的友情都很塑膠,前期嫌疑犯一個一個慢慢浮現的時候還可以感受到設計師暗戀(?)歌手微微排斥蕭的那種幽微心境,後面的人描寫就越來越薄弱了,有良心譴責的後來早早掛了、倒楣意外被殺的甚至根本沒有背景描寫,最後事發時只凸顯出各自的自保跟背棄也是滿悲涼的,然後這些人卻還被其中最自私的蕭媽媽虐殺又更諷刺了。
~關心~
另外方毅任明明上一季幹了一模一樣的事情這季卻不能理解他老師為什麼要這麼做其實很奇怪,亞斯的不能同理應該是缺乏套用假想情境的能力而不是發生一樣的事情還不能理解吧。最後好像是要引導成他不是不能接受老師犯錯而是不能接受老師騙過他,這樣一來他就不再能完全相信心目中的那個老師,而在本人已過世的前提下這就變成他永遠失去老師了。這個概念雖可以理解但展現轉折前的對比描寫十分地奇怪,一開始其他人到底是激動要逼迫他承認什麼來著?
講難聽點全國知名的江國慶冤案當年承辦的鑑識人員給出明顯錯誤結論不僅沒被懲處過現在還可以四處演講說他覺得「有些人逮到一點行政疏失就把鑑識人員往死裡打」了,方既不是本人也不是調查負責人,更是早就被開除過沒得懲處了且中期就沒人認為他有參與造假了,承不承認對客觀事實已經毫無影響了,逼他除了製造戲劇衝突是能幹嘛?
~關心~
總而言之吐槽點過多,如果第一季還算設計有巧思搭配社會議題讓人感覺瑕不掩瑜的話,第二季就是優點已經撐不起來只剩下大量戲劇樣板式的鏡頭,回收利用上一季累積起來的資本搾乾剩餘的價值而已,接下來大概就只剩朝著八點檔的路線狂奔看還能拍幾季就拍幾季吧。
~關心~
---
看到些別處的討論更新:原來特殊口音的林明誠不是日本口音是香港口音!但張檢的問題不只沒解決還更扯了,因為檢察官限本國籍⋯⋯如果出了個口音特殊的檢察官大概沒事就要有人問了,但凡隨便拍一段補個背景設定都不會這麼突兀。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