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A in brissie 🧋🧋🧋 (@ice31004) on X
我也有遇過學生說,台灣早晚會被統一。我先修正他的用語:
「你是說被中國侵略嗎?」
然後提醒「所以我們更要居安思危,保護自己的國家對吧?」

是說用中國用語寫簡體字的學生我也遇過幾個,但把議題帶進課堂上一起討論思辨,彼此還是能找到一個互相能接受的做事方式。
掰噗~
(brokenheart)
🧃CHAi
旁人無從控制他人用不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看脆上面就知道被影響的人很多。但起碼在學生這段期間,還能引導學生認知何時能用何時不能用,不能用的理由為何,與他們相處時自己能正確使用詞語達到溝通效果,我認為這是我們比較能做到的。
🧃CHAi
其實有些中國用語對台灣人來說除了被潛移默化外,「新奇」、「有趣」也是影響的因素之一(我學生就覺得「破防」這個詞很有意思)。
像是「內卷」、「上岸」是中國環境才造出的詞彙,在台灣使用沒那麼貼切——畢竟台灣並不推崇狼性嘛——偶爾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自己考上高中大學就在「上岸」,認真努力就稱「內卷」,雖然使用對象全錯,但用兩個詞感覺就多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個性。
🧃CHAi
之前看過一期演講,談及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講到主要透過「質疑,理解,建設」三個步驟。
🧃CHAi
質疑為什麼不要使用中國用語—理解避免使用的直接原因和背後理由—建設何時何處使用/避免用。
總之要引導學生自己選擇能在什麼場合使用簡體字/繁體字以及用語。
🧃CHAi
我們其實是要去審視,在禁止學生使用這些文字和語言時,我們的目標和意義究竟是什麼?如果要求禁止使用是一個手段,「避免中國認知作戰」是目的,那是不是有別的手段可以更鞏固後者的目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