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青空
Facebook

其女在多倫多星的文章,我摘要幾個我認為最重要的點分析:
A.「我相信多年後,母親終於回答了那個她曾問過的問題。故事裡的女兒沒有選擇向母親坦白,是因為她寧願放棄生命也不願承受被母親拋棄的風險。」
受虐的小孩承受的風險,從來不止於虐待的當下。有許多受虐兒更長期的痛苦,是憂慮揭露受虐的事實之後,被唯一可依靠的照顧者拋棄。
即使有照顧的事實,也無法制止這樣的恐懼與傷害蔓延。所以很多時候,會用另一個人的故事,或假設的故事去試探照顧者的態度。
母親問了,女兒揭露了,以為母親會接受,但母親沒有,讓這個傷痕急遽擴大。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也有類似的試探情節)

孟若 兒少性侵 創作
海藍青空
B.「我也希望我的故事能成為我母親傳世的內容之一。我要看見往後所有關於母親的訪談、傳記或現場活動,都因為我的存在,以及母親在女兒與加害者之間選了後者的事實而苦惱。
可惜的是,這並未成為現實。母親的名氣讓沈默得以延續。」
對其痛苦情感的抹煞,同時也等同於對女兒這個人的存在的抹煞。這是很多長期受虐的小孩,即使成長到成年後,依然會感受到自己存在感、自我感、認同感空缺、撕裂、痛苦的原因。
當你的照顧者是個具有社會名聲的人時,因為社會普遍肯定忽略你的施虐者,及對受虐者痛苦的選擇性沈默,使這樣的痛苦及撕裂感會倍增。孟若即是這樣的角色。
海藍青空
C.「至於母親,我從未試圖去修復與她的關係。我不認為自己有義務去修補什麼,更遑論原諒她。我悼念她從我生命中離開,而這也成為我療癒路程中重要的一環。」
選擇放棄與孟若修補關係,使其女兒得到新的可能性與人生。有些受害者選擇照顧者過世之後,才能平靜與其修補關係。
不要用你的道德和選擇去告訴另一個人該怎麼做。你沒有承擔她的痛苦,你沒有資格。
海藍青空
D.『孩子們的聲音還是太容易被打壓。以我為例,母親的名望讓許多有力人士在得知我的事後,還是決定站在母親那邊,為他們明知是謊言的「故事」串供。』
這就是現在的與論情況,以及這些與論對受害者的意義。對我們是小說,對她是痛苦,但仍有人選擇為小說辯護。同時也引發了其他受害者過去回憶中的痛苦。
這條路,實在是太遠了。遠到每個受害者不知道要從何說起。但無知的人,就是簡單一句評論,不在意這些評論會造成什麼痛苦或結果。STOP NOW。
海藍青空
有很多人在講,作者和作品要分開看。這是:
a.寧可欣賞、讚揚描寫人性深處黑暗的優美寫作技巧,但是看見作者真正的黑暗處的時候,開始左右而言他,問A答B。這是虛偽。
b.不理解創作及創作者的關係。創作者的動機、構思及體驗成就作品,而其他人看見其創作的深度,從而推崇其地位,乃至於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但若這就是其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的話,這個地位就是建立在虛偽的基礎上。
我們假設孟若寫痛苦是出於對人性的關懷,但若這痛苦,實際上是她對自己親身女兒的描寫,孟若就只是利用全世界最需要依靠她、無法離開她的女兒的痛苦,成就自己的文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