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o
每次有名人爆出metoo之類的醜聞時,雖然很多人都會聲援受害者,但到頭來時間過去,受害者總是會先被遺忘,而被指控的名人總還是比較有機會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或至少是持續的關注、討論。

這其實也很正常,名人之所以為名人,就是來自於這個人和大眾之間的熟悉關係,當事件被揭發時,對多數人來說重點不真的在於他們傷害了誰,而是這些名人和大眾之間的關係遭到了破壞,如何處理和這些受指控的名人之間的關係,成為粉絲和其他大眾的課題。被控訴的罪犯成了一個擁有複雜面相讓人又愛又恨的人,而受害者永遠只會是受害者。

而同時這些可能某種程度被取消的名人,當他們不管是真心認罪悔改,或是付出怎樣的代價,只要他們未來想要回到原本的位置,總還是有可能會吸引到媒體和大眾的目光,因為他們的本質就是名人,就是需要重新經營和大眾的關係。
alfredo
如果拿最近熱議的孟若來談,會是類似情況的變體。差別在於她是透過作品經營讀者的作家,另外她也已經過世,不會再站出來解釋什麼。但同樣的,她的讀者們必定要面對的是「要拿她和她的作品怎麼辦?」的問題,而她的作品和讀者在未來一段時間也會不斷地提供討論她的動力,而她的女兒永遠只會是「孟若的女兒」,這個情況中,甚至真正的加害者也只會被視為是「孟若的丈夫」。
ナナ足 🍋 待辦事項
名人做的惡讓人類終於“願意開始”正視這個被社會大眾漠視默認縱容且不亞於殺人的惡--性侵性和性騷擾,而這股動能會持續多久?社會真的有看見藏汙納垢進而行動進化(淨化)怨與願嗎?
alfredo
我倒不是認為要更積極地去取消漠視這些犯錯的名人,罪惡的結構是另外要從司法或道德倫理去考慮的事,我比較好奇的還是在我們和這些名人之間的關係,有些明星是賣人設賣形像,一旦人設崩壞自然也就無立足之地。但要如何區分人設和創作?我們要自此不再讀作家的文字?不再看演員的表演?不再看導演的作品?而隨著他們的作品而來的財富、資源、名聲又該怎麼辦?

一方面我認同藝術歸藝術,但另一方面藝術和道德、政治、慾望常常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我們對名人對藝術對政治的慾望下,去現實地認知到這些名人其實也是人,我們愛上的可能只是他們苦心經營的幻象(或許是偉大的藝術創作),進而去重新審視這些幻象,將之重新還原成一種關於人性與慾望的混合體?
alfredo
這可能也是人們常說,對藝術家的道德標準總是比較寛容的原因,因為好的藝術本身就不會是試著要販賣道德形象的,但不代表說對他們而言道德就沒有底線。而是好的作品總是在呈現藝術與人性的複雜面,藝術家的準則之一可能就是要對自我誠實,這是他們對大眾的責任。但他們自我的創作態度和大眾加諸於他們身上的幻想或也有可能是分離的,每當出現這樣的分裂的時候,可能就是重新思考審視讀者對作品認知的時機。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