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樂小天地
〈至誠盡性,參贊天地〉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中庸‧第二十二章〉)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上》)「唯天下至誠」這一章是指聖人的境界。誠是天道,天道無聲無臭,必須下貫到人的生命當中,成為人的本性,才能夠具體呈現。天命之謂性,天道和人性是相通的。誠是真實之意,人之性善,性中包括仁義禮智,一切德性都要以真實為前提才能夠成立。聖人的生命是最真實的存在,沒有任何虛假、變質的成分,所以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聖人能夠讓自己的本性充分朗現,但這本性不是只有聖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的。仁義禮智是人性的普遍常道,充分發揚
掰噗~
那ㄝ阿捏!? (p-doh)
自得其樂小天地
自己的善性,就是充分發揚每一個人的善性,所以說「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人以外的萬物,也是因為有人的參與、點化、創造,才從自然物轉變成道德物,有其道德意義,所以說「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自然界萬物原則上是天道創造,通過人的道德創造,重新賦予萬物意義價值,使萬物獲得了新生命,因此人與天地可以並立為三才。孟子「盡心知性」和〈中庸〉「至誠盡性」可以對照參看。「盡心知性」是工夫義,心靈充分覺醒就可以察知人性當中真實的道德內涵。「至誠盡性」是就工夫達成的終極境界、最終目標來說,內在道德性充分呈現。當然終極境界也只是象徵、指點的說法,工夫無窮無盡,每一天都有新的人物誕生,參贊天地之化育也是沒完沒了的事,只要還活在世界上一天,就永遠有事可做。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