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
社會運動有什麼影響力?(菜市場政治學 網站)
社會運動有什麼影響力?

菜市場政治學FB
Facebook

上個月青鳥運動的時候看了一些網站的文章,其中對菜市場政治學留下比較正面的印象。
今天比較有心情和精神更新噗浪,來考古一下他們以前的文章。
-葵-
--
▍ 社會運動有什麼影響力?
政治學界很早以前就肯認社會運動的意義,其原因在於,藉由投票進行政治決定並沒有辦法清楚反映選民對於各種議題的偏好,利益團體活動又受掌握社會資源的上層階級控制,非正式的社會運動,例如抗議,便成為一般社會大眾表達意見的重要管道。
-葵-
▍ 社會運動的訴求對象
社會運動的訴求對象不只是掌權者,也包括社會大眾,社會運動最核心的目標是希望政府回應訴求,因而政府是否因為社會運動而改變作為,自然是評估社運影響力的最重要指標,但當代許多新的社會運動追求的是改變社會價值、讓大眾理解運動訴求、讓大眾了解運動的原因 、進而帶動民意走向。
邏輯上,在民主國家中,一旦社會運動訴求獲得多數民意支持,就很有可能讓政治人物對之有所反應、讓政府更積極面對問題,因此社會大眾對於該議題的民調表現,也就是「民意」(public opinion)之走向,是評估社運成果的重要面向之一,也是社運最直接的短期影響力指標。
-葵-
▍ 社會運動的影響途徑
社會運動一方面可以讓政府或其它對象接受其訴求(acceptance),另一方面是能在政治場域上創造新優勢(new advantages)。
如果政府受到壓力而直接改變政策固然是社運明顯的「成功」,但若能改變原本的決策模式或是改變社會價值也是另外層次的成功模式,當然不同時點的成果之間也會有交互作用,一連串循序漸進的改變,通常是漫漫長路。
而社會運動組織化過程可以讓特定議題的意見代表在政治過程(political process)中取得持續性的著力點,促進團體成員認同和情感聯繫,提供心理激勵等效果。
-葵-
▍ 社會運動與政治的互動關係
社會運動的成功與否,常取決於政治過程中有多少第三方團體願意提供協助成為盟友、盟友的政治實力如何、願意和能夠提供多少資源,以及與反對派們有什麼反應等,因此自詡出污泥而不染、不與政治掛鉤的社會運動似乎不切實際。
而社運與政治的互動牽涉到一國政府組織架構和決策設計,例如國會議員的自主性多高、行政與立法部門間的關係,因為這些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背景因素會決定社會運動能汲取多少政治資源和機會。
-葵-
▍ 如何提升社會運動影響力
在行動策略方面,社會運動團體可以透過組織化的延續運動能量,並採用多元領導架構吸引各種人加入活動,若能創造成員間非正式聯繫,便能強化人際網絡間的羈絆,可以提升動員能力使運動資源更為豐富。
但必須注意的是,動員能力不代表政治影響力,數萬人上街支持的一個議題可能被沈默的更多數反對,因此,必須指出具體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直接對決策者表達訴求,如果不是追求讓政治人物在政府或國會上改變,就是透過第三方對政治人物施壓,或是尋求選民支持讓該議題成為選舉上重要的主題(salient issue)。
-葵-
▍ 結論
社會運動在民主政治生活中扮演類似催化劑的角色,也就是喚醒人民和政治人物對於議題的注意,而很少在政治決策中帶來「決定性影響」。
過去的研究已經指出,社會運動在政黨政治的環境下,對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的影響力最為顯著,也就是說,社會運動能讓政治人物注意一些原本被他們忽視的意見、願意花更多時間研究議題,或是把這個議題納入國會投票時的政治利益交換的考量等等,因此社會運動在政策制定或立法過程的初步階段比較容易發揮效果。
而若牽涉的議題涉及高度政治與經濟利益(例如軍事政策),或是社會爭議極大、民意早已極為關注的議題,社會運動的影響力相對有限。
-葵-
最後就導出一個結論:社會運動要受大眾支持才會有人參加,也只有大眾支持的社會運動才有影響力,社會運動的主要功能大概就是作為警世明燈,然而一個主張是否有市場、是否有力量,就超出運動參加者甚至是領導者的預見能力了,甚至於也不知道為什麼訴求就達成了。
這還會讓人想到陳師孟老師的政治經濟學課本扉頁上所引用的電影台詞:「有些事不見得是真的,你反而最要深信不疑,因為這些是值得相信」。如果相信追求的理念是對的就去追求吧!最終只有歷史的結果是影響力的判準。
--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