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島▶霓霓ㄦNiniel
在系上評圖的時候可以很赤裸的接收老師對作品的剖析,他們可以明確的看出你是在亂畫還是有思考,是認真還是想交差
而且他們很喜歡問:「你這邊為什麼要這樣處理?」這不是在質疑,而是想知道你創作背後的脈絡,來推論畫面結構是否合理
有些同學回答「不知道,感覺要這樣」,老師就會探討那是什麼感覺,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呈現心理那個感覺
祈島▶霓霓ㄦNiniel
這種互動過程,是培養藝術鑑賞能力的關鍵之一
當然不是每個老師都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去引導學生
祈島▶霓霓ㄦNiniel
藝術是主觀,但還是有邏輯在裡面
即使是自動技法,例如波洛克的潑灑,也是會思考顏色的使用、潑灑的角度,這些就是藝術理性的部分
祈島▶霓霓ㄦNiniel
我覺得念藝術的人最厲害的地方是能夠把理性跟感性拿捏收放的很好,連梵谷這種受困在情緒漩渦的藝術家,都能看出他在顏色的選擇上是有思考跟佈局過的(好歹人家也是頻繁在藝術界交流過的經驗,怎麼可能完全感性的在創作)
祈島▶霓霓ㄦNiniel
當代藝術在這部分更講究
祈島▶霓霓ㄦNiniel
四年下來,我發現念藝術的都很有哲學家的氣質,畢竟美學就是一種哲學
做明顯的感受是,不管同學還是老師,都有自己的信念,努力追求那個信念,透過畫面來表達他的信念
藝術家個性不是難搞,是信念最難被動搖,所以才會被外人視為固執、高傲
祈島▶霓霓ㄦNiniel
不那麼難搞(?)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也會傾向包容性,會使用多元的媒材,也樂於利用作品做實驗與發想,但還是能找到他們在生活中的信念感,會有某些理想跟堅持在,只是可能不那麼困擾旁人 🤣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