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學 @ 噗浪
Facebook
台灣社會學界二位傳奇宗師 「南高北葉」將於2024.06.24 (星期一) 在大肚山之巔論劍! 精彩可期,百年難得一遇的盛會,錯過著實可惜,快去報名囉。坦白說,小弟我浮沉於社會學出版數十年,也沒見過他們同聚一堂論學,到底會迸出甚麼智慧光芒,我也很好奇。約莫三十年前,我在巨流圖書公司任職,陪同巨流創辦人熊嶺先生趕赴東海大學社會系主辦的社會學年會「扣邊、扣邊」去請教高老師如何策動社會學本土化的構想,這場短暫的請益會,催生出了日後頗為著名的《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等一系列的本土化作品。
群學 @ 噗浪
交代一下我近日的行蹤,這要從今年年節說起(轉錄自我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的書展觀察)
1. 書展前的年節,我竟然住進了醫院,我坦白跟我的醫療團隊說,日本有家知名的人文社科出版社的編輯,看到多年前日本某學術刊物訪問我的文章,竟然堅持要到我們攤位看我們的出版品並要帶翻譯來和我詳談我在前文訪談時首次批露的社會書構想。為了確定我能出院,竟然緊密幫我安排了各種必要的檢查(在春節期間那是很困難的事,我開玩笑說我好像是總統耶,主治一聽馬上很嚴肅地要我嚴格遵守出院後的醫囑我也慎重地立下我的承諾。最後我終於來到我以前經常打趣稱之為「惡魔島」的群學攤位。在約定的時間也等到了那位日本編輯。感謝我的總統醫療團隊。
群學 @ 噗浪
2. 今年書展最讓我吃驚的現象有二個。一是年輕的讀者竟然把玩起紙書。並進而重新定義以紙書為主的書展為他們的主場。這現象曾經發生過一次,我們往往認為,網路原生族年輕人習慣於數位閱讀,理應會捨棄紙本書而轉向電子書,然而幾年過去,大家忽然發現,年輕讀者竟然不理會大家的期待,竟然重新把玩起紙書。歷史居然重演了。第二個更讓我驚奇的現象,居然是在台灣首次出現(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我遇到之時,幾乎讓我以為我的病還沒復原所產生的幻象:不只一位年輕讀者跑來跟我說,今年書展學術出版社和大學出版社少了好多家,你們應該碰到了很大的困難。他們不說我還真的不知道,後來我把會常逛呵一圈,果然如他們所言。我的解讀一是:年輕人真的把書展當成了他們的主場,二是,今年的年輕讀者竟然感知到出版界的危機,進而產生了讀者與出版生態相依的觀念,太驚人了。
群學 @ 噗浪
我的觀察和坊間對於書業的體感差異很大齁,最近出版業的「內戰」很精采吧,我說內戰其實並不誇張,出版業本來就存在著「大聯盟」與「小聯盟」的對立,這次明顯化了。有點麻煩哩。那群學呢?還好,甚至更好(我還沒摸清楚為何如此就是),這似乎驗證了我的書展觀察,只是群學一向很邊緣,走自己的路,不能把別人也一概而論下去。有空我們再來聊。總之,在此和大家打聲招呼,問個好,我並沒有搞失蹤,而是在跟自己的身體「協商」,贖回我的健康。好讓我能和噗友續舊緣,噗友如不棄嫌,請再來奉茶聊天囉。
呸姬
歡迎回來,平安健康 (app-hello)
群學 @ 噗浪
謝謝,大家都很好吧!回來了,開場白就來談談台灣小小的繁體書市場。小歸小,台灣書市仍是繁體中文書最大的市場,早年香港還未中國之前,香港政府規劃了來台的促展會,我去參加,進一步瞭解了香港除了少數幾種類型的書,他們的書市規模每本書大約只有五百本,而台灣書的基本印刷量是一千本,即使如群學書這種偏學術難度超高的出版社,起印量也是一千本,換句話說,規模至少是香港的二倍以上,因此我推測促展會的目標大概是希望將香港書送進台灣市場,也就是把台灣市場當成他們的腹地。這個目標當時成效不大,意外卻在香港中國化以後,更正確地說,就在今年台灣國際書展,我看到了他們業者(政府當然出局了)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在台灣落地生根了。而且出版品的品質讓我看了都驚艷不已。請珍惜台灣這個能讓我們用自己腳走路的小小市場,別毀了它。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