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楚Gertrude
A24與嘉蘭的《帝國浩劫:美國內戰》(Civil War)
這部也超好看,但過程看得很不安
https://images.plurk.com/BV23N7XMlsVpOC2GWcdiJ.png
潔楚Gertrude
看完滿久了但覺得需要消化一下電影裡的幾個觀念。當然當下是滿心神不寧的,很怕有人突然被飛來的子彈打爆腦袋,人老了很不喜歡看這樣的東西,而中間兩、三段區域戰和勢力衝突也讓我看得很辛苦,戰爭實在很可怕,每個人的心智都因此處在壓力鍋邊緣,你覺得他那個角色是理智的但其實並不是,簡直就是戰爭本質的展現。該說這部拍得太好太寫實呢,還是這種「方法」觸動了某個我害怕的深沉恐懼,不只是鮮血飛濺那麼一目了然的事實。
潔楚Gertrude
首先這樣一個發生在一個國家的「內亂」以及戰爭,在某些方面跟他國入侵很不相同,一開始有這樣一種場面,記者們在一棟旅館裡聚會,討論內戰即將進入末期,華盛頓總統府即將被幾個州集結起來的聯盟「西方力量」攻陷,而女主角李和攝影師喬爾等戰地記者們打算來報導這個歷史瞬間。在那棟建築物裡,氣氛很平和,可以使用不太靈光的網路,燈光昏黃有點情調,感覺外面不像是在發生戰爭,但很快地整棟樓突然停電了,從記者們的談話中可得知這都是由於戰爭的影響。
潔楚Gertrude
而這種情境可以在稍後的很多場景看到,在某些街區因軍隊佔領以及敵對勢力接觸而燃起戰火,在幾個街區外能看到火焰和黑煙,但留在原地的人民由於某些原因仍可狀似安心地入眠、甚至沒當事情發生地舉辦宴會,是相對意義上的安全區。如果看過一些描述內戰的作品,例如小說或電影,會發現這種秩序已然失衡以及人們盡力維持原生活運作的場面非常常見,而這種微妙的「氣氛」、「真空的和平導致的距離感」卻很適合描述這種電影--反烏托邦,地域性的分裂對美國本體的制度是一種根本性的破壞,與「美國夢」中的理想之地背道而馳(隨後劇情甚至有兩個角色被軍人以不是『美國人』而隨意處決)。
潔楚Gertrude
反烏托邦有時候會跟「認識」有關,而美國人也有意識地知道他們在經歷內戰,因而採取了很多保護意志的心理措施,無論是途中經過的夜誕市集狙擊陷阱,還是那座美麗卻安排槍手在屋頂監視外來者的優雅小鎮,都訴說著這種防衛的殼。電影挑選一群戰地記者當主角不僅是方便和與主題的親近性,還有一點是他們比一般美國人還更能辨認其他國家的地圖型狀和地理位置,所以對美國的現狀總有一股想要推翻的強烈質疑,並促使他們走上這場公路旅程。中途上車的年輕自由記者潔西還沒有這種「認識」,對暴力的感受和記者的天職的認知,都很直接但也很膚淺,不過李卻明瞭這是成為戰地記者的第一步而慢慢接受她,並在談話中多次提及其他夥伴在這場旅程中的意義,尤其是資深老前輩薩米。李對潔西說,你現在認識的薩米差不多就是真正的他。
潔楚Gertrude
但薩米為了眾人犧牲後,李清理了車上的血跡,在接近目的地時卻進入了嚴重的PTSD,可是潔西在總統府前看到子彈橫飛的暴力場面時,卻只低喊著「好接近!」而興奮異常,薩米的死不足以如李那樣淹沒她的情緒。因為潔西其實不認識薩米,她只是知道薩米,就如同她其實不認識記者真正面臨的恐懼,還有戰爭真正的殘忍之處,還有存在於美國之外的真實。
潔楚Gertrude
潔西最後沒有拍攝死去的李的相片,而是拍了總統的,為什麼她不拍李的呢?只是因為總統的照片更有價值,更真實、更有戲劇性?(軍人在總統屍體後方好像狩獵到熊還鹿那樣地勝利擺拍微笑合照,頗野蠻也很荒謬)畢竟開槍殺人和拍照留證都是共用個英文單字……或輕或重都算是一種侵犯。
用攝影見證到槍下的暴力算不算是真相或真實,這個題目已經探討到爛了,因此總統之死的照片對比李之死的不拍之下,就顯得有多麼諷刺。
潔楚Gertrude
好喇最後說句A24拍的東西我還真的都很接受
要說喜歡好難說出口
潔楚Gertrude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來電影中的勢力是這樣的,取自WIKI
潔楚Gertrude
另外這部片音效用得很好,出現的時間都有精心設計過(設計到足以驚嚇到我,告訴我現在戲院已經變成戰場...)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