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
『对于楚国来说,伍子胥就是乱臣贼子,不管楚国所黑暗,你有不满,你可以学屈原去死,也不要学伍子胥带敌人杀回来是吧?😅(我就要』
https://images.plurk.com/74kEO8cLuKa4zmHiO8JVTR.png
Ignatius Lee 🚁🌋☭⃠ (@22HomoPoliticus) on X
馬克斯
『台灣以後不過什麼端午節了,屈原是什麼鬼?中秋節也不用過了,吃那月餅抗蒙古的政戰宣教故事而已』
Nam Quốc Văn - 【越南想想】蛤!?端午節源頭來自越南 - 想想Thinking Taiwa...
https://images.plurk.com/4JJMh92u2c3cuMbhwXhuyX.png
𝐋𝐮𝐜𝐤𝐲𝐍𝐞𝐝 (@Marketfoer) on X
馬克斯
『【鬪龍舟】

海神信仰存在台灣非常久,後來祭祀對象和名目逐漸多元,但這種祈求水上平安乃至於豐收雨順的信仰,有跨地域和跨族群的共通性

這種信仰表現在人的活動,其中一種就是競渡。這也是台灣存在最久,而且至今仍存在的活化石等級戶外活動

這類水上活動反映的是台灣人與水的關係,只要是沿海河而居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類似活動,東部太巴塱人的竹筏賽、噶瑪蘭人的競渡、或西部居民在海口或近海競速

「五月五日,近海居民,群鬪龍舟以為榮。」
-- 《台灣縣志》
「好事者於海口淺處用錢或布為標,杉板魚船爭相奪取;勝者鳴鑼為得采,土人亦號為鬪龍舟。」
-- 《台海使槎錄》』
https://images.plurk.com/W1rIsldmk20CfmdFU6rhV.png
戰國福摩薩 (@tsiankok) on X
馬克斯
『競技類體育最初都與軍事訓練有關,19世紀初牛津與劍橋之間有划船賽,然後擴大到英美名校間的運動競賽。這等於是運動會就像是在模擬一場不會出人命的戰鬥

比賽用船有好幾種形體,有比較大的日常漁船舢板,也有較小型的小艇竹筏。根據不同的類型的船,比賽船員也有站姿和坐姿幾種划船法

當商農業越發達,寺廟財力也越高,就有更大規模的宗教活動,比賽規模也就越盛大。這競賽結合了農漁民大眾、豪族、商會與寺廟,是共同體秩序的結晶』
馬克斯
『不只五日節被竄改!
蔣介石翹辮子之前,說台語的台灣人的清明是三日節,舊曆三月初三,他翹辮子之後,硬把他的忌日新曆4月5日塞給台灣人,叫做民族掃墓節,呸!誰跟你蔣介石同一個民族?』
『台灣的「五日節/五月節」與中国無關聯,不要再把屈原扯進來,愛讀中國史的就回去中國歸根 』
賴清德Lai Ching-te (@ChingteLai) on X
https://images.plurk.com/7KoviiHOmLHTRnmSPkAvtj.png
Casey Wang (@Caseywang1965) on X
馬克斯
『瑞午節是個時間囊,將來自海洋的習俗完整保留,集中展示。競渡重現了水戰場面,粽子不用說當然是跳島遠航時方便携帶的糧食。紙船祭祀儀式也與東南亞群島一脈相承。每年的Sedekah Laut,爪哇的海岸社區都舉行盛大祭典,祈求海神庇佑。』
https://images.plurk.com/5GaYuZrcOszDHaIlMHExbC.png https://images.plurk.com/2Wq6kLy3xaKRBrpBBije0z.png
南中國海歷史之筏 (@nusantaos) on X
馬克斯
『從Polynesia 直到東南亞,獨木舟競賽都是部落間榮譽攸關的決鬥方式,培養團體意識、崇尚力量速度,使專制國家為之忌憚。

宋帝國以嚴刑厲禁民間的龍舟活動,卻禁之不絕。直至近代被抹黑歪曲為「悼念死人的日子」、「華夏傳統」等等,依然無改民眾在鼓聲喧天中延續祖先的寶貴遺產。』
南中國海歷史之筏 (@nusantaos) on X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