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光🌕Secretbox
2024.06.09 日常閒聊集中串

https://images.plurk.com/44oPMcrChMuOa8JYNzDiuA.jpg

風景鎮樓
願光🌕Secretbox
https://images.plurk.com/15xAjr2g4nWlLEBz9JcxL1.png

昨天在某隻鳥看到這張圖,覺得拿來檢測某些課題還蠻有用的!

來源:
某隻鳥 [fanixnotes]
願光🌕Secretbox
我媽比較核心的幾個課題差不多在150的區間
她只要碰到某些事就會馬上爆炸,氣到自己發瘋
還會到處踢東西、丟東西來發洩情緒
然後開始怪罪世界,好像外在世界到處都有她的敵人
願光🌕Secretbox
我爹有175&75的課題,雖然並不全部是,但他的內在核心有苛刻的面向,我爸的苛刻是來自於他理想太過偏淨相,現實不符合他的想像的時候,他就會陷入到75的狀態,開始抽菸喝酒(現在已經變成習氣)
願光🌕Secretbox
心理諮商、助人工作者的功能差不多是200~350的區間,可以幫助人從175以下的狀態中出來。
願光🌕Secretbox
400差不多是哲學家的境界;500是基督教等一神教的、信仰性的人天境界;540是靈修的境界;600差不多是菩薩境界;700以上是佛境界。

但我覺得「本我」這個詞應該換成「本體」,因為心理學的本我跟佛的本性、自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我不清楚靈修的角度是什麼)。

心理學講的本我在佛法中也只是本來面目(佛性)中的幻象之一,從本體角度來看,所謂本能也只是業力(鏡子裡的畫面)。佛性展現的狀態在心理學角度可能是超我境界,定義不同。
願光🌕Secretbox
這邊講的都是一些比較核心的觀念分類,所以如果有人問說「難道700以上就沒有500的慈愛嗎?」,當然不是~

這張圖在我看來是在講核心議題的粗淺分類,就像經上也有十地十信等位階,當然見性能直超十地,那是法界的事,這張圖就是世界的事,只要是世界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狀態。

有點類似人格分類吧,當然做不到百分百細節,但有些模型還是可以套在大多數人的狀態上。
願光🌕Secretbox
看每個人對這張圖投射出來的看法也蠻有趣的,打算下週也印給心理師看
願光🌕Secretbox
這陣子聽爸媽對佛經的理解也是很有趣,同樣一部經典,會隨著個人的見地不同而有不同解讀,例如我媽因為不懂教理,所以她對經典的態度偏迷信,就是在相上消災解難、救拔用的;而我爸的見地偏空、斷滅空,他還不懂妙有跟自性的觀念,他所謂的「修自己」比較像是世界的自己(小我),而不是本性的自己(佛性)。畢竟還沒見性嘛,也合理(
願光🌕Secretbox
我爸除了苛刻也有傲慢的傾向,就是不太能接受多元的觀點,他會認同一個自己覺得最棒、最優質、最好的思想,代表「我跟這個思想的境界一樣高超」,這個就算是175講的傲慢。

但我爸媽在接觸正法的時候是可以聽進去的,只是習氣積累太深,當下聽的時候有短暫的心開意解,過一陣子可能又回去。
願光🌕Secretbox
其實我爸這樣的狀態,很多「修行人」都會出現,包括以前的我,但人在其中的時候真的不會自覺自己有這樣的問題,然後就會想跟別人辯論,但其實只要那個「想辯論」的心一出現,差不多就要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在發生什麼事了?這算是修行出問題的一個很大的指標之一。

我爸是不會去跟人辯論,但他會沈默,因為心有定見,但也不是不能變。
願光🌕Secretbox
另外,很多靈修者都會期望自己是400以上的境界,但實際檢視他的生活,可能連200~350的狀態都還達不到,遇到事情就生氣,或是輕視不如自己的人,或是無法接納自己不喜歡的境界,無法超越善惡...等等。
願光🌕Secretbox
-
前天跟家人出門的時候升起不少煩惱,思來想去轉了一圈後發現,原因是自己的道德觀變強後會因為看不慣周遭而升起煩惱,尤其那些特質還出現在自己家人身上,就又會更煩惱。

但如果我再繼續跟著煩惱下去的話就會沒完沒了,所以我就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就好,繼續熏習就好
願光🌕Secretbox
-
我爸很喜歡《六祖壇經》講的不思善不思惡,但他的解讀是「一片空白」,雖然我不知道他的一片空白具體是什麼意思(顯然他也還不太清楚),但六祖並沒有要我們斷念頭,只有不執著。你可以敘述「當下的狀態」,但狀態不一定有善惡。
願光🌕Secretbox
如果六祖要我們斷念、不去思考的話,怎麼會在〈懺悔品第六〉中說要「廣學多聞」?顯然這當中有很多概念需要去體悟。
願光🌕Secretbox
-
這幾日看《壇經》,發現六祖講到很多「不說他人是非好惡」、「不輕視他人」的句子,理由是佛性平等,會輕視別人的人,從根本上就沒有平等觀了,還有一個「你」跟「我」、還有一個「善」跟「惡」、還有你「低」我「高」這種二元對立的觀念。
願光🌕Secretbox
另一個角度來看,輕視別人的人,我見一定很深,因為執著我,所以我要比別人高、我要比別人厲害,所以他會去輕視別人,藉著輕視別人來讓自我感覺良好,這些都是沒辦法見性的障礙。
願光🌕Secretbox
所以「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若心著淨,即障道也。」、「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願光🌕Secretbox
我前天有個弔詭的想法,因為我爸就有這種習氣,所以我突發奇想要以毒攻毒,既然他喜歡藉著外境來肯定自己,那我就利用這點,說「你願意學頓教法門,悟性很高喔!」讓他覺得歡喜,覺得願意學下去。

雖然中間可能會有陣痛期,例如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之類的後遺症,但總比完全不肯接觸好。
願光🌕Secretbox
嗯...仔細想想的確蠻多法師也是用這招,所以下次聽到法師稱讚人的時候大概就知道他們是什麼動機了(rofl),一切都是為了引導你繼續學下去
願光🌕Secretbox
-
剛剛說我想印那張表給心理師看,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原因是我發現自己在諮商室的表現...我發現我在那邊有「想完全不管別人,用我自己舒適習慣的方式去互動」的需求。所以我後來完全沒在管他會怎麼想,也不管他能不能聽懂,我把他當作我的反射鏡在看待
願光🌕Secretbox
所以我在思考,我想讓人了解一些事情的時候,不應該把他當作我來看,對我來說直白有效的學習方式,對他來說就像直接把教科書丟在他眼前要他自己翻閱一樣沒頭沒尾。

所以為什麼我要這樣做?我真的有想讓人聽懂嗎?還是我只是想滿足一些內在的東西?
願光🌕Secretbox
應該回歸到正常的觀察、對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不要太快反應或講出來,仔細思考分辨歸類
願光🌕Secretbox
-
我媽對於我弟都不理她、也不回應這件事感到蠻傷心,但她也不太理我外公,她不想理我外公是因為覺得他很煩,她想做自己的事,而我弟不想理她的原因也差不多,但我媽不會覺察到這兩件事有什麼關聯。

她應該會因為自己的關心竟然被嫌煩而感到難過,但她好像沒想過,我外公其實也同樣沒有惡意,卻經常被我媽辱罵,而他也會感到悲慘這件事。
願光🌕Secretbox
但這故事複雜的是,我媽一直覺得我外公對不起她,所以她沒辦法從那個情境中出來,如果她原諒了現在的他,那就會對不起過去的自己。
願光🌕Secretbox
so...這世界真的是個輪迴,因果業報絲毫不爽(嘆氣
載入新的回覆